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漢代的古代名人

漢代的古代名人

1,張道陵(34-156年2月22日),字福漢,原名淩,是正壹派孟韋道創始人,東漢豐縣(今江蘇徐州豐縣)人。

太上老君“授佛法三日,命為天師”,後佛則稱其為“老祖天師”“真人”“三日助教驅魔人”,是智神張天師。《老祥子朱爾》壹書,弟子三千余人,立24派,奠定了石天道的基礎。張道陵、葛玄、許遜、撒手鐧合稱為四大天王。

張道陵創立石天道學的背景:當時在巴蜀地區,原始巴人信仰原始巫術,大規模的淫祀害民。而這些拜鬼神(學名:邪靈)的達摩法師,聚眾斂財,作惡多端。

張天師帶著王昌、趙生兩個徒弟和《黃帝九鼎丹經》來到北莽山修行,平定了殘害百姓的巫妖教。這就是流傳於川渝的張天師用太上老君之劍破鬼兵故事的原型。

張道陵,原名張玲,今天改名。原為國子監秀才,好學,學五經,熟讀黃老之道。七歲就能讀懂《道德經》和《河洛圖禁忌》的書籍,都是極其深奧的。成長為壹個有學問的人。後棄官學道。成立正義魏夢路,簡稱正義路。

永壽元年,漢順帝在鶴鳴山創立正義聯盟衛道。最高法院老先生“授佛法三日,命為天師”,聲稱“三日法師是真人”,編了24部道書。漢桓帝翺翔於四川蒼溪縣靈臺山(又名天柱山)。相傳他1.23歲,道教稱他為“祖天師”。相傳1代石天張道陵,被這位師從宗師的老先生賦予了得天獨厚的優勢和極強的道術。

始祖石天創立的道家學派,稱為正壹派、衛道,簡稱正壹派。然而,遵循其教義的人必須支付五鬥米。那時候叫五鬥米。(編者註:其實經常被用作貶義詞,只是在初中課本裏叫五鬥米。除了用書法治病驅邪,張道陵還在巴蜀地區建立了二十四個宗教活動中心,即二十四治。

道教人士定期去學習道教,並提供祈禱。他的孫子張魯,東漢末年三國時期擁有壹支軍隊,在漢中建立割據政權。並且利用政權的力量來推行壹些社會和宗派的理念。比如犯罪的人,不是用重刑來懲罰,而是寬恕三次後再懲罰。那處罰也比較輕,壹般都讓他們修路。

同時在路上設置了壹個收容所,裏面放著米和肉,路人可以根據自己的胃來吃。這些措施為天下亂局下的百姓創造了更加寬松的生活環境,因此得到了當地漢族和少數民族的支持。後來張魯投降了曹操,割據政權不可能再存在了。曹操將石天道教的勢力北移,卻讓正義的魏夢道教得以保存並傳播到大陸。

2.班固(公元32年-公元92年),扶風安陵(今陜西鹹陽東北)人,東漢著名的歷史學家、文學家。班固出生在壹個儒生家庭,父親班彪、叔叔班思都是當時著名的學者。班固在父親和祖上的影響下,九歲能歸文學,背詩賦,十六歲入國子監,博覽群書,精通經學和歷史。

建武三十年(54年),班彪去世,班固從都城洛陽遷回老家,在班彪《史記》傳記的基礎上,開始和弟弟班超壹起撰寫《漢書》。後來班超參軍,班固繼續寫作,歷時二十余年,在遇見初中基本完成。

漢永元元年(89年),竇憲將軍率軍北伐匈奴,班固隨軍出征,任中郎將,參與軍務。大敗之後,單於寫下了著名的《馮山銘》。竇憲篡權被殺後,班固受到牽連,死於獄中,享年61歲。

班固壹生寫了很多。作為史學家,《漢書》是繼“前四史”之壹的《史記》之後,中國古代又壹部重要的史書;作為作詞人,班固是“漢賦四大家”之壹,《二都賦》開創了京都賦的先河,被收入《文選》第壹篇。

同時,班固也是壹位經學理論家,由他編撰的《白虎依桐》是當時經學的代表作,使陳威之神性理論化、法典化。

《漢書》是繼《史記》之後中國古代又壹部重要的史書,開創了紀傳體斷代史的新體例,與《史記》、《後漢書》、《三國誌》並稱為“前四史”。?

全書記述了從漢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到新朝帝皇四年(公元23年),**230年的歷史事件。《漢書》在成書制度上有了很大的突破,條條框框清晰,體例工整合理,更便於人們效仿,開啟了正史修史的先河。

通過描寫西漢盛世時期各種人物的事跡,充分展示了西漢盛世的繁華和時代精神,在敘事寫作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在藝術特色上,《漢書》非常重視章法和筆墨,文筆嚴謹合法。在直白的敘述過程中,包含褒貶,預示吉兇,分寸感非常準確,形成了與《史記》完全不同的風格。

3.司馬相如(約公元前179年-公元前118年)蜀郡成都人,祖籍左鳳儀、夏陽(今陜西韓城南),曾居彭州(今四川蓬安),是中國文化文學史上的傑出代表。有明顯的道家思想和神仙色彩。

景帝為武騎時,免病。宮辭賦,代表作是子虛賦。他的作品修辭豐富,結構宏大,是漢賦的代表作家,後人稱他為賦聖、詞宗。

他和卓文君的愛情故事也廣為流傳。魯迅的《中國文學史大綱》也在專門的壹節中評論了這兩個人,指出:“漢武帝做學問的時候,賦與墨若司馬相如,賦與文若司馬遷。”

