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乙"、"奇門"、"六壬"合稱"三式",是我國傳統預測學中最高層次的預測學,歷史上都是由國家司天監、司天臺、太史令等掌管天文、歷法、軍國大事的少數人所掌握。據說,"太乙"以占測君國大事、自然災異為主,"奇門"以占測行軍制敵為主,"六壬"以占測日用百事為主。之所以叫做"式",乃因為這三種預測方法,都是用特制的式盤來進行推演的。這壹點,不僅在大量古籍史料中有記載,而且有出土文物為證。如安徽阜陽縣雙古堆出土的"太乙九宮占盤"。
"三式"的構成,均離不開天幹、地支、河圖、洛書、八卦、象數,因而都源自易學,其創制大約都在春秋戰國時代。
其中"奇門",全稱"奇門遁甲"。據有的學者考證,奇門遁甲在周秦時期叫"陰符",漢魏時期名"六甲",晉隋唐宋稱"遁甲",明清以來才叫"奇門遁甲"。
奇門遁甲,簡稱"奇門"或"遁甲"。按時間又分年家奇門、月家奇門、家奇門、時家奇門;按推演方法,又分為活盤奇門遁甲(排宮法),飛盤奇門遁甲(飛宮法);按用途又分為數理奇門、法術奇門。數理奇門主要用於預測,法術奇門將奇門與道家法術相結合,夾雜了許多神秘和虛妄的東西。前者流傳下來的代表性著作是《煙波釣叟歌》。後者是《秘藏通玄變化六陰洞微遁甲真經》,簡稱《六陰洞微真經》。
五行:
指金、木、水、火、土五種物質(元素的運行、變化)。我國古代思想家企圖用這五種物質來說明世界萬物的起源。中醫用五行來說明生理病理上的種種現象。迷信的人用五行相生相克來推算人的命運。
五行學說最早在道家學說中出現。它強調整體概念,描繪了事物的結構關系和運動形式。如果說陰陽是壹種古代的對立統壹學說,則五行可以說是壹種原始的普通系統論。 五行學說是我國古代的物質組成學說,與西方的水、火、土、氣四元素學說類似,但隨著近代化學的發展,這兩種學說的物質構成理論都被否定.
中國西周末年,已經有了壹種樸素唯物主義觀點的“五材說”。從《國語·鄭語》“以土與金、木、水、火雜,以成萬物”和《左傳》“天生五材,民並用之,廢壹不可”到《尚書·洪範》“五行:壹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潤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從革,土爰稼穡。潤下作鹹,炎上作苦,曲直作酸,從革作辛,稼穡作甘。”的記載,開始把五行屬性抽象出來,推演到其他事物,構成壹個固定的組合形式。在戰國晚期提出了五行相勝(克)相生的思想,且已把勝(克)、生的次序固定下來,形成了事物之間相互關聯的模式,自發地體現了事物內部的結構關系及其整體把握的思想。就在這個時期,《內經》把五行學說應用於醫學,這對研究和整理古代人民積累的大量臨床經驗,形成中醫特有的理論體系,起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五行相生: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木生火:因為火以木料作燃料的材料,木燒盡,則火會自動熄滅
火生土:因為火燃燒物體後,物體化為灰燼而灰燼便是土;
土生金:因為金蘊藏於泥土石塊之中,經冶煉後才提取黃金
金生水:因為金若被烈火燃燒,便溶為液體,液體屬水;水要依靠鐵器來開導疏通
水生木:因為水灌溉樹木,樹木便能欣欣向榮
五行相克: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眾勝寡,故水勝火也;因為火遇水便熄滅
精勝堅,故火勝金;因為烈火能溶解金屬
剛勝柔,故金勝木;因為金屬鑄造的割切工具可鋸毀樹木
專勝散,故木勝土;因為樹根苗的力量強大,能突破土的障礙
實勝虛,故土勝水也。因為土能防水
