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節節花簡介

節節花簡介

目錄 1 拼音 2 英文參考 3 莧科植物蓮子草的全草·《中醫大辭典》·節節花 3.1 節節花的別名 3.2 來源及產地 3.3 性味 3.4 功能主治 3.5 化學成分 4 大戟科植物飛揚草的全草·《中醫大辭典》·節節花 4.1 節節花的別名 4.2 來源及產地 4.3 性味 4.4 功能主治 4.5 化學成分 4.6 節節花的藥理作用 5 茜草科植物耳草的全草·《中醫大辭典》·節節花 5.1 節節花的別名 5.2 來源及產地 5.3 性味 5.4 功能主治 5.5 化學成分 6 唇形科植物光風輪或瘦風輪等的全草·《中醫大辭典》·節節花 6.1 節節花的別名 6.2 來源及產地 6.3 性味 6.4 功能主治 6.5 化學成分 6.6 節節花的藥理作用 7 莧科植物蓮子草的全草或帶根全草·《*辭典》·節節花 7.1 出處 7.2 拼音名 7.3 節節花的別名 7.4 來源 7.5 原形態 7.6 生境分布 7.7 性味 7.8 歸經 7.9 功能主治 7.10 節節花的用法用量 7.11 附方 7.12 摘錄 8 參考資料 附: 1 用到中藥節節花的方劑 2 古籍中的節節花 1 拼音

jiē jiē huā

2 英文參考

sessile alternanthera herb [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3 莧科植物蓮子草的全草·《中醫大辭典》·節節花

節節花為中藥名,出自《生草藥性備要》[1]。

3.1 節節花的別名

蝦鉗菜、耐驚菜、水牛膝、曲節草、水金鈴[1]。

3.2 來源及產地

莧科植物蓮子草Alternanthera sessilis(L.)DC.的全草[1]。分布華中、華東、華南和西南地區[1]。

3.3 性味

甘、淡,涼[1]。

3.4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活血,利尿[1]。

①治痢疾,腸癰,鼻衄,咯血,便血,小便淋痛[1]。煎服:15~30g[1]。

②治癰癤、蛇傷,搗敷;濕疹、皮炎、疥癬,煎水洗[1]。

3.5 化學成分

本品含24亞甲基環木菠蘿烷醇、環案烯醇、豆甾醇、β谷甾醇、菜油甾醇、α菠菜甾醇和它們的棕櫚酸酯[1]。

4 大戟科植物飛揚草的全草·《中醫大辭典》·節節花

節節花為中藥名,出自《福建民間草藥》,為《廣東中藥》記載的飛揚草之別名[1]。

4.1 節節花的別名

大飛揚草、 *** 汁草、節節花、奶母草[2]。

4.2 來源及產地

大戟科植物飛揚草Euphorbia hirta L.的全草[2]。分布廣東、廣西、雲南、江西、福建、臺灣等地[2]。

4.3 性味

微苦、酸,涼[2]。

4.4 功能主治

清熱利濕,解毒止癢,通乳[2]。

1.治急性腸炎,細菌性痢疾,支氣管炎,血淋,產後缺乳[2]。煎服:15~30g[2]。

2.治療瘡癰腫,搗爛外敷;皮炎,濕疹,皮膚瘙癢,膿皰瘡,腳癬,煎水洗[2]。

4.5 化學成分

全草含巨大戟萜醇乙酸酯(Ingenol acetate)、環木菠蘿烯醇(Cycloartenol)、槲皮素、鼠李素3鼠李糖苷、蒲公英賽醇、無羈萜及β香樹脂醇等[2]。地上部分含飛揚草鞣質等[2]。花含並沒食子酸[2]。

4.6 藥理作用

本品對雌豚鼠可使乳腺加快發育及泌乳[2]。本品可解熱、鎮痛、抗炎,還可止瀉[2]。煎劑在體外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和綠膿桿菌有抑制作用,還有利尿和緩瀉作用[2]。

5 茜草科植物耳草的全草·《中醫大辭典》·節節花

節節花為中藥名,出自《廣東中藥》Ⅱ(生草藥部分),為蕭步丹《嶺南采藥錄》記載的鯽魚膽草之別名[1]。

5.1 節節花的別名

較剪草、蜈蚣草、節節花、苦膽草、細葉亞婆草[3]。

5.2 來源及產地

茜草科植物耳草Hedyotis auricularia L.的全草[3]。分布華南和西南地區[3]。

5.3 性味

苦,涼[3]。

5.4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涼血消腫[3]。

1.治感冒發熱,肺熱咳嗽,咽痛,急性結膜炎,腸炎,痢疾,便血[3]。煎服:9~15g[3]。

2.治癰瘡腫毒,帶狀皰疹,瘭疽,毒蛇咬傷,鮮品搗敷;濕疹、皮膚風熱毒癢,煎水洗;走馬牙疳,煎湯和醋漱口[3]。

5.5 化學成分

根、莖含耳草堿(Auricularine)、茜素、草酸、植物甾醇、鞣質等[3]。根含耳草根堿(Hedyotine)。另預試含三萜類化合物[3]。

6 唇形科植物光風輪或瘦風輪等的全草·《中醫大辭典》·節節花

節節花為中藥名,出自《浙江民間常用草藥》,為《飲片新參》記載的剪刀草之別名[1]。

6.1 節節花的別名

土薄荷、玉如意、節節花[4]。

6.2 來源及產地

唇形科植物光風輪Clinopodium confine (Hance) O. Ktze.或瘦風輪C. gracile (Benth.) Matsum.等的全草[4]。主產江蘇、浙江、福建、江西等地[4]。

