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婺源(今江西)人,生於建州(今福建)尤溪。南宋的理學家、哲學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詩人。
朱自幼喪父,隨母定居崇安(今武夷山)。與父親和好友劉子玉相依為命,曾受雇於胡仙先生、劉綿之先生和劉子毅先生。紹興十八年(1148),進士出身,後在高宗、孝宗、光宗、寧宗四朝任職。曾任南康、江西、漳州、福建、浙東總督。
這位官員崇拜桓的出勤制度,並擔任講師,給皇帝講課。後來因為擔心外戚勢力重現,就借講學之機攻擊身為外戚的韓侜周。然而,寧宗建立了漢托州,朱被朝廷革職。
慶元二年(1196),監國沈繼祖彈劾朱以偽學欺人,抨擊其為“偽學教主”,並列舉了六大罪狀。朱因犯偽學罪被革職,後赴簡陽講學、著述。慶元六年(1200),朱死於家中,謚號為文學家。
性格評估
作為壹位學識淵博的大學者,朱有許多方面值得後人學習。他壹生學而不厭,教而不厭,博覽群書,治學嚴謹,著作豐富。他在訓詁、考據、古籍註釋、文獻資料校勘等方面取得了豐碩的成果。此外,他還對天文、地理、法律和歷法等許多自然科學進行了廣泛的研究。
作為封建社會的官員,他努力維護那種制度,但同時又能體察民情,反對那些勒索錢財、殘害富人的人,敢於同貪官汙吏和地方士紳的違法行為作鬥爭。
朱在地方任職期間,也做了壹些有益的穩定民生的工作,如賑濟災荒、鼓勵生產等。在封建社會的官員中,他是壹個正直有為,埋葬受困者的人。最後需要指出的是,朱也是我國教育史上著名的教育家之壹。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