五行數理: 金為七, 木為八, 水為六, 火為九, 土為五。
古代勞動人民通過長期的接觸和觀察,認識到五行中的每壹行都有不同的性能。“木曰曲直”,意思是木具有生長、升發的特性;“火曰炎上”,是火具有發熱、向上的特性;“土爰稼墻”,是指土具有種植莊稼,生化萬物的特性;“金曰從革”,是金具有肅殺、變革的特性;“水曰潤下”,是水具有滋潤、向下的特性。古人基於這種認識,把宇宙間各種事物分別歸屬於五行,因此在概念上,已經不是木、火、土、金、水本身,而是壹大類在特性上可相比擬的各種事物、現象所***有的抽象性能。
中國哲學史上的五行思想類別: “直到現在,我們基本上已把五行的各種意義分析過了,為了清楚起見,我們再把這幾種意義綜合列舉如下:
(1)指五種行為原則,疑為荀子所持。
(2)指五種物性,如尚書洪範及周子太極圖說所持。
(3)指人類生活上的五種必須的物質條件,如左傳裏蔡墨所持。
(4)為分類學上的五種分類原則,如呂氏春秋所持。
(5)指借著陰陽二氣之流動而存在的五種“存在形式”,如白虎通及黃帝內經素問所持。
(6)指木材(植物)、火炎、泥土、金屬及流水。它們的象征意義分別為生機興發,活動或變化,孕育或培植,禁制與伏藏。此為蕭吉所持。
以上有關五行的六種意義,除(1)及(3)之外,若把其余(2)(4)(5)及(6)這四項結合起來,才是陰陽五行思想中五行的完整意義。
*方位:東西南北中。
*五行相溺:金蒸水,水溺木,木溺火,火燥土,土掩金。
*天幹與五行、方位的關系:
甲為棟梁之木,東方。乙為花果之木,東方。
丙為太陽之火,南方。丁為燈燭之火,南方。
戊為城墻之土,中方。己為田園之土,中方。
庚為斧鉞之金,西方。辛為首飾之金,西方。
壬為江河之水,北方。癸為雨露之水,北方。
八卦所對應的五行:
金-乾、兌 乾為天,兌為澤
木-震、巽 震為雷,巽為風
土-坤、艮 坤為地,艮為山
水-坎 坎為水
火-離 離為火
1、金的特性?
金主義、金曰“從革”,從者,順從、服從也,革者、變革、改革、故金具有能柔能剛、延展、變革、肅殺的特性。?
金:其性剛,其性烈,四柱中金旺者,面方而白骨骼清秀,體健神清,為人義氣,剛毅果斷,不畏強暴,仗義疏財,嫉惡如仇,有自知之明,深知廉恥。?
四柱金太過為忌者,作事魯莽、有勇無謀,好鬥貪婪,不仁不義,不及者優柔寡斷,貪淫好殺,茍刻狠毒。?
2、木的特性?
木主仁:木曰:“曲直”、曲者、屈也,直者、伸也、故木有能屈能伸之性,木納水土之氣,可生長發育,故木又具有生發向上修長的柔和、仁慈之性。?
木:其性直,其性和,四柱中木旺者,仁慈、溫和、博愛、有惻隱之心,樂於助人,慷慨,身材修長、舉止瀟灑,頭發濃密光亮、活潑、積極、上進心強。?
四柱中木太過為忌,則為固執、偏激、不及者懦弱、嬌妒、忘恩負義、冷酷。?
3、水的特性?
水主智:水曰“潤下”,潤者,濕潤也,下者,向下也,故水具有滋潤向下,鉆研掩藏的特性。?
水其性聰、其性善,四柱中水旺者,面裏有神,頭腦靈活,足智多謀,才識過人,應變力強語言伶俐。?
四柱中水太過為忌者,貪婪淫欲,詭計多端,言語激進,易惹是非,不及者身材矮小,面色黑暗,為人反復無常,膽小無謀,心胸狹窄。?
4、火的特性?
火主禮:火曰“炎上”,炎者,熱也,上者,向上者。故火有發熱溫暖,向上之性,火具有驅寒保溫之功,鍛煉金屬之能。
火其性急,其性恭:四柱中火旺者,精神閃爍,積極上進,謙恭有禮,註重儀表,熱情豪邁,坦誠友好。?
四柱中火太過為忌者,面紅聲燥,性情急躁,容易沖動,逞強好勝,易惹是非,不及者瘦尖額,妄言是非,奸詐嫉妒,有始無終。?
5、土的特性?
土主信:土曰“稼穡”,播種為稼,收獲為穡,土具有載物,生化藏納之能,故土載四方,為萬物之母,具貢獻厚重之性。
土:其性重,其情厚,四柱中土旺者,圓腰潤鼻,眉清目秀,口才聲重,為人忠孝至誠,膽量寬厚,言必行,行必果,樂於奉獻兼收並蓄。?