6.3 性味

苦、辛,涼[4]。

6.4 功能主治

祛風清熱,散瘀消腫[4]。

①治感冒頭痛,咽喉腫痛,腸炎,細菌性痢疾,鼻衄,血崩[4]。煎服:15~30g[4]。

②治癰瘡腫毒,跌打損傷,煎服並搗敷;蕁麻疹,過敏性皮炎,煎水洗[4]。

6.5 化學成分

瘦風輪含醉魚草皂苷、瘦風輪皂苷等[4]。

6.6 節節花的藥理作用

本品有止血抗菌作用[4]。

7 莧科植物蓮子草的全草或帶根全草·《*辭典》·節節花 7.1 出處

《生草藥性備要》

7.2 拼音名

Jié Jié Huā

7.3 節節花的別名

耐驚菜(《救荒本草》),蝦蠊菜(《生草藥性備要》),滿天星(《植物名實圖考》),蝦鉗萊、白花仔(《廣州常見經濟植物》),白花節節草、曲節草、蛇癇(《福建民間草藥》),水牛膝、壹包針(《民間常用草藥匯編》),豬屎草(《閩南民間草藥》),水金鈴(《四川中藥誌》),地扭子、飛疔草(《貴州草藥》),耐驚花(江西《草藥手冊》)。

7.4 來源

為莧科植物蓮子草的全草或帶根全草。夏季采收,曬幹。

7.5 原形態

蓮子草(《救荒本草》)

壹年生草本。莖細長,上升或匍匐,有兩行縱列的白色柔毛,節上密被柔毛。葉對生,橢圓狀披針形或披針形,長2~8厘米,先端急尖或鈍,基部漸狹成短葉柄,全緣或中部呈波狀。頭狀花序腋生,長0.5~1厘米;每花有苞片5,披針形,幹膜質;花密集,花被5,白色,幹膜質;雄蕊通常3枚,不育雄蕊三角狀鉆形,花絲基部合生成杯狀;雌蕊1,心皮1,柱頭頭狀。胞果倒卵形,稍扁平,兩側有狹翅。花期5月。果期7月。

7.6 生境分布

生於水邊、田邊等潮濕地。分布華中、華東、華南和西南。

7.7 性味

苦,涼。

①《福建民間草藥》:"甘,平,無毒。"

②《四川中藥誌》:"味微苦,性寒,無毒。"

③《泉州本草》:"味淡,微寒,無毒。"

7.8 歸經

《泉州本草》:"入心、小腸二經。"

7.9 功能主治

清熱,利尿,解毒。治咳嗽吐血,痢疾,腸風下血,淋病,癰疽腫毒,濕疹。

①《生草藥性備要》:"散瘀,消毒,敷瘡。"

②《植物名實圖考》:"洗無名腫毒。"

③《福建民間草藥》:"消炎止痛,拔毒退腫。"

④《民間常用草藥匯編》:"治咳嗽,吐血,下乳。"

⑤《四川中藥誌》:"清火退熱,治牙痛,利水,療腸風下血。"

⑥《泉州本草》:"清熱解毒,逐血消瘀,通淋利小便。治發熱口渴,淋癥,腸癰,痢疾,外敷癰疽腫毒。"

7.10 節節花的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5錢(鮮者1~2兩)。外用:搗敷或煎水洗。

7.11 附方

①治肺熱咳血:蝦鉗菜三兩。搗汁,加食鹽少許,燉溫服。(《福建中草藥》)

②治赤白痢疾:節節花鮮全草五至八錢,水壹碗半,煎七分。赤痢和白糖,白痢和紅糖服;或調蜂蜜最妙。(《閩南民間草藥》)

③治腸風下血:水牛膝、落地金錢。燉內服。

④治諸種淋癥:節節花鮮全草煎湯服,每次二兩,每日二次。

⑤治小便疼痛:節節花全草,每次二兩,煎湯泡食鹽或糖,代茶頻服。

⑥治慢性腸癰:節節花鮮全草,搗絞汁泡酒服,每次壹兩,每日三次。(《泉州本草》)

⑦治疔瘡腫毒:鮮曲節草,用冷開水洗凈,和冬蜜搗貼,日換兩次。(《福建民間草藥》)

⑧治蜂窩癰:節節花鮮全草適量,搗汁和雞蛋清調敷。(《閩南民間草藥》)

⑨治牙痛:水牛膝、地骨皮、蒲草頭。水煎服。(《四川中藥誌》)

⑩治虛火牙疼:水牛膝、路邊雞、桂花根,水煎服。(《四川中藥誌》)

⑾治蛇傷:鮮曲節草二至四兩,地瓜燒酒四兩,酌加水煎取成半碗,內服。所余藥渣,搗勻敷貼傷處。(《福建民間草藥》)

⑿治濕疹、皮炎、癬疥:蝦鉗菜煎水洗。(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

⒀治瘧疾:地扭子嫩葉尖壹兩。煮稀飯吃。(《貴州草藥》)

⒁治痞塊:地扭子適量,搗爛包痞塊硬處。(《貴州草藥》)

7.12 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