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道:
阿難!神仙有十種,隨人而行,修習三昧無正覺,不修習妄想,保持形體。
古德的註解中提到了兩個意思:為什麽強調“從人”呢?因為前面的壹切都是從獸道來的,神仙道是從世界來的,所以不是從三惡道而是從世界來區分他,是第壹個意義。第二,他是誰?當這個人是個男人的時候,他有壹個很重要的思想。他討厭身體的無常,他也討厭身體的痛苦。他對舊病和無常有著強烈的厭惡。他熱愛長生不老的方法,所以他勤奮地學習。首先,標記研究仙道的人心中的希望。
可惜他在研究三昧的時候,並沒有依靠三昧的原理(如來把奇妙的真理隱藏為自然)和我們長生不老的心。他用什麽樣的心態去修行禪定?
不要修正妳的妄想,但要保持妳的思想不變。
他心裏有壹種錯覺,是自己虛幻的想象。他的妄想是什麽?他總是想增強他的彩色身體,這樣它就不會老,生病或死亡。他強身健體,經常會有這樣的希望和想法。
因為這個想法,他做了什麽?他遠離了城市的繁華,去了偏僻的山林,或者去了沒有人的孤島。總之,他希望在壹個嘈雜的地方研究他的成仙之道,有十個不同。
宜顏大師說:仙道的特點不是培養妄想,而是保持思考和塑造。他的定形妄想基本上有兩種不同。壹種是根據浮塵的根源來研究。浮塵根完全是壹個色法,他完全是修身養性。這是壹條比較低級的仙道。他會怎麽做?他會“守精”,守精不漏,然後修煉,化精為氣,然後調理。經過動靜學,守精、練神、養神,身體就能長久保持年輕,延年益壽,重在修身養性。
就像胡藝大師說的,根據浮塵的根來學習。其次,更先進的是易藝聲根,這是培養心靈。他想把普通人的重胎改造成輕飄的童話。他根據第八知識的冥想來練習冥想。沙門成就後,擁有五種技能和各種神通。這是壹個更高級的童話。
在以下特征中,有十種是古德做出的判斷。前五種側重於研究色彩和形體,練習精氣神。後五種之後,他開始修煉禪定,各種神通他都展現出來了。這十種修身養性,壹句話,都是活在自己的妄想裏,和自己的真實本性不對應。這是先解釋仙道的特點。
展現十種仙趣的不同面貌:
狄興賢
阿難!眾生不歇牢牢上鉤,食道圓,名垂不朽。
在壹切眾生中,“眾生”是人道的眾生,他們希望追求長生不老,生老病死。他心中有壹個堅定的想法,希望追求長生不老。他是怎麽做到的?“上鉤”是他學習的主要方法。他用各種藥物煎服。煎好後長期服用,利用藥物的力量,包括他平時的做法,來促進身體的健康長壽。
這個地方值得我們註意的是,他到處都有壹個“不休息”,就是說他吃這個藥不是短期的,而是長期的。然後食道就變圓了,成功吃了煎好的藥,他的樣子就不死了。他的動作特別輕快,活動特別敏捷,但是腳不能離開地面。雖然他像飛壹樣快,但是他的腳不能離開地面,所以他仍然屬於地球。
前五種神仙中,他是用腳來移動力量的。他的腳越輕,飛得越高,這個神仙的水平就越高。因為我們的身體和腳是壹個重要的判斷,妳的腳越有力,妳的身體就會越好,所以前五種修養都是以腳的力量來判斷的。
飛仙
強草木不歇,圓藥,名飛仙。
前面是餌料,這裏是植被,餌料就是把藥煮了吃,這個地方的植被直接就是植被,比如黃精。他吃這種樹的枝葉,黃精,松柏,榨它的汁,所以直接生吃,吃久了走路像蒼蠅壹樣。吃了這種草藥,他的飛行會比以前輕,可以慢慢離開,少飛。
在誘餌面前,他不得不吃煙花。到了這個地方後,古德評價說,二仙女之後,他基本上不吃人肉,吃的東西都不是煙火做的,所以他不吃煙火。
行進中的仙女
強化石不歇,化道為圓,成巡遊仙。