四柱中土太過,為忌、性格內向,愚頑不化,生性固執,不明事理,不及者,面偏鼻低,神色憂滯,言而不信,狠毒吝嗇,自私自利,不通情理。
壹.五行學說的基本概念
五行,即是木、火、土、金、水五種物質的運動。
五行學說認為世界上的壹切事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種基本物質之間的運動變化而生成的。同時,還以五行之間的生、克關系來闡釋事物之間的相互聯系,認為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的、靜止的,而是在不斷的相生、相克的運動之中維持著協調平衡。這即是五行學說的基本涵義。
二.五行學說的基本內容
木的特性:古人稱“木曰曲直”。“曲直”,實際是指樹木的生長形態,為枝幹曲直,向上向外周舒展。因而引申為具有生長、升發、條達舒暢等作用或性質的事物,均歸屬於木。
火的特性:古人稱“火曰炎上”。“炎上”,是指火具有溫熱、上升的特性。因而引申為具有溫熱、升騰作用的事物,均歸屬於火。
土的特性:古人稱“土爰稼穡”,是指土有種植和收獲農作物的作用。因而引申為具有生化、承載、受納作用的事物,均歸屬於土。故有“土載四行”和“土為萬物之母”之說。
金的特性;古人稱“金曰從革”。“從革”是指“變革”的意思。引申為具有清潔、肅降、收斂等作用的事物,均歸屬於金。
水的特性:古人稱“水曰潤下”。是指水具有滋潤和向下的特性。引申為具有寒涼、滋潤、向下運行的事物,均歸屬於水。
八卦:
八卦:我國古代的壹套有象征意義的符號。用“壹”代表陽,用“--”代表陰,用三個這樣的符號組成八種形式,叫做八卦。每壹卦形代表壹定的事物。乾代表天,坤代表地,坎代表水,離代表火,震代表雷,艮代表山,巽代表風,兌代表沼澤。八卦互相搭配又得到六十四卦,用來象征各種自然現象和人事現象。在《易經》裏有詳細的論述。八卦相傳是伏羲所造,後來用來占蔔。
八卦圖最早出自伏羲所創的先天八卦(大概起始於5千多年前)其用陰爻和陽爻的組合來闡述天地中八種最原始的物質。後世道教將伏羲供奉為神。後天八卦出自周文王,其後天八卦只是和伏羲的先天八卦位置不同。其含義不變。直至孔子創立儒家,將周文王的易經收錄為儒家經典(也就是儒家教科書)。漢朝時道家更由易經中的陰陽、八卦、五行等創出了無數的術數。--《周易》中用的八種基本圖形,亦稱八卦,用“-”和“--”符號組成。名稱是:
乾 (qián)乾為天卦像:上乾下乾純陽卦;
乾卦陽剛,剛健,自強不息。乾六爻皆盈滴,故肥園,圓滿、亭通,成功、重大。但剛多易折,含欠安之像。人物表示為上級、領導、當官的,執法者,有錢而富貴者,司機。
坤(kūn)坤為地卦像:上坤下坤純陰卦;
坤卦明柔,地道賢生;厚載萬物,運行不息而前進無疆,有順暢之像。坤六爻皆虛,斷有破裂之像,明暗、陷害、靜止,測出行不走,行人不歸。人物表示小人(由天大地小而取)。
震(zhèn)震為雷卦像:上震下震八純卦;
震卦重雷交疊,相與往來,震而動起出。震動,震驚鳴叫,驚惕,再三思考,好動。建功立業,聲名大振。森林,樹林。八純卦,吉順而有波折,肝旺易怒,驚恐,肝病,抽筋,傷脾胃。
巽(xùn)巽為風卦像:上巽下巽八純卦;
巽卦“柔而又柔,前風往而後風復興,相隨不息,柔和如春風,隨風而順。”巽順,順從,進入而下伏。重巽申令,氣功,雙床雙桌相並連,作生意可獲三倍之利,頭發稀少,草木叢生。活躍,坐不住,靜不下來,測事比和吉。肝膽疾病,坐骨神經痛,股部疼痛,風濕中風,脾胃欠佳。
