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關於發型的詞語

關於發型的詞語

艾發衰容 艾:蒼白色。灰白色的頭發,衰老的面容

出處:唐·元稹《郡齋感懷見寄》:“艾發衰容惜寸輝。”

白發蒼蒼 蒼蒼:灰白色。頭發灰白。形容人的蒼老。

出處:唐·韓愈《祭十二郎文》:“吾年未四十,而視茫茫,而發蒼蒼,而齒牙動搖。”

白發蒼顏 頭發已白,臉色灰暗。形容老人的容貌。

出處:宋·洪邁《容齋五筆·白蘇詩紀年歲》:“白發蒼顏五十三,家人強遣試春衫。”

白發紅顏 頭發斑白而臉色紅潤。形容老年人容光煥發的樣子。

出處:宋·佚名《宣和畫譜·道釋四》:“(徐知常)舊嘗有痼疾,遇異人得修煉之術,卻藥謝醫,以至引年,白發紅顏,真有所得。”

白發千丈 形容頭發既白且長,表示人因愁思過重而容顏衰老。

出處:唐·李白《秋浦歌》詩:“白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不知明鏡裏,何處得秋霜。”

白發朱顏 顏:臉色。頭發斑白,臉色通紅。形容老人容光煥發。

出處:明·無名氏《漁樵閑話》第二折:“綠衣黃裏顛倒用,白發朱顏喜怒看。”

白首空歸 白了頭發,空手回來。比喻年紀已老,學無成就。

出處:《後漢書·獻帝紀》:“今耆儒年逾六十,去離本土,營求糧資,不得專業。結童入學,白首空歸。”

白首同歸 歸:歸向、歸宿。壹直到頭發白了,誌趣依然相投。形容友誼長久,始終不渝。後用以表示都是老人而同時去世。

出處:晉·潘嶽《金谷集作詩》:“春榮誰不慕,歲寒良獨希;投分寄石友,白首同所歸。”

白首相知 白首:白頭發,引申為時間長。意謂老年知己。

出處:明·孫仁儒《東郭記·頑夫廉》:“君家朋友何須道,翻騰雲雨都常套,抵多少白發相知,按劍同袍。”

白叟黃童 白頭發的老人和黃頭發的孩子。泛指老老少少。

出處:明·無名氏《衣錦還鄉》第四折:“仰賴聖德仁慈,白叟黃童,焚香頂禮,俺永享快樂也。”

白頭到老 白頭:頭發白。夫妻相親相愛,壹直到老。

出處:《詩經·衛風·氓》:“及爾偕老。”明·陸采《懷香記·奉詔班師》:“孩兒,我與妳母親白頭偕老,富貴雙全。”

白頭如新 白頭:頭發白了;新:新交。指交朋友彼此不能了解,時間雖久,仍跟剛認識壹樣。

出處:漢·鄒陽《獄中上書自明》:“語曰:白頭如新,傾蓋如故,何則?”《史記·魯仲連鄒陽列傳》:“諺曰:‘有白頭如新,傾蓋如故。’何則?知與不知也。”

白頭偕老 白頭:頭發白;偕:***同。夫妻相親相愛,壹直到老。

出處:《詩經·衛風·氓》:“及爾偕老。”明·陸采《懷香記·奉詔班師》:“孩兒,我與妳母親白頭偕老,富貴雙全。”

被發纓冠 來不及將頭發束好,來不及將帽帶系上。形容急於去救助別人。

出處:《孟子·離婁下》:“今有同室之人鬥者,救之,雖被發纓冠而救之可也。”

鬢亂釵橫 鬢:耳邊的頭發;釵:婦女的首飾,由兩股合成。耳邊的頭發散亂,首飾橫在壹邊。形容婦女睡眠初醒時未梳妝的樣子。

出處:宋·王安石《扇子詞》:“青冥風霜非人世,鬢亂釵橫特地寒。”

不擒二毛 擒:捉拿,捕獲。二毛:指頭發斑白,引申為上年紀的人。不捕獲年長的人。

出處:《左傳·僖公二十三年》:“宋襄公曰:‘君子不受傷,不擒二毛。’”

釵橫鬢亂 鬢:耳邊的頭發;釵:婦女的首飾,由兩股合成。耳邊的頭發散亂,首飾橫在壹邊。形容婦女睡眠初醒時未梳妝的樣子。

出處:宋·王安石《扇子詞》:“青冥風霜非人世,鬢亂釵橫特地寒。”

戴發含齒 長著頭發和牙齒。指人。多用作退壹步說,表示也還是人或如果是人。

出處:《列子·黃帝》:“有七尺之骸,手足之異,戴發含齒,倚而趣者謂之人,而人未必無獸心,雖有獸心,以狀而見親矣。”