漢代最重要的文體是賦,司馬相如是公認的漢代賦論的代表作家和大師,也是文學和美學的集大成者。司馬相如的文學成就主要體現在他的辭賦上。

司馬相如還通過自己的辭賦創作實踐和論述,掌握了辭賦創作的審美規律,探索了辭賦創作的審美創造和表達過程。看似只是寥寥數語,但結合其具體作品所表達的美學思想,還是可以看出他對傅的諸多見解。

他比較完整地提出了自己的辭賦創作思想。從現代美學的角度來闡釋他的辭賦美學思想是有益的,也是必要的。受道家思想的影響,司馬相如的辭賦呈現出豐富多彩的藝術特色,從而獲得了經久不衰的藝術魅力。

在兩位漢賦作家中,司馬相如成就最高,他的《大賦》甚至成為漢賦創作的典範。因此,研究司馬相如辭賦創作的特點,對漢賦乃至整個漢代文學的研究都具有深遠的意義。

4.公(200年前-121年前)字弘,字季,字卿(《西京雜記》)西漢名臣。

年輕時做官,海上放狗,四十歲讀書,希望能養繼母。漢武帝時期,經國人兩次推薦,被招為大夫。十年間,從金馬門晉升為三公之首,封為侯。先後被任命為左內史(左鳳儀)、禦史、宰相。漢武帝開國大典第二年(121年前),公死於相,病逝。

公是西漢建立以來第壹個以宰相封侯的人,開創了西漢以後“以宰相贊侯”的先河。他在任期間廣納賢士,關註民生,為弘揚儒學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貢獻。他曾經寫過公孫弘的十篇文章,現在已經失傳了。

宮是壹位公羊科學家。他沒有留下自己的理論著作,他的思想主要體現在他的良性對策中。

龔的最高哲學範疇是“和”。龔認為任何兩個事物都是對立的,但又是統壹的,而統壹的基礎就是“和”。在社會政治領域,主人和人民是兩個對立的階級,但如果主人“和諧”,人民就會“和諧”,從而達到天下太平的和諧局面。

作為社會場域中的個體,同心、同形、同聲都是對立的,但心的和諧會導致氣的和諧,氣的和諧會導致形的和諧和音的和諧。同時,龔通過這種對立統壹的關系將人與天地聯系起來,得出了“天地之和應足矣”的結論,從而達到了“天人合壹”的最高境界。

宮認為,“和諧”不僅存在於社會領域,也存在於自然界。“故陰陽和合,雨暴露降,五谷生,六谷藏,嘉禾興,朱,山不子,澤不燥。此和也。”既然“和諧”在自然和人類社會中起著如此重要的作用,統治者就應該把它作為最高的政治理想。

龔認為,統治者只有把握“和”,才能使“珍奇,龜龍在郊,河圖畫圖,羅出書,遠君講義,帶錢來朝”,出現壹個太平盛世的局面。?

從“和”的哲學範疇出發,針對漢武政治,龔提出了八項治國安民的主張。這八個主張實際上講的是兩個問題:壹是國家要節儉,疏於稅收,珍惜人民資源,為人民創造良好的生產生活條件;第二,朝廷要擇優任用官員,賞罰分明,做到官盡其職,人盡其能。

5.蔡倫(?-121)東漢桂陽縣人。漢永平末年,入宮任大臣。漳河二年(公元88年),蔡倫因向皇太後有功,被提升為常侍,蔡倫也擔任了官職。

蔡倫總結了過去人們的造紙經驗,創新了造紙工藝,最終制成了“蔡侯紙”。元興元年(公元105年)上報朝廷,漢和帝下令推廣他的造紙方法。建光元年(公元121),因權力鬥爭而自殺?。

蔡倫的造紙術被列為中國古代“四大發明”,為人類文化的傳播和世界文明的進步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千百年來壹直為人們所推崇。

被造紙工人奉為造紙鼻祖和“紙神”。麥克·哈特列出的影響人類歷史進程的100位名人中,蔡倫名列第七。蔡倫被《時代》雜誌列為“有史以來最佳發明家”。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展示了蔡倫發明的造紙術。

改進造紙時,蔡倫負責監制宮中使用的各種器皿。他挑出樹皮、破布、舊漁網等。,並讓工匠們把它們切碎,泡在壹個大池子裏。過了壹段時間,裏面的雜物就爛掉了,而纖維不容易爛掉,就留了下來。

他讓工匠們把浸泡過的原料撿起來,放在石臼裏,不停地攪拌,直到變成漿狀,然後用竹簽把黏糊糊的東西撿起來,晾幹後,就變成了紙。蔡倫和他的工匠們壹次又壹次地試驗,生產出了輕便、柔韌、易得、來源廣泛、價格低廉的紙?。

元興元年(公元105年),蔡倫向漢和皇帝呈獻紙張,蔡倫將紙張呈獻給皇帝作為奏折,得到皇帝的賞識,並被朝廷內外的詔令所使用和推廣,被朝廷和全國各地的各衙門視為奇跡。9年後,蔡倫被命名為“龍廷侯”,擁有300家餐廳。因為後來逐漸在全國推行的新造紙法是蔡倫發明的,所以人們把這種紙叫做“蔡侯紙”。

蔡倫的造紙術沿著絲綢之路經過中亞和西歐傳到了全世界,為世界文明的傳承和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百度百科-張道陵

百度百科-班固(東漢著名歷史學家、文學家)

百度百科-司馬相如(西漢文學家)

百度百科-公孫弘(西漢丞相)

百度百科-蔡倫(東漢宦官,“蔡侯紙”發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