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廖平的醫學研究

廖平的醫學研究

廖平曾著《傷寒雜病論古本》

廖平不但是近代經學大家,同時也是著名的醫學家。曾輯評醫書二十余種,總題為《六譯館醫學叢書》 ,所輯多為唐以前重要的醫學著作,並采後世闡釋之作附入,並詳加評述。廖氏校勘古醫籍頗精詳,對脈學、傷寒有新見。 廖平所著《傷寒雜病論古本》是據《諸病源侯論》、《外臺秘要》、《千金要方》與《千金翼方》等醫書輯補而成,並詳加考證,力求恢復《傷寒論》的原貌,且闡述了他的獨到見解,並對前人輯錄《傷寒論》的工作進行了評價:

考證唐初《傷寒論》古本原貌

廖平通過比較《外臺》、 《千金要方》與《千金翼方》中的有關“傷寒”的內容,認為唐初《傷寒論》的古本原貌***十八卷,即:《千金要方》第九卷的內容應是唐古本《傷寒論》的首壹二卷;《千金翼方》第九、第十兩卷應為唐古本的第三至第十卷;《千金要方》第十卷為唐古本的第十壹至第十八卷,包括《金匱》在內。

考證“要方”即“膏、散、園方”

由於唐初孫思邈編撰《千金要方》時未能見到《傷寒論》古本的原貌全書,而僅僅見到的是零散條文,所以孫氏才在書中感概不矣:“江南諸師秘仲景要方不傳”,引以為憾。而後代學者卻據這十余字斷章取義地認為,孫思邈當時撰書時並未曾見到張仲景《傷寒論》的原文,進而推斷出《傷寒論》原文在唐代就已經佚亡了。持這種觀點有宋代學者、日本丹皮元簡等。

廖平對此做了詳細考證,他認為:“這十余字乃記識語,上下不承”,即從《千金要方》中這句話的前後文來看,並不能確定這裏的“要方”究竟指代的是什麽,即“江南諸師秘仲景要方不傳”壹句具有歧義,“要方”既可能是指張仲景所著的方書即《傷寒論》,也可能具體指的是張仲景所創制的“秘方”,廖氏分析後認為是後者的可能性要大,並考證出“要方”者乃“膏、散、圓”、“摩膏”等藥方。由於江南的醫師秘這些藥方而不傳之於後人,孫氏也不得見,致使這些藥方的內容從《傷寒論》原文中脫失了,因此,現在流傳於世的宋代趙開美翻刻的《傷寒論》中就沒有這些藥方的內容,但這些藥方卻又被其它方書中所收載,如《小品方》 、《醫心方》、《醫門方》中。廖平對此論述甚詳,他提出了多種證據。

對成無己註解《傷寒論》工作的評價

廖平研究《傷寒論》

成無己輯註《傷寒論》有過失。廖平認為成無己在註解《傷寒論》時由於不知古人著書體例,征引舊說不出姓名,使後人對《傷寒論》原文的理解出現了許多錯誤,即將別人的著述籠統地均歸為張仲景《傷寒論》的原文,從而使人不得窺見《傷寒論》唐古本的原貌。如,他在《傷寒雜病論古本》首卷“論四首”條下的案語說:“成本傷寒序例原本抄《千金》、《外臺》說論而成,考《外臺》註有仲景原文二條,其引“陰陽大論”、華佗、叔和、陳廩邱、《範汪》、《小品》、《千金》、《醫心》***八家壹十六首,作者姓名甚明,成本於所有姓氏俱從刪削,使尊之者認為各條全出仲景,不信者則謂全出叔和,皆由成未悉著書體例,征引舊說不出姓名,致讀者從茲迷惘也。”

考證“五運六氣”學說不出於《傷寒論》原文

由於近代學者言《傷寒論》喜歡附會於“運氣”學說,以解釋六經傳變並以此視其運氣而指導用藥。廖平經考證後,對此予以批駁。他說:“運氣”學說起於隋以後,但當王冰將運氣采入《內經·素問》篇中後,其說始顯,但竟唐代猶未聞有言之者。後來到了宋代,劉溫舒、沈括、楊子建等人深信不疑,並各有所發明。而成註本《傷寒論》卷首所載的運氣諸圖,均見於劉溫舒的《運氣論奧》、浦雲的《運氣精華》和劉河間的《原病式》,是後人好事者采附於張仲景《傷寒論》中的,《傷寒論》原文中並無有“五運六氣”說。他並且指出今所傳宋版《傷寒論》乃系於趙開美翻鏤,其中並沒有運氣諸圖,且廖氏家藏的元板成無己註解本也不載此諸圖也可以證明《傷寒論》原文中無“五運六氣”說。故用“運氣”來穿鑿附會六經為無稽之談。 綜上所述,廖平對《傷寒論》唐古本的研究成果對於研究《傷寒論》的版本流傳情況,對研究張仲景的辨證論治思想,尤其是廖氏對《傷寒論》原貌的考證(他基本上持“錯簡重訂”派的觀點,但又有新見)對今天的古籍整理工作有著較大的借鑒價值,理應受到中醫學術界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