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件被盜掘文物被廣西警方追回,文物對於研究歷史有什麽意義?各位,文物作為實物史料,其證史、正史、補史的作用是開展科學研究,發揮文物作用的第壹步。在完成第壹步工作之後,還要運用這些可信而詳實的資料,研究歷史,促進科學文化藝術的發展和經濟建設。具體來說,文物具有以下這些作用:首先,文物的證史作用。中國古代文獻是中國的文化寶庫。而豐富多彩的文物,對古文獻記載的證實,不僅增加了文獻記載的真實性、可靠性與珍貴性,而且又增加了實物資料,成為文獻記載的真實見證。
從另壹個角度講,文物可以證明文獻記載的歷史將文獻和文物密切結合,相互印證,這對社會歷史各個方面進行深入的研究,會取得更好的效果。其次,文物具有正史的作用。在古代,有些史籍在傳抄過程中出現錯誤,有些在流傳中缺佚,有些被統治階級刪改等,這就使文物的正史作用有了極其珍貴的價值。它的表現是校正古籍記載之謬誤,訂正史傳,糾正錯訛。另外,文物具有補史作用。對無文字可考的歷史提供實物資料,以研究和恢復其歷史面貌;對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則補文字記載的缺佚,以提供比文字記載更豐富多彩的資料。
再次,不同歷史時期,文物對歷史研究所起到的作用不同。先秦的歷史資料相當匱乏,文獻上的記載經常互相矛盾,又缺少可靠來源。這時候,文物就顯得十分重要了。比如商朝的大致歷史,主要就是靠著殷墟等商朝遺址的發掘建立起來的。甚至可以說,先秦的歷史研究,是離不開文物的。文物是用來“補史”,補充文獻記載之不足的。中國文獻資料的大大增加,是唐宋以來的事情。這以後,文物對歷史研究來說,可能沒有文獻那麽重要——但這仍然要視具體的研究對象而定。
比如,遠在先秦時期,就有趙武靈王胡服騎射的記載。雖然有記載,但我們弄不清古代的騎兵是如何作戰的。因此,總是自然而然地把電視劇(如《三國演義》)中武將騎馬單挑,當作騎兵作戰的常態。但是,目前出土的文物中,最早的馬蹬是十六國時期的。缺少馬蹬的騎兵,雙腳懸空,在劇烈運動中很難嫻熟地控制馬匹。上半身揮動武器、躲避對手,更是難上加難。所以,三國時期到底有沒有羅貫中寫的那種騎馬作戰,是存疑的。再早幾百年,到衛青霍去病那個時代,馬蹬更是不太可能有。騎兵的作戰方式,可能主要就是來回突擊,或者像趙武靈王那樣騎著馬射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