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建立不久,李世民和皇太子李建成之間,就為爭奪皇位展開了激烈的鬥爭。
本來,唐朝的建立,李世民出力最多,功勞最大,他又網羅了尉遲敬德、秦叔寶、李靖等這些著名將領,廣泛結交知名人士。所以,他的勢力無人能比。李建成在太原起兵之後,也統領壹支軍隊,打過壹些勝仗,雖然沒有李世民那樣雄厚的實力,但是,他有太子這個合法的身份,使得壹大批皇親國戚聚集在他的周圍;他長期留守在關中,在京城長安壹帶有堅固的基礎,甚至宮廷的守軍(玄武門的衛隊),都在他的控制之下。他還把齊王李元吉拉攏過去。總的來說,李建成和李世民是旗鼓相當。
唐高祖武德九年的壹天,李世民上朝去控告李建成和李元吉,揭發他們在後宮胡作非為。高祖大吃壹驚,說:“竟有這樣的事”?李世民說:“不但如此,他們還幾次想謀害我。如果他們得逞,兒就永遠見不到父皇了!”高祖說:“妳講的事情,關系重大,明天我要親自審問!”當天夜裏,李世民調兵遣將。
公元626年7月2日,李世民親自率領長孫無忌等人,埋伏在玄武門附近。守衛玄武門的將領叫常何,原來是李建成的心腹,但已經被李世民收買過去了。李建成和李元吉走到臨湖殿,發現情況異常,立即掉轉馬頭往東宮跑,只聽有人喊:“太子、齊王,為什麽不去上朝?”李元吉回頭壹看,正是對頭李世民,他急忙取弓搭箭,壹連向李世民發了三箭,都沒射中。李世民對準李建成回射壹箭,李建成從馬上摔下來,斷了氣,李元吉急忙向西逃去,被尉遲敬德壹箭射死了。
三弟兄火並的時候,唐高祖正帶著大臣、妃子在海池中乘船遊玩。忽然看見尉遲敬德匆匆趕來,高祖就問:“妳來這裏幹什麽?”尉遲敬德說:“太子、齊王叛亂,秦王恐怕驚動陛下,特派臣來護駕”。高祖大吃壹驚,忙問:“太子、齊王現在何處?”尉遲敬德說:“已經被秦王殺死了”。高祖十分難過,吩咐遊船靠岸,回頭對裴寂等人說:“想不到會有今天這樣的事發生,妳們看怎麽辦?”蕭和陳說:“建成、元吉本來就沒有大功,秦王功德蓋世,深得人心,理該立為太子”。高祖說:“我本來也是這樣想的”。尉遲敬德忙說:“外面還沒有完全平靜,請陛下降旨,要各路軍隊都接受秦王指揮。”高祖立即派人傳旨結束了這場政變。
三天之後,唐高祖宣布立秦王為太子,國家大事,壹律由太子處理。這年八月,唐高祖被迫讓位,自稱太上皇。李世民當了皇帝,就是唐太宗。第二年,改年號為貞觀。歷史上把這次政變,叫做“玄武門之變”。
唐高祖即位以後,封李建成為太子,李世民為秦王,李元吉為齊王。三個人當中,數李
世民功勞最大。太原起兵,原是他的主意;在以後幾次戰鬥中,他立的戰功也最多。李建成
的戰功不如李世民,只是因為他是高祖的大兒子,才取得太子的地位。
李世民不但有勇有謀,而且手下有壹批人才。在秦王府中,文的有房玄齡、杜如晦等,
號稱十八學士;武的有尉遲敬德、秦叔寶、程咬金等著名勇將。太子建成自己知道威信比不
上李世民,心裏妒忌,就和弟弟齊王元吉聯合,壹起排擠李世民。
建成、元吉知道唐高祖寵愛壹些妃子,就經常在這些寵妃面前拍馬送禮,討她們的歡
喜。李世民就沒有這樣做。李世民平定東都之後,有的妃子私下向李世民索取隋宮裏的珍
寶,還為她們的親戚謀官做,都被李世民拒絕了。於是,寵妃們常常在高祖面前說太子的好
話,講秦王的短處。唐高祖聽信寵妃的話,跟李世民漸漸疏遠起來。
李世民多次立功,建成和元吉更加忌恨,千方百計想除掉李世民。
有壹次,建成請李世民到東宮去喝酒。世民喝了幾盅,忽然感到肚子痛。別人把他扶回
家裏,他壹陣疼痛,竟嘔出血來。李世民心裏明白,壹定是建成在酒裏下了毒,趕快請醫服
藥,總算慢慢好了。
建成、元吉想害李世民,但是又怕世民手下勇將多,真的動起手來,占不到便宜,就想
