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訓詁學著作
郭慶藩深通六書訓詁,嗜古好學,精研《說文》,承乾嘉樸學余緒,於訓詁考證之學頗有見地。這方面的著作有:《莊子集釋》十卷,《莊予註釋》壹卷,《讀莊予劄記內外篇》不分卷,《說文經字正誼》四卷,《說文經字考辨證》四卷,《說文答問疏證補誼》八卷,《許書轉註說例》、《音學五書敘》合壹卷,《詩異文考證》八卷,《淮南子校註》不分卷,《合校方言》四卷。
《莊子集釋》壹書收錄了郭象註、成玄英疏和陸德明音義的全文,摘引了清代學者王念孫、王引之、俞樾、李楨等人的訓詁考證,盧文昭的校勘,並附有郭嵩燾及郭慶藩自己的校釋成果。
《莊子註釋》壹卷,《讀莊子劄記內外篇》不分卷,這兩書的學術成果已融入《莊子集釋》壹書,以“慶藩案’’的形式出現,是郭氏研究《莊子》的訓詁考證、見解,包括從別書輯錄的司馬彪註,以補《釋文》之闕。這兩書沒有刻本,現在只有光緒年間的稿本保存。
《說文經字考辨證》四卷,光緒二十壹年(1895)岵瞻堂郭氏維揚刻本,《續修四庫全書》收錄,據光緒二十壹年刻本影印。是書成完成於光緒十八年(1892)。郭慶藩認為錢大昕《潛研堂說文答問》考證精審但不夠完備,而陳壽祺《說文經字考》雖能補錢氏之未備,然而“或以或體為正體,或以古籀文為為正字,或據漢儒壹家之說改易正字,皆未免務為奇嗣”,故而對陳氏書逐字註釋考辨,其可從者進行疏證,不可從者詳釋字義並駁正謬誤。
《說文經字正誼》四卷,光緒二十年(1894)湘陰郭氏揚州刻本。郭慶藩認為陳壽祺《說文經字考》雖然可補錢大昕之闕,但是“間涉淺易之處,又闕其所不當略者”,於是博采諸儒訓詁,反復更訂,逐字詳釋。該書二百壹十七字,遵許書正誼之例,能集諸家所長而考證其得失,援引頗為詳備,凡易經、書經為壹卷,詩經為壹卷,春秋、左傳、公羊、禮記、周禮、儀禮為壹卷,論語、孟子、爾雅為壹卷。
《合校方言》十三卷,又稱《方言校證合刊》,光緒十七年(1891)思賢講社刻本,《古書叢刊》收錄,據思賢講社刻本影印。是書前有王先謙序、郭慶藩自序(王先謙代)、盧校方言序,書後附有杭大宗《續方言》、程際盛《續方言補》。全書取戴震、盧文弨兩家校本合刊,於郭璞註下先列戴震考證,後列盧文弨校勘,最後附有慶藩案語。
《許書轉註說例》、《音學五書敘》合壹卷,光緒十壹年(1885)岵瞻堂刻本。
《淮南予校註》不分卷,劉安撰、高誘註、郭慶藩纂訓,清稿本。
《詩異文考證》八卷,稿本。
(二)文學著作
文學方面,湘陰郭氏私淑桐城壹派,劉聲木在《桐城文學淵源考》中,將郭嵩燾、郭岜燾等歸入“私淑桐城文學諸人”壹類,說郭嵩燾“與曾國藩、劉蓉、吳敏樹相友善,以文字相切摩,研貫經史,尤速於‘禮’”。郭慶藩承其家學,於古代詩詞頗有造詣,“習聞其父與叔論文之旨,亦工詩、古詩詞,其論文剖析源流,開抉閫奧,鶩精詣微”。
這方面的著作有:《十二梅花書屋詩集》六卷,《讀書秋樹根圖題詠》不分卷,《岵瞻堂詩義叢鈔》不分卷,《廣陵酬唱集》壹卷,《岵瞻詩草》壹卷,《敬齋詩稿》不分卷,《泊然盦文集》二卷,《遊園剩稿》二卷。
《十二梅花書屋詩集》六卷,光緒十五年(1889)郭氏泊然盦刻本。此詩集以年為序編次,首數卷為少時所作,“格律未嫻,語多拙澀,而古體尤甚”,斜末二卷為中年以後之作,“篇幅漸老,而七古尤有淋漓酣暢之致”。徐世昌輯《晚晴簃詩匯》,收錄《十二梅花書屋詩集》詩三首:《野望》、《新霽》、《將之日本,奉別張雨珊司馬即送其之山東》,其中《新霽》入選今人陳友琴選註<千首清人絕句》。曾卓編《湘雅摭殘》,收錄《潦園》、《寄懷馮筱亭兼訊江予愚昆仲》兩詩。
《讀書秋樹根圖題詠》不分卷,光緒八年(1882)湘陰郭氏刻本,《中國古籍善本書目》著錄。是書前有善化李楨序、湘鄉左楨序、長沙陳耀序,後有長沙李壽榕跋,湘陰郭嵩燾跋。郭慶藩取杜甫詩句“讀書秋樹根”,繪成壹圖,以示本人向學之誌,並征引當時學界名流詩文,纂集成冊,是為此書。
《岵瞻堂詩義叢鈔》不分卷,清抄本。
《廣陵酬唱集》壹卷,光緒二十年(1894)年揚州刻本。
《岵瞻詩革》壹卷,稿本。
《敬齋詩稿》不分卷,稿本,《中國古籍善本書目》著錄。
(三)其他
《□賢書劄》不分卷,又稱《□賢手劄》、《名賢手劄》、《鹹同中興名賢手劄》,光緒十年(1884)湘陰郭氏岵瞻堂刻本,光緒十壹年(1885)上海同文書局石印本,民國十四年(1925)上海掃葉山房石印本,民國十二年(1923)上海東萊書局石印本,入選《近代中國史料叢刊》,據光緒十年刻本影印。郭慶藩居父喪期間,輯刻其父郭岜燾所收到的當時名賢函件,匯集成冊。八賢指曾國藩、胡林翼、左宗棠、曾國荃、彭玉麟、沈葆楨、李鴻章和駱秉璋。
《明人墨跡》,光緒八年(1882)湘陰郭氏十二梅花書屋刻石,清光緒拓本。
《郭岜燾行述》壹卷,又稱《先府君郭公行述》,光緒八年(1882)刻本,《續修四庫全書》收錄,附於郭岜燾《雲臥山莊詩文集》卷末,據光緒八年湘陰郭氏岵瞻堂刻本影印,《中國古籍善本書目》著錄。
《岵瞻堂自語》不分卷,稿本。
《教學要術》十二卷,稿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