坎(kǎn)坎為水卦像:重坎八純卦;
坎卦為二坎相重,陽陷陰中,險陷之意,險上加險,重重險難,天險,地險。險陽失道,淵深不測,水道彎曲,人生歷程曲折坎坷。絕顛聰明,“心誠行有功”。比和卦,謀事順暢可成,但內中有波折。腎,泌尿系統疾病,血病,婦科病,視力差,心臟病。
離(lí)離為火卦像:重離八純卦;
離卦離明兩重,光明絢麗,火性炎上,依附團結。離散,離開,分離。凡八純卦互為依托幫助,但又具同性相斥之性。雖比和,但內有沖突,謀事可成,卻有周折,目疾,心臟疾病,高血壓,肺虛癥。
艮(gèn)艮為山卦像:上艮下艮八純卦;
艮卦山外有山,山相連。不動,靜止,停止,克制,沈穩、穩定,止其所欲,重擔。兩桌、兩床相連,上下鋪位,床上、桌下。測外出,不能出行,行人不歸。癌癥,青春痘,痧菲子,腫瘤,瘡塊,脾胃病,腎病,結石癥。
兌(duì)兌為澤卦像:上兌下兌八純卦;
兌卦喜悅可見,快樂照臨人,口若懸河,善言喜說,高興,沼澤地,洞穴,廢穴,敗壁破宅,坑窪地,縱橫溝渠。測事如意悅心。口疾,氣管疾病,肺疾,麻臉,肝膽疾癥,股疼,血光災,作手術。
巫蠱:
古代信仰民俗。即用以加害仇敵的巫術。起源於遠古,包括詛咒、射偶人(偶人厭勝)和毒蠱等。詛咒在原始社會已很盛行,古人認為以言語詛咒能使仇敵個人或敵國受到禍害。《左傳.隱公十壹年》記載,鄭伯伐許,潁考叔被本國大夫公孫閼(子都)用暗箭射死。戰爭結束後,鄭伯為懲治射潁考叔的兇手,命軍隊出貑(公豬)及犬、雞,詛而射之。傳世之《祖楚文》,據考為秦惠王詛咒楚懷王的告神之辭。漢代,詛咒術十分盛行,故法律規定對詛咒者處以死刑。射偶人是用木、土或紙做成仇家偶像,暗藏於某處,每日詛咒之,或用箭射之,用針刺之,認為如此可使仇人得病身亡。西漢武帝晚年,奸佞江充詐稱武帝得病是由於巫蠱作祟 ‘以預先埋設的偶人誣害太子,結果造成太子及其家屬全部遇難,連累而死前後***數萬人的大冤案。《紅樓夢》第二十五回及八十壹回,趙姨娘買通女巫馬道婆剪紙人和做木偶人陷害鳳姐與賈寶玉,也屬此類。毒蠱指用毒蟲害人。又稱蠱毒、放蠱、蠱術等,封建法律嚴禁,自漢代起即規定,對蠱人者處以斬刑。近代則閩、粵及西南少數民族中有行毒蠱之術者,名目繁多。《史記.封禪書》:“丁夫人、雒陽虞初等以方祠詛匈奴、大宛焉。”《漢書.武五子傳》:“昭帝時,胥見上年少無子,有覬欲心,而楚地巫鬼,胥迎女巫李女須,使下神祝詛,......祝詛事發覺,胥惶恐,藥殺巫及宮人二十余人以絕口。”胥,指文陵厲王劉胥。《漢書.王莽傳》:“宗姊妨為衛交軍王興夫人,祝詛姑,殺婢以絕口。事發覺,莽使中常侍責問妨,並以責興,皆自殺。”《續資治通鑒.宋太祖乾德二年》:“徙永州諸縣民之畜蠱者三百二十六家,於縣之僻處,不得復齒於鄉。”《驅蠱錄》:“隋書誌江南數郡往往畜蠱,而宜春偏甚。其法以五月五日聚百種蟲,大者至蛇、小者至虱,合置器中,令自相啖余壹種存者留之,蛇則曰蛇蠱,虱則曰虱蠱,行以殺人。因入人腹內,食其五臟,死則其產移入蠱主之家,三年不殺他人,則畜者自鐘其弊,累世相傳不絕。”清劉昆《南中雜說》:“世傳南人能造蠱......沅江土司世傳此法,其藥最毒而最奇。凡郡守新任,必設宴迎風,藥已入腹矣。在任理事,藥不即發也,但兩目瞳子變黑而為藍,面色淡黃,狀類浮腫,至離任壹月刊,則閣門並命矣。”參閱張紫晨《中國巫術》。
wugu壹聲和三聲
