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圖騰,在中國文化中有著特殊的含義和地位,中國人把自己稱為“龍的傳人”,在很多歷史古籍中都有龍的記載,《左傳》中曾記載“伏羲氏時,有龍呈祥,因而以龍紀事,創立文字”。在《易坤》中曾記載“龍戰於野,其血玄黃。”《禮記》中曾記載“鱗鳳魚龍,謂之四靈”。
關於龍是否存在這個問題自古以來就爭辯不休。在很多人看來,這麽多“墜龍”事件的發生說明龍是真實存在的壹種動物,但其實並不是這樣,龍的存在缺乏科學性,“墜龍”事件的發生只是因為世界上存在很多與傳說中的龍相似的動物。
龍只不過是人們對於超自然力量崇拜而產生的壹種精神圖騰,並不是真實存在的。這只是原始社會中人們對和平美好生活向往的壹種具體體現。
十二生肖說存在漏洞
很多人認為龍是真實存在的壹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十二生肖中的其他動物都是真實存在的,根據這個規律人們推斷龍也是真實存在的。這個觀點可謂是大錯特錯。
十二生肖在誕生之初,並不是我們現在所熟知的十二生肖的,據睡虎地秦代墓葬,中所出土的竹簡《日書》記載,當時的十二生肖中“辰”對應的神獸並不是龍,也不是其他動物,而是“盜者男子”。除此以外,其他動物的對應和我們現在也有著極大的不同,“午馬”變成了“午鹿”,“未羊”變成了“未馬”等。
整理文獻記載,我們可以發現在漢朝以前十二生肖“辰”對應大多是“蟲”,這種蟲指的是長滿鱗片的“鱗蟲”也就是魚類和爬行類的動物。到了東漢才有了龍這壹說法,或許是因為在傳說中龍是“鱗蟲之長”。
由此可見,龍這種動物並不是壹開始就存在十二生肖當中的,十二生肖也不是壹下就形成的,通過十二生肖來推斷龍這種動物的存在是十分不科學的。
各時代記載存在差異
關於龍的形態能力,在不同時代有著不同的記載,這是虛擬事物記載的典型特征,這些虛擬事物中的各路神仙就是這樣,在不同的文化當中,這些神仙的法力、關系都有著極大的差異。
在出土的文物以及流傳下來的文獻圖畫中我們就可以看出這些差異,從出土的商朝龍形玉佩我們可以看出商代人們認為龍是壹個半圓形,沒有腳身有花紋的形態。到了秦漢時期,龍的形象變成了蛇和蜥蜴的混合。直到明清才有了我們現在看到的中國龍形象。
龍的形象演變與人類社會的發展有著密切的關系。對於遠古社會的人來說,河流是生命的源泉,河流本身蘊含著神秘的力量,因此河裏的鱷魚或者是其他大型爬行動物是很容易受到崇拜的,因為很難到水底探知究竟,所以先民們往往會對水底的動物產生各種聯想。
之後隨著各部落之間的征戰內陸文明與海洋文明,草原文明與高山文明相互融合,人們對於爬行動物的形象也有了進壹步的融合在這壹階段,人們對龍形象的認知是趨於壹致的,大多都是大蛇的形象。後來龍被賦予了皇帝的意義,就開始被官方進行創造加工,慢慢的演變成了我們今天所看到的中國龍的樣子。
龍的存在缺乏生物合理性
在古代傳說中龍可以呼風喚雨,騰雲駕霧,但用科學的眼光來看,這種生物顯然是不可能存在的。在古代人們對於動物的認知並不像我們如今這樣完善,很容易將其他動物誤認為是傳說中的龍。
從生物學的角度來看,傳說中的龍角長得像鹿,眼睛長得又像兔,脖子長得像蛇,爪長得像鷹,掌長得像老虎,耳朵長得像牛這種動物實在是存在太多不合理的生物結構和搭配了,在自然界是很難存活的。
那麽古代的“遇龍”事件又該如何解釋呢?這應該都是古人的主觀想象了,就像鄭和下西洋時碰見長頸鹿誤認為麒麟壹樣。人們在陸地上碰見的龍,應該是蟒蛇壹類的動物。海上遇到的龍,很可能是鱷魚或者是帝王魚之類的大型魚類。至於天上看到的龍,很可能是某種氣候原因造成的氣候現象。
神龍只是古代鮮明的壹個美好想象,是先民們在無法戰勝自然災害的環境中的壹個美好寄托。雖然神龍蘊含著中國人民的美好想象,但用科學的眼光來看神龍這種動物顯然是不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