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四十七年(1782)高宗下令續繕 3份全書,分藏揚州文匯閣、鎮江文宗閣、杭州文瀾閣。早在乾隆四十二年(1777)兩淮鹽政寅著領到頒貯揚州天寧寺行宮和鎮江金山行宮的兩部《古今圖書集成》,就曾奏請在行宮內,仿天壹閣規模建造藏書樓,永遠寶藏。乾隆四十四年(1779)鎮江藏書閣建成,乾隆賜名文宗閣,次年揚州藏書閣建成,賜名文匯閣。兩閣各入藏《古今圖書集成》壹部,閣中尚多空余書格,後乃收貯《四庫全書》。杭州原有藏貯《古今圖書集成》藏書堂壹處,便在堂後改建文瀾閣,乾隆四十八年底(1783)完工。江南三閣仍取法範氏天壹閣而建,三閣入藏《四庫全書》,則在乾隆五十二年至五十五年(1787~1790)陸續運送陳列(因其間曾對全書進行全面復勘之故)。三閣之書正式頒發入藏後,乾隆明令“該省士子,有願讀中秘書者,許其呈明到閣抄閱”,這樣江浙三閣《四庫全書》可以公開閱覽,在以後的半個多世紀中,發揮了“嘉惠士林”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