前面在吃植被,這個地方在吃金屬和礦物。他取鉛、汞等金屬礦物,按壹定比例混合。這種石頭有什麽優點?他能“變道”。吃久了,他能把我們人類改造成壹種光仙骨,骨頭會變的。成功後被稱為遊行仙女,甚至可以在虛空中自由飛翔。
眼前的飛仙飛得並不高。他直接飛向這個地方的虛空,飛得更高更遠。他的特點就是拿石頭換骨頭。
空仙女
堅定不移,不停不歇,精神飽滿,名為空仙。
前三個,我們看它的內涵,主要是依靠外力,吃藥物,植被,石頭等等。他在這個地方確實有壹些練習,他練習的方式有兩種:“動”和“停”。比如他在動的時候很幸運的調整自己,比如做瑜伽打太極拳,在動的時候練氣;其次,可以靜心調理,運動中化精為氣,靜心後化氣為神。練久了,氣的精氣被圈起來,同時在運動中練精,從靜中還神,最後還神於空。最後,很精彩。這就是氣的本質。把所有的靈都歸到壹念虛空之後,他就成了空仙。他不僅可以在空中飛行,甚至可以在雲端行走,他的腳可以毫無障礙地在雲中飛行。
這個地方飛得更高,前面的遊行仙女飛不到雲端,最多也就是在虛空中。他是飛向虛空中的高處,飛向雲端,他可以在雲朵上行走,被稱為空仙。
天星仙
強津液不歇,潤德圓滿,名垂不朽。
這個地方的重點在“津液”二字上。前面的“動停”就是這個人的做法。他可能是半動半靜,動了又靜。但到了第五次,他就基本靜止了。
這個“津液”是什麽?他打坐的時候,舌頭頂著上顎,嘴巴頂著上顎,就會產生壹種津液。這種津液可以滋潤我們的身體和顏色,津液可以轉化成壹種正氣,使他的身心特別輕盈,特別飄浮,所以在天上遊,叫天仙。他不僅可以在雲端行走,甚至可以向天庭進軍,但是他不能住在天上,他可以上天去見天界的人,他不能吃天上掉下來的東西,因為他沒有能力報恩,他仍然要回到他那無人居住的深山和海島。
這個地方最主要的特點就是他用“津液”來轉化他的氣。前五種主要是培養他的精神和修養。
童星線
濃艷脫俗色不歇,吸精成仙。
“精彩”是指他在禪定時,能夠壹心壹意吸收日月精華。“精”是指日月之精;“色”雲是五顏六色的,夏天天空中有五顏六色的雲。也就是說,他不是完全在房間裏冥想,而是到外面去吸收太陽和月亮的光,吸收雲的顏色,把這種能量變成自己的能量。而且,他不是壹天,他吸收大自然的能量很長時間沒有休息。時間長了,精華就被吸收了。“吸”即吸取日月之精,“精”取雲之色。在他最後的功德成就之後,他將成為壹個仙女。
因為他的能量來自自然,所以他能與宇宙萬物和諧相處,所以他的心動了,他能與整個自然無阻礙地在壹起。比如他可以去高山……我們要從高山上爬,他不用。他想搬家。我要從這高山走,他就直接從高山走,他能越過高山。例如,當他來到壹片大海時,他不必乘船。現在我要走過海,他也能走過水。
老和尚元英說:這個有點像五通。因為他精力充沛,經常與大自然交往,吸收日月精華,吸收雲霞色彩。慢慢的,他的思想就可以和自然融為壹體了。這是通往神仙和住處的通道。他的心和自然之間沒有障礙。他可以進入自然,感到自在。
道行仙
強符咒禁而不歇,術圓,名垂不朽。
道教修仙有兩種方法,咒語和禁咒。“禁”的基礎是持戒。他對殺賊通奸的戒律很幹凈,很執著,很幹凈。他是第壹個持戒的人。其次,他勤持真言。他持戒止心中欲,持咒增義。持咒持戒法有兩種不歇,法是圓的,“法”持咒,“法”持戒;他成功後,被稱為道行仙。他不但持戒咒,使身體永不患病,還能加持他人。他以道持咒之力,戒之清凈,隨時為人治病驅邪,即道成仙。他有那個“道”當然,這種方式是壹種漏網之路,壹種生滅之路,但至少可以為他人治病驅魔。他靠什麽功德?以妳自己的戒律,以咒語的力量。
趙興賢
堅定思念不歇,想壹想,永垂不朽。
