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古代時期的三會日指什麽

古代時期的三會日指什麽

這個是到道教的節日。

三會日 據陸修靜《道門科略》等載,三會日為農歷(下同)正月七日,七月七日,十月五日。

據稱,此三日為“三官考核(道民)功過”的日子,也是早期正壹道(即五鬥米道和天師道時期)道民聚會的三個日子。在此三日裏,道民須赴本師治所,申報家口錄籍,聽道官宣講科戒,接受三官考核功過,以定受箓之等次。此制盛行於張魯統治漢中時期,此後由於條件的變化,制度逐漸廢弛。南朝宋陸修靜改革、整頓天師道時,曾經重申科戒,意欲使三會日制度長期堅持下去,但收效甚微,此後,即不再實行。

陸修靜(406─477),字元德,號簡寂。為早期《道藏》的編輯者,也是南朝道 教齋戒與儀範的制立者。平素喜遊天下,遍訪道書典籍,盡有道教經典《上清經》、《靈寶經》與《三皇經》。太始三年,宋明帝召陸修靜至建康,請講道法,並於天印山(方山)築崇虛館以居之。陸修靜主張儒、佛、道三教合流,認為齋譙是求道之本,然後復以禮拜,課以誦經,即能成道。此外,陸修靜又將所得之道教經訣,總括為《三洞》:《洞真經》(《上清》諸經)、《洞玄經》(《靈寶》諸經)與《洞神經》(《三皇經》)。為辨別道家典籍的真偽,分別三洞四輔,他又編纂了第壹部的道教經書總目《三洞經書目錄》。陸修靜還曾因為《洞玄靈寶》諸經真偽混淆,進行過刊正,並撰齋戒儀範壹百余卷,以為典式。南方道教齋儀因而初備。經陸修靜改革後的道教成為南朝天師道正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