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們能跑到多少光年前的星球,理論上從那裏可以看見古代發生的壹切。時光也無法倒轉,如何確定《史記》所記載的事情就屬實呢?
《史記》資料來源
《史記》涵蓋了從五帝到漢武帝大概2000多年的歷史,司馬遷也是參考大量的古籍,以及實地采風,歷時多年才完成了這篇歷史巨著。
春秋及以前的內容參考了先秦時期的史書,如《左傳》、《國語》等,其中引用頗多。而戰國部分則參考了各個國家的史書、《戰國策》等。秦漢之際的內容,蕭何本就從秦宮裏收集了壹部分,也有些列傳裏的內容是從同僚那裏打聽而來。
春秋及以前從我個人角度來說,我還是比較相信春秋之前的史官,為了能秉筆直書,哪怕是搭上性命也無悔。如齊國大夫崔杼為了掩蓋自己弒君的事實,連殺三位齊國史官。當然,他們有的時候為了國君的名譽,會采用避諱的手法,但不是亂寫。對《春秋》裏出現的壹些避諱寫法,《左傳》基本給予了詳細解釋。
戰國時期而到了戰國,那是真的禮崩樂壞的時代。很難說史官還能壹如既往地堅持秉筆直書的原則,因為妳會發現那時的史書有了變化,下面舉例三晉。
例如,《史記趙世家》的大部分內容引自《左傳》,但是趙氏孤兒的內容卻是大相徑庭。那麽只能說明,司馬遷引用了趙國的史書。趙氏慘案的元兇在《左傳》裏是淫亂的趙武母親趙莊姬,而《趙世家》裏則認為是佞臣屠岸賈。顯然,後者讓趙世家更體面,而左丘明沒有理由故意彎曲事實去損壞壹個晉國大夫的名譽。其實,晉襄公以來,慘遭滅門的卿大夫很多,如先氏、狐氏、欒氏等,為何獨獨趙氏的版本有出入?
說到這裏,又不得不提魏國的《竹書紀年》。很多人如獲至寶,高呼終於可以推翻壹些儒家所推崇的仁義道德。但是,我想提醒各位的是,它也不過是戰國時期魏國史官所編寫的史書,可靠性有多高?既然趙國史書都在改變,魏國有何不可編排?畢竟三晉分家是周朝以來禮崩樂壞的標誌性事件。
除了田氏代齊,其它國家,例如常被人恥笑為南蠻的楚國和西戎的秦國,都沒有幹出如此出格之事。而《竹書紀年》上重大的發現就是推翻了虞舜的禪讓和伊尹的忠誠,先秦這麽多史官都不清楚,就魏國的史官對此了如指掌?倒是讓人覺得有粉飾三家分晉合乎禮制之嫌。既然舜帝、伊尹都如此,那麽趙、魏、韓三分晉室有何不可?
秦漢時期至於秦漢之後,幾乎為司馬遷親自編寫。不難看出,裏面摻雜了個人的感情。其中,漢高祖、漢景帝、漢武帝三人的本紀似乎貶大於褒,而有些個人列傳,卻明顯地放大了個人的功績,如李廣等。其中原因,不外乎是司馬遷因為擔保李陵而受到了難以忍受的腐刑。
考古
《史記》的原始資料來源廣泛,單憑太史公壹己之力,確實難以分辨其真偽。也許現代考古學能為人們揭開更多事件的真相,因為那些古墓裏出土的文物資料,可能比《史記》的參考文獻年代更久遠。
個人認為文物資料越久遠,其可靠性越高。越往後,越容易受到人為的幹預。因為禮崩樂壞時代的到來,使得世風日下,人心不古。誰能確定那些戰國時代出土的竹簡所言就壹定為真?
結語
如何判斷《史記》內事情的真實性?考慮其涵蓋的各個時代人為幹預史書的可能性,個人認為可以從下述兩點出發:
首先,最權威的是現代考古學,而且出土文物的年代越久遠越可靠;其次,從《史記》參考文獻入手,五帝到商朝之間難以判斷,西周及春秋時期的比較準確,戰國時期出現人為幹預的痕跡,秦漢之間對人物的評價上摻雜了太史公的個人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