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天津市天立獨流老醋股份有限公司的史書記載

天津市天立獨流老醋股份有限公司的史書記載

醋的起源有多種說法。據李時珍《本草綱目》卷25《谷部》記載,醋有醯、酢、苦酒等多種名稱。酼字出現在周代以前,周代醋已進入宮廷和禮宴之中,在周天子食譜中,酼列為上品。據史料記載,周朝王室中有“酼人”的設置(室制為七人,五男二女),專管王室中酼的供應。東漢許慎在《說文解字》中酼解釋為酸,也稱酢,迄今日本仍用酢字稱醋,可見醋和酸密不可分。酸早就被列為調味品中的五味之壹,在醋沒有誕生之前,,古人先用梅作為調味之酸。《尚書.說命》中記載:“若作和羹,爾惟鹽梅”。意思說,如果烹調好,“和羹”(菜名)就需用鹽和梅漿。梅漿,是用梅子搗碎後取其汁而制成的。故先秦古籍常見“鹽鹹梅酸”的語句。梅漿,即為最初的醋。1977年河南親鄭裴李崗遺址出土了六千年以前的梅核(見《考古學報》)1984年第1期),如此,遠古人們使用梅子的時間,可以推到6000~7000年之前。其實梅之酸味,壹直被古人沿用,眾所周知的成語:“望梅止渴”,就是講述三國名臣曹操利用梅的酸味為將士止渴的故事。

《禮記.內則》記“漿水臆濫”,在制作梅漿以後,發現米也可以制成酸漿, “熟炔粟飯,乘熱在冷水中,心缸浸五七日,酸便好用。如夏月,逐日看,才酸便用”。在制成酸漿的基礎上,又加上曲,做成苦酒:“取黍米壹鬥,水五鬥,煮作粥。曲壹斤,燒令黃,捶破,著甕底。土泥封邊,開中央,板蓋其上”。這裏已經用曲發酵,實際上已是早期的醋。中國是世界上谷物釀醋最早的國家,據考證,在公元前中國就有了醋的文字記載,春秋戰國時期就有了專門的釀醋作坊。

古文獻《竹書紀年》還有這樣的記述:“有草莢階而生,月朔始生壹莢,月半,而生十五莢。十六日以後,日落壹莢,及始而盡。月小,則莢焦而不落,名曰蓂莢,亦稱日歷莢”。這種植物除了用作標示日歷之外,還有壹個主要用途,就是釀制醋酸。東漢應劭在《風俗通義》中對《竹書紀年》壹書進行了考證後說:“古太平蓂莢生於階,其味酸,王者取之以高,後以醯醢代之”。這裏的“王者”指的是帝堯,而“醯醢”則是醋的別名,醋的古稱。

堯王,聖天子多能鄙事,他與“神家氏”都教化民眾以蓂莢、山桃、野杏、梅子等腌制酸菜、酸湯而產生醋酸,解決口淡之嫌。這種酸湯可以說是醋的前身,或者叫原始的“醋”、初級階段的“醋”。新中國成立後,山西東部,晉中壹帶農民依然用芥菜、毛白菜腌制酸菜。菜湯當醋,調味調食。古書《物原》第七、第四十條載有“殷果作醋”,《四收人物類典串珠飲食》載有“五月煮梅,六月煮桃”,這些記載說明,在殷商時代古人已經用酸性植物制作“醋”了。

另有民間傳說,說造醋始於晉劉伶之妻吳氏。劉伶為竹林七賢之壹,嗜酒如命,曾作《酒德頌》,自稱“惟酒是務,焉知其余”。吳氏認為嗜酒既耽誤事又傷身體,於是想盡辦法阻止劉伶飲酒。她在釀酒時將鹽梅酸辣之物投入酒中,使酒酸烈幽香,於是產生了醋。

根據酒醋同源同時代的說法,醋在神家嘗百草時期已出現據說,醋是黑塔發明的,黑塔是杜康的兒子,向杜康學釀酒,由於貪玩,酒糟存放後變成醋。酒在我國起源於殷朝之前,由於當時釀酒技術很落後,釀酒條件不好,常常發生酸化,從而產生了食醋,並逐漸形成壹種獨立的行業。2400多年前的《論語》裏就有醋的記載,漢代開始普遍生產。據東漢時期的著作《四民月會》中記載:“四月四日可做酢,五月五日也可作酢”。南北朝時釀醋工藝更趨完美,使食醋生產有了很大的發展,當時醋被視為貴重的奢侈品,官員、名士之間宴請,把有無醋作調料視為筵席檔次高低的壹種標準,這就形成了現在的醋。

到了唐代,醋開始普遍使用,而且以醋作為主要調味的名菜已有蔥醋雞、醋芹等。南宋開始,都城臨安府(今浙江杭州市)以醋為主要調味的菜肴大為增多,據宋人著作《夢梁錄》、《武林舊事》載,著名的有“醋赤蟹、五辣醋蚶子、五辣醋羊、酒醋辣肉、姜酸生螺、姜酸億公權、棖醋洗手蟹、棖醋蟹等(棖,即橙子)”。今杭州名菜“西湖醋魚”,相傳也是宋代名菜。

元明清諸代,醋的品種日益增多。李時珍《本草綱目》載,醋有“米醋、麥醋、曲醋、糠醋、糟醋、餳醋、桃醋、葡萄醋、大棗醋、糯米醋、粟米醋等數十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