先把這些勇將收買過來。
建成私下派人送了壹封信給秦王手下的勇將尉遲敬德,表示要跟尉遲敬德交個朋友,還
給尉遲敬德送去壹車金銀。
尉遲敬德跟建成的使者說:“我是秦王的部下。如果私下跟太子來往,對秦王三心二
意,我就成了個貪利忘義的小人。這樣的人對太子又有什麽用呢。”說著,他把壹車金銀原
封不動地退了。
建成受到尉遲敬德的拒絕,氣得要命。當天夜裏,元吉派了個刺客到尉遲敬德家去行
刺。尉遲敬德早就料到建成他們不會放過他。壹到晚上,故意把大門打開。刺客溜進院子,
隔著窗戶偷看,只見尉遲敬德斜靠在床上,身邊放著長矛。刺客本來知道他的名氣,怕他早
有防備,沒敢動手,偷偷地溜回去了。
建成、元吉壹計不成,又生壹計。那時候,突厥進犯中原,建成向唐高祖建議,讓元吉
代替李世民帶兵北征。唐高祖任命元吉做主帥後,元吉又請求把尉遲敬德、秦叔寶、程咬金
三員大將和秦王府的精兵都劃歸元吉指揮。他們打算把這些將士調開以後,就可以放手殺害
世民。
有人把這個秘密計劃報告了李世民。世民感到形勢緊急,連忙找他舅子長孫無忌和尉遲
敬德商量。兩人都勸李世民先發制人。李世民說:“兄弟互相殘殺,總不是件體面的事。還
是等他們動了手,我們再來對付他們。”
尉遲敬德、長孫無忌都著急起來,說如果世民再不動手,他們也不願留在秦王府白白等
死。李世民看他的部下十分堅決,就下了決心。
當天夜裏,李世民進宮向唐高祖告了壹狀,訴說太子跟元吉怎麽謀害他。唐高祖答應等
明天壹早,叫兄弟三人壹起進宮,由他親自查問。
第二天早上,李世民叫長孫無忌和尉遲敬德帶了壹支精兵,埋伏在皇宮北面的玄武門,
只等建成、元吉進宮。
沒多久,建成、元吉騎著馬朝玄武門來了,他們到了玄武門邊,覺得周圍的氣氛有點反
常,心裏犯了疑。兩人撥轉馬頭,準備回去。
李世民從玄武門裏騎著馬趕了出來,高喊說:“殿下,別走!”
元吉轉過身來,拿起身邊的弓箭,就想射殺世民,但是心裏壹慌張,連弓弦都拉不開
來。李世民眼明手快,射出壹支箭,把建成先射死了;緊接著,尉遲敬德帶了七十名騎兵壹
起沖了出來,尉遲敬德壹箭,把元吉也射下馬來。
東宮和齊王府的將士聽到玄武門出了事,全部出動,猛攻秦王府的兵士。李世民壹面指
揮將士抵抗,壹面派尉遲敬德進宮。
唐高祖正在皇宮裏等著三人去朝見,尉遲敬德手拿長矛氣籲籲地沖進宮來,說:“太子
和齊王發動叛亂,秦王已經把他們殺了。秦王怕驚動陛下,特地派我來保駕。”
高祖這才知道外面出了事,嚇得不知道該怎麽辦才好。
宰相蕭瑀等說:“建成、元吉本來沒有什麽功勞,兩人妒忌秦王,施用奸計。現在秦王
既然已經把他們消滅,這是好事。陛下把國事交給秦王,就沒事了。”
到了這步田地,唐高祖要反對也沒用了,只好聽左右大臣的話,宣布建成、元吉罪狀,
命令各府將士壹律歸秦王指揮。過了兩個月,唐高祖讓位給秦王,自己做太上皇。李世民即
位,就是唐太宗。
首先,在‘玄武門之變’後李世民登上了皇帝的寶座,以其親信重臣房玄齡為代表的壹批文史館官員奉命刪略〈國史〉,編纂〈高祖實錄〉、〈太宗實錄〉,其字裏行間對建成、元吉多有貶低之詞。所謂‘語多微文’(宋代史學家評〈國史〉等書時原話)。而新舊〈唐書〉都是在〈國史〉的基礎上增添、刪減而成。所以,新舊〈唐書〉關於‘玄武門之變’的記載可信度和真實性實在值得我們斟酌。
其次,李建成真的如大家所想的那樣無能嗎?通過新舊〈唐書〉和以後的〈資政通鑒〉我們可以了解到李建成雖然沒有其弟李世民那樣戰功赫赫、聲名遠播,但其本身也算是壹位有才幹的政治人物,加之在‘良禽擇木而息、豪傑擇主而侍’的動亂年代,李建成可以使如魏征、王圭等當時豪傑在其麾下效命,其本身的道德品質和人格魅力也必須到達壹定的高度才行。因此,我認為李建成決不會像歷朝歷代所說的那樣無能昏庸。
