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孩子的印刷體作業,是現代楷書的極品嗎?

孩子的印刷體作業,是現代楷書的極品嗎?

孩子寫出來的印刷體作業不是現代楷書的極品,他只是壹種楷書的印刷體,也就是說他寫出來的只是壹種字體而已,還不能算書法,我們可以去看孩子寫出來的印刷體就會發現只有壹個形沒有自己的神,而書法講究的是形神兼備,入木三分。

壹、印刷體只有形而無神。

我們日常生活中看到的楷體字,很多是華文行楷,是屬於印刷體,這種字體始見於宋朝,當時是為了方便人們閱讀而制作的,而我們電腦當中所看到的華文行楷字也是這樣,原本利用的是我國書法家任政老先生的字帖,在將字帖內容轉為電腦內容的時候,為了方便閱讀任政老先生將將部分字做了修改,使得字體大小壹致,而在這種改動當中將字體的形彌補上了而神卻不在了,而這種改動又是必須不然將會加大電腦的識別難度,孩子們以這種印刷體為模板寫出來的字,那當然是只有形而沒有神,看上去都是千篇壹律,沒有太大的不同,剛開始看的時候會感覺賞心悅目,可是仔細看的時候就會感覺缺乏生氣,沒有自己的特色,?學我者生,像我者死!?這是壹代藝術大師齊白石老先生對關門弟子許麟廬說的,這句話也同樣適用於書法,寫出來的書法像別人寫出來的書法,是書法嗎?

清代乾隆年間有兩位著名的書法家?劉石庵和翁方綱。翁方綱極認真地模仿古人,講究每壹筆每壹畫都酷似前代的某某,。劉石庵則正好相反,不僅苦練書法,還要求每壹筆每畫都不同於古人,講究自然。後來這兩個人成了親家,劉石庵的兒子在練習書法的時候,被嶽父翁方綱看到後斥責他沒有任何章法,劉石庵的兒子就按照嶽父的要求練習,劉石庵看到問明原因之後,就要他的兒子去問他嶽父寫的字當中哪壹筆是他自己的?兒子聽了就明白了,再也沒當著嶽父的面寫過字。

二、書法作品應當行神兼備。

當我們欣賞壹幅幅書法作品的時候,我們可以很清晰的看到作者收筆的停頓、飛擦的過程,也可以發現作品當中會有明顯顯露的筆毛、飛白等痕跡,體現著用筆的輕重緩急及筆勢趨向,並且通過字體的結構、氣勢,來展現作者當時的或喜或悲的心情與想法,就算是跨越千年我們依然能夠體會作者當時的心情。

當然不能說印刷體沒有任何用,印刷體有利於孩子在學習階段掌握字體結構,了解每壹個字的走勢,這樣在學習書法的時候對於字形的掌握更容易事半功倍,為書法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