這個人的做法就是失手。他怎麽會失手?他不是像佛法那樣真實的正念。他打坐的時候,不斷地想起自己的腹部,把心思放在腹部上,住在腹部下。壹方面,他冥想和休息,這樣他的心就不會那麽不安和寧靜。壹方面可以練氣,因為丹田是氣的海洋,壹方面可以養心,另壹方面可以練氣,可以銘記功名,照耀神仙。他把註意力放在腹部。成功之後,他揚名立萬,追隨他的神,他能夠在體內自由出入。他可以隨時從頂門出去,也可以隨時回來。他回來後,氣息可以上下輸送,身體和神靈互相照應。他的心想去哪裏就去哪裏,他的心出去了,他的神隨時可以出去,他想回來就回來。
井陘縣
強交合不歇,感應圓,名揚精仙。
“交合”指的是陰陽調和,是陽,陽屬火,陰屬水。我們講腎,水,心火。他打坐的時候,把水提上來,把火降下來。
在我們壹般的情況下,我們身體的地、火、風,因為火比較輕,所以火的習性是向上,水在下面。火在上面,水在下面,太可惜了。妳可以想象壹下,火在上面燒,上面沒水,鍋壹下子就糊了。於是我們打坐,他要把水提上去,把火降下來,這叫念丹,就是上面有水,下面有火。
他在不斷地用禪定的方式把水提上來,提水降火,讓水火相遇成仙。我們拜佛的時候,李師傅教導我們,腳底要稍微用力,上半身要放松。他的目的是提水降妳的氣。其實走路的時候也應該這樣。走路的時候要對腳底施加壹點壓力,放松上半身,要實而虛。無論住、坐、臥,經常提水降火,使陰陽壹和,最後成功成仙。他可以通過火、水、陰陽的交合達到長生不老,長命百歲。生命可以延年益壽,壽長稱為煉神仙。
仙女的獨特線條
不休息的堅定變化,完整的意識,不朽的名聲。
要去這個地方,按照古德的意思,第六種以上的人有禪定,至少他們有壹種定義的欲望。這個變化是他在冥想中觀察到的,他在冥想中思考宇宙變化的真相。說:宇宙為什麽會變化?為什麽春天花開?花兒像春天的葉子壹樣枯萎?他思考宇宙的無常,思考了很久,才明白自己的心與宇宙融為壹體。
住宿後他有什麽樣的優點?大有作為。他能用意念引領整個宇宙的變化,移山換季。他想把這座山從壹個地方搬到另壹個地方,想搬山河就能搬。即使他想把春天變成夏天,他也能把夏天變成冬天。他能自由地變換季節,他能產生這樣的幻覺。
這個地方的經文很簡短,但是妳看這個經文後面的“程唯心”或者“薩達斯”,提到的就是這種變化。他的“意識”是宇宙分為兩部分,壹部分不變,壹部分無常,壹部分在變壹部分不變,他能體會到這個道理。於是,他慢慢地,慢慢地,從變到不變,又隨著不變和不變而變。
當然這個地方和《楞嚴經》很像,但是不壹樣!這個變是不變的,這個不變是無常的二元對立,壹個是不變,壹個是無常。他的不變和無常是兩回事。我們的經典裏說“今昔正念”,是恒常不變的,不隨天命而變。這兩件事是獨壹無二的。在不變中,當下就是緣分,在緣分中,當下也是壹樣。但是,仙道的變化是壹樣的,那是兩回事,自持,那是兩回事。
海公在《楞嚴經》裏提到壹個理念。他說:過去東北有壹個禪修者。他去山裏向壹個神仙請求長生不老。仙人說:妳要修仙。打坐的時候,妳以為宇宙萬物都在變化,但這種變化如夢似幻,不真實。他告訴他這樣想。結果,經過三個月的思考,他可以隨時更換季節。他能把春天變成冬天,或者把冬天變成夏天,這就是所謂的神仙。
為什麽是獨壹無二,壹個“獨壹無二”?因為覺性是整個魔術的最高境界,他的魔術不對外流傳,不面向大眾。
佛陀對十種神仙的結論。
阿難!也就是說,所有的人都修行心誌,不培養正確的意識,不獲得生理,活幾千年,安息在大山裏,或者大島裏,死在人類的領地裏。四也要輪回,不要修三摩地,要報應壹切,要分散成各種利益。
