稍微整理古籍的書名、作者與時代,特發布如下,供參考和補充。大致按時間先後順序排列。有不對之處希望高人更正相教為是。
1,五行大義,隋,蕭吉,江蘇常州武進人。此人經歷了四朝十五帝,貴族官員。這本書是五行幹支四柱八字的基礎知識匯編。
2,李虛中命書,出自“宋史--藝文誌”,後來不停的加註什麽的,從開始的壹卷本、二卷本搞成了三卷本。裏面有多少李虛中的意思就不好說了,肯定是繼承發揚了不少的。作者就眾多了,而且都沒有留下什麽名。李虛中,761-813,字常容,河北大名人,祖籍甘肅隴西(有說隴西南的),進士,官至殿中侍禦史,李虛中病逝後, 李賀邀請韓愈為李虛中撰寫墓誌銘:《殿中侍禦史李君墓誌銘》。
3,玉照定真經,張颙,祖籍金陵,北宋,1008-1086,字仲孚,湖南桃源人。仁宗慶歷六年(壹○四六)進士(明嘉靖《常德府誌》卷壹六)。嘉祐六年(壹○六壹),為江南東路轉運使(《沈氏三先生文集·長興集》卷二壹《萬春圩圖記》)。神宗熙寧三年(壹○七○),以湖南路轉運使知鄂州(《續資治通鑒長編》卷二壹五),中散大夫、致仕上輕車都尉、南陽開國伯、食邑八百戶賜紫金魚袋。是徐子平稍後時代人士。
4,五行精紀,廖中(禮伯)於1228年完成,引用了當時的52種文獻,書中***有108個命例,南宋,應該不是平常人士。
5,三命指迷賦,嶽珂(1183-1243),嶽飛之孫,南宋,出生於湖北,浙江嘉興人氏,祖籍河南湯陰,官至戶部侍郎、淮東總領兼制置使,曾經為廖中的“五行經紀”作序
6,淵海子平,徐大升,又名徐升、徐彥升,號東齊,南宋末年浙江錢塘人氏。大致傳承路線是五代至北宋公元960年間的江蘇東海徐居易(字子平)---(...)---宋孝宗淳熙年間(1174-1189)安徽中部淮旬(有說淮南)的沖虛子---僧道洪(不知道是和尚還是姓僧,個人認為倘若是和尚應該叫釋道洪或僧道洪法師,但是現在似乎都認為他是和尚)---浙江錢塘的徐大升。在僧道洪以前都是師徒秘傳的,道洪到錢塘以後廣為傳播,很開放的壹個和尚啊。徐大升於宋理宗寶佑年間(1253-1258)寫就“淵海”與“淵源”二書公開子平術,此時離南宋滅亡1279年已經不遠了。有稱徐大升為元人的,說明他很可能活到了1279年以後。“淵海”與“淵源”似乎是簡稱,全名應該是“子平淵海”與“子平淵源”,傳至韓國的版本就是“子平淵源”,並且在序裏面說的是“子平三命通變淵源序”。從徐子平到徐大升花了300多年,所以說徐大升繼承了多少徐子平的東西都是不好說的,況且中間有不知名的傳承或斷檔,而且我們現在看到的“淵海子平”的最早版本已經是明朝、公元1548年大學士楊淙編,由欽天監李欽增補,未署原著者,只是“淵海”。此時離徐大升已經又300多年了。1600年唐錦池聘請精通命理者增補署徐升編,同時把“淵海”與“淵源”二書合二為壹就是唐錦池的功勞。1634年重版加引(序),已經是明末了,清兵1644也就是10年後就入關了。所以現在壹些針對徐大升與徐子平的無端指責實在是苛求古人了。有宋壹朝不得不指出當時的子平術影響並不大,當時流行的是李虛中流傳下來的算命術,3、4、5就完全是宋朝當時的時人名著。
7,珞碌子三命消息賦,著於唐鹹通860-874、唐昭宗869-904年間,首先由徐大升註解以後,浙江嘉興人釋曇瑩邀集他的兩個朋友王廷光、李仝壹起註解,這幾個人在歷史上都是有記載的主,不是無名之輩,也可見當時的命理火啊,已經進入社會主流了,不是在江湖淪落的。
徐子平(公元907-960年),名居易,五代末北宋初人。史書記載,徐子平曾和當時的易學大師陳摶、道教高人呂洞賓壹起隱居華山,所以對於其生平事跡,外人不得而知。他精研命理學,著有《徐氏珞琭子賦註》二卷。
這是在壹個位置搜到的,還有說他和陳摶、麻衣道人壹起在華山什麽洞隱居的,個人認為是瞎掰,那幾位怎麽可能和他交流呢,明顯的拿他們來擡高徐子平的,徐子平曾經有人懷疑他就是徐大升的,至今還有人這麽認為,搞不好他很可能不是五代末宋初的人,可能就是南宋時期的人,為了神話其技故意推前還綁架名人作陪的,因為據考證有說陳摶隱居華山就是個傳說,那麽這個故事更是後人編造的了
徐子平相關事跡辨證
