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秦始皇殺過美人魚嗎?美人魚長什麽樣子?

秦始皇殺過美人魚嗎?美人魚長什麽樣子?

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機相灌輸,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魚膏為燭,度不滅者久之……

《史記·秦始皇本紀》有這麽壹段記載,而北宋時,宋太宗趙光義於太平興國二年(公元977年),命李昉、李穆、徐鉉等大臣編纂了壹本類書。太平興國(公元977年)該書編成,這就是著名的《太平總類》。在這本書的《火部·卷三》中也引用《史記》:記錄始皇冢中,以人(魚)膏為燭

所以根據《史記》的記載,秦始皇不但殺過人魚,而且還是大量捕殺,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有充足的人魚膏,讓他的陵墓中的燭火長明。

令人遺憾的是,《史記》並未說明人魚到底是壹個什麽物種,它也沒有留下任何圖像資料,所以後世只能從典籍模糊的記載中去推測它的形象了。南宋學者裴骃所著的《史記集解》裏,引用的東晉學者徐廣的解釋是:“人魚似站,四腳。”

關於人魚到底是什麽,有壹種說法比較流行,人魚就是南海的鮫人。

之所以會有此壹說,是因為古代各種記錄鮫人的典籍中都提到,鮫人的體脂易燃,是世上最好的燈油。關於鮫人最早的記錄,出自東晉史學家幹寶所著的《搜神記》:“南海之外有鮫人,水居如魚,不廢織績。其眼泣則能出珠。

鮫人的眼淚就是珍珠,這顯然是商人為了高價賣珍珠而故意散播的傳說。而關於鮫人最誇張的記錄,出自李昉、李穆、徐鉉等人於《太平總類》同時編纂的《太平廣記》:海人魚,東海有之,大者長五六尺,狀如人,眉目、口鼻、手爪、頭皆為美麗女子,無不具足。皮肉白如玉,無鱗,有細毛,五色輕軟,長壹二寸。發如馬尾,長五六尺。陰形與丈夫女子無異,臨海鰥寡多取得,養之於池沼。交合之際,與人無異,亦不傷人。

如果按照《太平廣記》的說法,這個鮫人已經不是什麽別的動物了,就是能在海裏生活的人了。無獨有偶的是,在西方的傳說中也有美人魚的傳說,只不過與中國的鮫人是四足動物不同,它們是人身魚尾。

很多古代典籍中都記載鮫人會織布,鮫人織的布還有壹個專門的名字鮫綃,南海出鮫綃紗,鮫人潛織,壹名龍紗,其價百余金,以為服,入水不濡(《述異記》)。古人認為鮫綃很神奇,因為把它浸泡在水中不會濕。結合鮫人這種生物體脂多的特點,這個所謂鮫人織的布,應該是南方的奸猾商人用鮫人的體脂浸泡普通的布匹制成油布,然後拉到中原以是鮫人織的布為噱頭售賣牟取暴利。

我推測可能就是因為銷售珍珠、鮫綃所帶來的暴利,使得南方商人們竭力隱藏了鮫人的真實樣貌,故意散布了很多編造的傳聞。導致古籍作者誤以為鮫人與我們普通人類的外形壹樣,留下了這些神奇的記錄。

現代壹般認為古籍中的美人魚就是儒艮,這是壹種生活在近海河口以海草為食的水生哺乳動物,又名海牛。如今在中國的南方沿海已經很難見到儒艮了,它是我國的壹級保護動物,比熊貓的層級還高。儒艮油又稱海牛油,是壹種名貴藥材,主治溫肺散寒、健脾益氣。治肺疝。治脾虛化源不足、面色萎黃、形體消瘦、倦怠無力、大便溏薄。當年儒艮在海邊多的時候,它的體脂想必也被拿來當燃料和制鮫綃了。

其實有壹個關於始皇陵照明使用的人魚膏的說法更靠譜些,《太平總類·火部·卷三》中所引用漢辛氏撰的《三秦記》記錄:始皇墓中,燃鯨魚膏為燈

生活在北極地區的愛斯基摩人壹直用鯨魚、海豹的脂肪作為燃料,而古代捕鯨捕海豹,鯨脂和海豹脂是其中壹項重要的收入,鯨脂、海豹脂主要也是做為燃料使用的。由於鯨脂、海豹脂燃燒後無煙無臭(這點儒艮油也是壹樣的),所以在古代是壹種非常高檔的燃料,壹般都是皇家使用。根據記錄,明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雷州府進貢給皇家的鯨油便高達3184市斤28市兩4市錢。

所以秦始皇用來點燈的人魚膏,最有可能的來源是鯨魚、海豹、儒艮這三種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