佛陀說,“是”就是十種以上的成仙方式。他們的特點是,第壹個成仙之道要從人身上找。妳這個畜生,是不可能修煉成仙之道的。妳必須是人道的,才能修成仙道。他是什麽樣的人?心靈訓練,當然還有身體訓練,他用運動藥物來鍛煉,他也用各種冥想來修煉心靈,他修煉身心。按照有所獲的妄想修行身心,可惜他不修行正念。他並沒有真正看到我們永恒心靈的本來面目,他還在生死因緣中打轉。這叫“不要得生理。”這是另壹個延年益壽的理由,就是我們說我們只是要修形,大概是他的理由,他的理由是如果不修習正念,就不會得到生理。
他的水果是什麽?活壹千萬年。
要知道人沒有死是活不下去的,不可能!他推遲了他的死亡。所以古人說,不老不病是有可能的,但是沒有辦法死。
他的壽命有壹千萬年,他的個性是遠離人群,在深山裏休息。他不喜歡與人群為伍,或者住在無人居住的大島上。整個島都是海,中間還有壹個小島。他有神奇的力量,而且他不用坐船。他直接飛往那裏。總之,他與人隔絕,遠離人群嘈雜的環境。
這樣的報應體系,佛說:斯裏蘭卡也要輪回,他還活在生死輪回裏。為什麽?因為他以妄想來研究自己的身心,必然會陷入循環,他就無法研究楞嚴經的真理。當他的死期來臨時,他還是會來到三界,跟隨他過去的反轉和因緣,分散到所有的利益中去。
在古德的註釋中,有壹則寓言說:八仙之壹的仙道有壹個呂洞賓。他成仙後變成了壹對男女劍,對自己很有信心。有壹天,黃龍禪師正在講話,他正好路過,就下來到寶座上聽。
黃龍法師聽完佛法後說:有人偷法,有人偷法。這時,呂洞賓走了出來。他說:我心中有不滅的法。我為什麽要偷?我有長生不老的魔力。我為什麽要偷?黃龍創始人說:妳個屍鬼。妳是壹個僵屍。呂洞賓非常生氣,於是他射出了他的雌雄之劍。此時黃龍為師,他進入“真三昧”。
我們前面說過,真理是壹切法的基礎,所以當他進入“真三摩地”時,火不能燒,水不能淹,刀不能砍他。所以劍射到黃龍創始人面前時,自然落地,卡在地下。這時,呂洞賓想用魔法把這把刀拿回來,但卻收不回來了。這時,呂洞賓羞愧難當,拜黃龍為師。黃龍的創始人開導了他,開導之後他就開悟了。他說:“自從我看到黃龍,我就後悔我以前的錯誤。」
我們身心的世界是生滅的原因,這個本質是無法改變的。無論怎麽修,都要生老病死,但這個軌跡是不變的。所以壹開始,妳是拿不到不死的果子的。我們之前說過,拿壹盤沙子,是煮不出飯的。不管沙子有多鮮艷,多耀眼,它的本質還是沙子,沙子永遠是沙子。不可能把沙子變成大米,不可能!
《楞嚴經》的概念很好,就是說妳必須成佛。有成佛的基礎。找不到這個基礎,就永遠成不了佛。十佛是以真理為基礎的,所以當我們找不到真理的時候,妳根本進不去,妳也成不了佛。
後來,呂洞賓改變了主意。心生而有各種方法。他生來就有正念的真心,所有功過都變了。事實上,佛教並不排斥調整仙道的身體、呼吸和心靈。看天臺上的“小站觀”。它談到了調整身體和呼吸的方法。很多東西和仙術差不多,只是動機不壹樣,做法壹模壹樣,理念不壹樣。所以這個地方不是說它的做法有什麽問題,而是心態上的錯誤,心態上的錯誤!
仙路和天路不壹樣。從包拯的身心來看,仙路其實是壹個人,所以妳看起來跟他壹模壹樣,因為他是壹個人!所以他的壽命當然和天不壹樣。他能活到壹千萬年,活到壹千年,壹萬年,壹萬年是最多的。但是天界的因緣,四天至少要九百萬年,當然不能和正業相比。報道稱,仙人雖然能飛到空中,能在雲中行走,但不能在空中生活。他仍然要回到他的山和島上定居。他生活的環境不壹樣。天人居住在徐覓山,84000人居住在不同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