巫蠱之術從秦漢時期就有了,而且漢代的法律和唐代的法律都明令禁止過巫蠱之術。比如漢代的法律規定如果某個人家裏飼養的蠱蟲已經成形並且致人死亡那這個人要處以極刑,家人流放三千裏。唐代也做過類似的規定,飼養蠱未成形者流放,成形者殺頭。
通俗的講蠱其實就是壹種毒蟲,所說的巫蠱之術就是用這些毒蟲的毒素去害人,因為古時候缺乏醫學知識,所以人們才將這壹現象和巫術聯系到壹起。
列舉壹個制作巫蠱方法:將蜘蛛、蠍子、蟾蜍、毒蛇、蜈蚣等毒蟲放在壹個容器中,密封十天,開封後存活下來的那只就是最毒的,它也就是蠱的首選,然後經過飼養(略去方法)最終就是蠱,把它的糞便放在被人家的水井或糧食裏吃了的人肚子裏就會長蟲,慢慢身體虛弱而死。
催眠術是運用暗示等手段讓受術者進入催眠狀態能夠產生神奇效應的壹種法術。
催眠:
催眠是以人為誘導(如放松、單調刺激、集中註意、想象等)引起的壹種特殊的類似睡眠又非睡眠的意識恍惚心理狀態。其特點是被催眠者自主判斷、自主意願行動減弱或喪失,感覺、知覺發生歪曲或喪失。
在催眠過程中,被催眠者遵從催眠師的暗示或指示,並做出反應。催眠的深度因個體的催眠感受性、催眠師的威信與技巧等的差異而不同。催眠時暗示所產生的效應可延續到催眠後的覺醒活動中。以壹定程序的誘導使被催眠者進入催眠狀態的方法就稱為催眠術。
采用特殊的的行為技術並結合言語暗示,使正常的人進入壹種暫時的,類似睡眠的狀態,催眠狀態也可由藥物誘發,分為自我催眠與他人催眠,自我催眠由自我暗示引起;他人催眠在催眠師的影響和暗示下引起,可以使病人喚起被壓抑和遺忘的事情,說出病歷,病情,內心沖突和緊張。催眠還可以作為壹種治療方法(既催眠療法)減輕或消除病人的緊張、焦慮、沖突、失眠以及其他的身心疾病。
在中國,可以說“催眠”是歷史悠久、源遠流長的。古代的“祝由術”,宗教中的壹些儀式,如“跳大神”等都含有催眠的成分,只不過當時多是用來行騙的,或是壹種迷信活動。在歐美,很早就有人傾力研究催眠。記錄較早的是1775年在巴黎有壹位喜歡心理治療的奧地利醫生名叫麥斯麥爾(FranzAntonMesmer)的“催眠”,他能夠通過壹套復雜的方法,應用“動物磁力”治療病人,其中包括能使病人躺在手臂上面。並用神秘的動物磁氣說來解釋催眠機理,按現代理解那就是壹種暗示力。據傳法國政府準備出很多錢購買他的治療方法,但他都不肯,這可能是由於他自己也不清楚。後來,壹位蘇格蘭醫生布雷德(James‘Braid)對該現象發生了興趣,能夠給手術病人引起麻醉,於19世紀提出“催眠”—壹詞,並對催眠現象作了科學的解釋,認為是治療者的所引起的壹種被動的、類睡眠狀態,並借用希臘文“hypnos”(即睡眠的意思)壹詞改為“hypnosis”(催眠),使得催眠術有了廣泛的傳播,至今壹直沿用這壹術語。後來,在前蘇聯生物科學家巴浦洛夫帶領壹班人多年系統深入的研究下,催眠有了長足的發展,催眠真正成為壹門有理有用的應用科學。現在,在很多國家有名望的大學、醫院裏,都設有催眠研究室,並積極開展著把催眠應用於醫學、教學、產業等領域的可行性研究。
乍壹看催眠給人以神秘、魔術般的印象,這也是合乎情理的。但是,認真研究壹下催眠就會知道,催眠不是像魔術、占蔔那樣虛幻的東西,也不僅僅是催眠、被催眠這壹單純的過程,實際上,它有著非常嚴密、完整的理論,是壹門古老而又年輕的大有作為的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