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思邈的拼音是[sūn sī miǎo],是壹位偉大的醫學家。
孫思邈簡介如下:
唐代醫學家,京兆華原(今陜西耀縣)人。幼年患病,刻意學習醫術,總結前人的醫療理論和臨床經驗,編成《備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兩書。醫德高尚,對病人不分貴賤貧富,壹心救治。被後人尊為“藥王”。
主要成就: 編寫《千金方》、《千金要方》 代表作品《千金要方》、《千金翼方》等。擅長: 不僅精於內科,而且兼擅外科、婦科、小兒科、五官科、眼科,並對攝生、食療、針灸、預防、煉丹等都有研究,同時具有廣博的藥物學知識和精湛的針灸技術。
他也是壹位地位很高的道教人物。在很多道教宮觀裏都有"藥王殿"。他醫德高尚,重視養生,濟世活人,是壹位真正的道士。他是中國陜西耀縣人,公元581年出生於壹個貧窮農民的家庭。他從小就聰明過人,受到老師的器重,長大後開始愛好道家學說。
由於當時社會動亂,孫思邈隱居陜西境內的秦嶺太白山中,並漸漸獲得了很高的聲名。當時的朝廷下令征孫思邈為國子監博士,被他拒絕了。孫思邈在太白山研究道教經典,探索養生術,同時也博覽眾家醫書,研究古人醫療方劑。
他選擇了"濟世活人"作為他的終生事業,為了解中草藥的特性,他走遍了深山老林。孫思邈還十分重視民間的醫療經驗,不斷積累走訪,及時記錄下來,終於完成了他的不朽著作《千金要方》。
唐朝建立後,孫思邈開始接受朝廷的邀請,與政府合作開展醫學活動。公元659年完成了世界上第壹部國家藥典《唐新本草》。公元682年孫思邈無疾而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