在李建成、李元吉的罪狀當中,最為大家所熟知的是李建成、李元吉淫亂後宮。武德九年,李世民向李淵‘密奏建成、元吉淫亂後宮’。在建成太子之位非常鞏固的時期,李世民沒有確實的證據,焉敢在李淵面前打建成的小報告?退壹步說,如果李世民所言屬實,李淵在這等有關國家繼承人道德有虧的大問題上又怎可能不大查特查?連宋代主編〈資政通鑒〉的司馬光都說‘宮禁深秘,莫能明也’。小弟認為這很可能是後來的史臣惡意中傷建成,因為自古在中國‘以蒸父姬’這種罪名最容易搞臭失敗者。
另外,很多史書都記載李淵在晉陽起兵時曾提出立李世民為太子:“上之起兵晉陽也,皆秦王世民之謀。上謂世民曰:‘若事成,則天下皆汝所致。當以汝為太子。’世民拜且辭。及為唐王,將佐亦請以世民為世子。上將立之,世民固辭,乃止。”(〈資〉卷190,武德五年十壹日)這段史實小弟認為偽造痕跡很濃,小弟查遍了舊〈唐書〉都沒看見當時有人請立李世民為太子。要是真的有這事,那這些人就是忠臣義士,有擁立明君的大功。怎麽可能不在史書上大書特書?
SAS兄認為是劉仁靜,我卻認為劉仁靜未必有這個膽子,況且真是劉仁靜,李世民登基後為何不大肆表彰劉仁靜這壹“歷史功績”?李世民也未必會“固辭”,而至於先“尚書令”而後“太子”更像是李淵對李世民做出的補償。正因為李淵決定立李建成為太子為了彌補李世民在李淵起兵前後的功績而做出這壹決定。
畢竟李淵是親眼目睹了隋朝因廢長立幼二世而忘的,李淵作為壹個比較有政治頭腦的領袖不大可能重復隋文帝的錯誤。
其實,李世民早在很久以前就有奪嫡稱帝的野心。武德四年平定王世充時,李世民就和親信房玄齡拜訪了壹名叫遠知的道士。遠知對李世民說,妳將作太平天子,願自惜。李世民“眷言風範,無忘寤寐”。攻下洛陽以後,李世民又設天策府,廣招天下豪傑猛將;創建文史館,招攬天下文人賢士;空余時間便和這些文臣武將商論古籍、縱論前朝得失,儼然壹副小朝廷的樣子。要是李世民沒有野心,他何必搞這麽多事來招太子和皇帝的忌諱?他難道不知道,這樣搞會引起建成的反感?在中國歷朝歷代如果沒有野心哪個皇子敢招皇帝、太子的忌?
後世史學家往往說建成、元吉二人先下手謀害李世民在先,李世民不過為求自保才發動政變。我認為這種說法根本站不住腳。在建成二人謀害李世民的諸多證據中,最有名的應該是‘毒酒、劣馬’兩件了。小弟認為就這兩件也是經不起推敲的。
首先毒酒事件:武德九年六月,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招李世民到東宮喝酒,準備用毒酒暗害李世民。結果:‘秦王心中暴痛,吐血數升;淮安王李神通扶秦王歸西宮’。這件事從唐朝以來,壹直是建成謀害李世民的主要證據。但請大家仔細想想:1、這件事發生在武德九年六月,而‘玄武門之變’發生在同年同月的初四。如果李世民中毒吐血,按常理來說,血都吐了幾升了,至少要臥床休息壹個月吧,就算不休息也該全身無力好幾天。可是時隔2、3天後的‘玄武門之變’中為什麽李世民能力挽強弓,弒兄殺弟?2、當時建成與世民勢如水火,李世民又怎敢到東宮和建成喝酒?3、建成既然要毒殺李世民,又豈有毒不死的道理;即使沒毒死李世民,又怎能讓李世民安然回去?
其次,劣馬:有壹次李世民與建成打獵,建成將壹匹劣馬拿給李世民騎。結果劣馬將李世民撅下馬背三次,最後,李世民察覺了建成不懷好意,馬上換了坐騎,這才幸免於難。這件事,我敢肯定純屬捏造。1、李世民東征西討,轉戰天下,怎麽可能連馬的優劣都看不出?2、即或是當時沒看出來,劣馬將李世民第壹次撅下馬背後,李世民就應該換馬,何必等三次?他不像腦筋有問題的呀。3、李世民既然和建成不和,又怎可能騎建成所賜的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