《五行精紀》***引用了當時流行的52種算命文獻,這52種古籍分別是:《王氏註珞王錄子賦》、《瑩和尚註珞王錄子賦》、《趙氏新註珞碌子賦》、《珞王錄子貴賤格局》、《鬼谷子遺文》、《鬼谷子要訣》、《鬼谷子命格》、《李虛中命書》、《五行要論》、《直道歌》、《神白經》、《燭神經》、《林開五命》、《閻東叟書》、《玉霄寶鑒》、《三命指掌》、《宰公要訣》、《廣信集》、《樵夫論》、《壺中子賦》、《隱迷賦》、《指迷賦》、《理愚歌》、《金書命訣》、《八字金書》、《悟玄子命書》、《天元變化書》、《孫子才書》、《希尹命書》、《太乙統紀書》、《太乙妙旨》、《三命提要》、《三命鈐》、《三命纂局》、《紫虛先生局》、《紫微太乙局》、《源髓歌》、《天實經》、《通玄集》、《玉門關集》、《寸珠尺璧》、《洞微經》、《靈臺經》、《穿珠指掌》、《五星捷論》、《百忌歷》,《三歷會同》、《馬子才命格》、《預知子貴格》、《太乙經》、《太乙降誕實經》、《化成書》。上述這些書籍中,有的著錄於《宋史·藝文誌》、《郡齋讀書誌》、《通誌·藝文略》、《直齋書錄解題》及後來的壹些公私圖書目錄中,有的則從來不為後人所知。這些書的時代大部分均完成於宋代。該書在壹定程度上向我們展示了南宋中期算命學說的面貌,是我們了解宋代算命學說狀況的壹部重要典籍。
可是在這部南宋時代的重要算命文獻中,我們同樣也找不到任何與徐子平有關的記載。《五行精紀》所引文獻已見上引,其中沒有任何壹種與徐子平有關。不僅如此,在這50多種文獻多達二十萬字的豐富引文中,也沒有任何提及徐子平的相關內容。如果徐子平真是在算命學說史上至關重要的人物,這樣壹種情形也是很不可思議的。這更進壹步說明,關於五代至宋初的徐子平及其在算命學說史上的地位確實出自後人的編造。
第四,現存的相傳為徐子平的著作時代偏晚,不太可能是五代或宋初的作品。現存的相傳為徐子平所作的命理書籍,主要是《淵海子平》和《珞碌子三命消息賦註》,《珞碌子三命消息賦註》是四庫館臣從《永樂大典》中輯出,其內容系對《珞碌子三命消息賦》加以詮釋,《珞碌子三命消息賦》又稱《珞王錄子賦》,是唐宋時期的壹篇著名賦文,它對於研究中國古代的祿命之學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祿命家以為本經”。但是關於這篇賦文的時代及其作者,長期以來未有定論。北宋以來,這篇賦文才在社會上盛行,註解該賦的學者頗多,如王廷光、釋曇瑩、李仝等人均有註文存世。這些註解在廖中的《五行精紀》中均有大量引用,另外《五行精紀》還引用了不少趙寔對《珞碌子》的註文,趙寔所作書名是《趙氏新註珞碌子賦》,該書在所有的圖書目錄中均失載,是壹種我們過去不知道的宋代對《珞碌子賦》的註釋之書,可見廖中當時搜集之富。然而在廖中搜集的這些《珞碌子賦》註釋中,卻未見到有這種由徐子平註釋的《珞碌子三命消息賦註》,廖中也從未提及該書的存在,加上宋代圖書目錄全未著錄,令人不由得懷疑該書晚出。至於《淵海子平》,其晚出的痕跡更加明顯,《淵海子平》中引用了《壺中子賦》、《理愚歌》等書,這些著作都不會早於宋代,因此其作者不可能是五代末至宋初的徐子平。
關於徐子平的情況,從我們目前所掌握的文獻來看,最早提到徐子平壹名的是元代學者。如舒峏在《貞素齋集》卷二《贈星者房景星序》中載,房景星自稱“於星也,發躔度之妙;於數也,闡河洛之秘;於五行也,而徐子平之玄旨,尤究心焉”。元代還出現了李欽夫所撰的《子平三命淵源註》,可見當時徐子平已為算命術士們所耳熟能詳。到了明清時代,徐子平已經儼然是算命學說的壹個重要建樹者,如宋濂在《祿命辨》壹文中稱:“虛中之後,唯徐子平尤造其閫奧”,而到了四庫館臣那裏,他們更是壹再地強調徐子平在算命理論演進過程中的重要地位。實際上從種種跡象來看。元人所說的徐子平,應該是南宋末年的徐彥升,這壹點前人早已指出,如明代徐火勃在《徐氏筆精》卷八中言:“今之推子平者祖宋末徐彥升,實非子平也”。本文想進壹步說明的是,命理學家們關於五代末宋初的徐子平的追述實際上只是壹個假象,當時並沒有徐子平這樣壹個人物,更沒有所謂的徐子平把算命理論由三柱發展為四柱的史實。關於徐子平的事跡及地位的傳說本身是壹個“層累地造成”的學術謊言,這就是本文的結論。
子平術初創時,徐子平因以五行生克法推算,故不用命宮、胎元、小運、納音、神煞,以五行均衡為貴,以五行相勝者為其人所本。據《濯纓筆記》雲:“子平歿後,宋孝宗淳熙時,有淮南術士號沖虛子者,精於此術,當世重之。時有僧道洪者,密受其傳,後入錢墉傳布其學,世俗不知其所由來,直言子平耳。後道洪傳之徐大升,今世所傳,如《三命淵源》、《定真論》等皆其所著。以是本書變易矣!”
從徐子平到徐大升已歷三百余年,這三百年間,子平術不知幾經變化。子平術初創時是不用命宮、胎元、小運、納音、神煞的,但當時社會上還流傳著其他祿命術,子平術在後來的發展中,也漸漸融合了其他非子平術的內容,從而形成了不同時代甚至同壹時代的不同命學家,在子平術之六事,即“日主、五行、人元、格局、喜忌、神煞”以及其他局部內容等方面,立場有所不同。徐大升在這六事上的認識與徐子平的認識有所不同。在徐大升之後,還有許多命學家對徐大升的子平術進行了闡發,並編撰了實用口訣,不知何人,將這些雜說及口訣集在壹起,成為《淵海》壹書,後世多把《淵海》壹書也作為徐大升所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