戴發含牙 長著頭發和牙齒。指人。

出處:清·洪升《長生殿·罵賊》:“雷海清呵!若不把壹肩擔,可不枉了戴發含牙人是俺。但得綱常無缺,須眉無愧,便九死也心甘。”

斷發文身 剪短頭發,身上刺著花紋。是古代某些民族的風俗。

出處:《左傳·哀公七年》:“大伯端委以治周禮,仲雍嗣之,斷發文身,祼以為飾,豈禮也哉。”《禮記·王制》:“東方曰夷,被發文身,有不火食者矣。”

斷發紋身 剪短頭發,身上刺著花紋。是古代某些民族的風俗。同“斷發文身”。

出處:馮至《伍子胥》九:“在吳越的邊境上還有許多野人,他們是斷發紋身的。”

耳鬢斯磨 鬢:面頰兩旁近耳的頭發;廝:互相。形容親密相處的情景(多指小兒女)。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七十九回:“寶玉思及當時姊妹耳鬢斯磨,從今壹別,縱得相逢,比不得似先前這等親熱了。”

耳鬢撕磨 鬢:面頰兩旁近耳的頭發;撕:同“廝”,互相。形容親密相處。

出處:清·曾樸《孽海花》第八回:“順手拉了彩雲的手,耳鬢撕磨的端相的不了,不知不覺兩股熱淚,從眼眶中直滾下來。”

發短心長 發短:指年老;心長:智謀深。頭發稀少,心計很多。形容年老而智謀高。

出處:《左傳·昭公三年》:“彼其發短而心甚長,其或寢處我矣。”

發引千鈞 壹根頭發系著千鈞重的東西。比喻極危急。

出處:唐·韓愈《與孟尚書書》:“其危如壹發引千鈞。”

發指眥裂 發指:頭發直豎;眥裂:眼眶裂開。頭發向上豎,眼瞼全張開。形容非常憤怒。

出處:《史記·項羽本紀》:“瞋目視項王,頭發上指,目眥盡裂。”

風鬟霧鬢 鬟:環形發髻;鬢:臉旁靠近耳朵的頭發。形容女子頭發的美。也形容女子頭發蓬松散亂。

出處:宋·蘇軾《題毛女貞》詩:“霧鬢風鬟木葉衣,山川良是昔人非。”宋·範成大《新作景亭程詠之提刑賦詩次其韻》:“花邊霧鬢風鬟滿,酒畔雲衣月扇香。”

風鬟雨鬢 形容婦女在外奔波勞碌,頭發散亂。

出處:唐·李朝威《柳毅傳》:“見大王愛女牧羊於野,風鬟雨鬢,所不忍視。”

風櫛雨沐 櫛:梳子、篦子等梳頭發的用具;沐:沐浴、洗。風梳頭,雨洗發,形容奔波勞碌,風雨不停。

出處:《元史·禮樂誌》:“相我祖宗,風櫛雨沐。”

垢面蓬頭 指面目骯臟,頭發淩亂。

出處:明孫仁孺《東郭記·蚤起》:“如雲鬢發粗粗卷展,蛾眉低偃,也只索垢面蓬頭,凈洗朱鉛。”

光可鑒人 光:光亮;鑒:照。閃閃的光亮可以照見人影。形容頭發烏黑,肌膚潤澤艷麗或器物光滑明亮。

出處:《左傳·昭公二十八年》:“昔有仍氏生女黰黑而基美,光可以鑒。”

毫發不爽 毫:細毛;發:頭發;爽:差錯。形容壹點不差。

出處:宋·朱熹《朱子語類》卷十四:“便是心中許多道理,光明鑒照,毫發不差。”

毫厘不爽 毫:細毛;發:頭發;爽:差錯。形容壹點不差。

出處:宋·朱熹《朱子語類》卷十四:“便是心中許多道理,光明鑒照,毫發不差。”

皓首蒼顏 皓:白色的樣子;首:頭發;顏:面孔。雪白的頭發,灰暗的面孔。形容老年人的容貌。

出處:明·無名氏《午時牌》第壹折:“相當初太公垂釣,伊尹耕鋤,垂釣的皓首蒼顏安社稷,耕鋤的盡心竭力定寰區。”

皓首窮經 皓:白;首:頭發;窮經:專心研究經書和古籍。壹直到年老頭白之時還在深入鉆研經書和古籍。

出處:唐·韓偓《贈易蔔崔江處士》:“白首窮經通秘義,青山養老度危時。”

鶴發雞皮 鶴發:白發;雞皮:形容皮膚有皺紋。皮膚發皺,頭發蒼白。形容老人年邁的相貌。

出處:北周·庾信《竹杖賦》:“子老矣,鶴發雞皮,蓬頭歷齒。”唐玄宗《傀儡吟》:“刻木牽絲作老翁,雞皮鶴發與真同。”

鶴發松姿 白色的頭發,松樹的姿態。形容人雖老猶健。

出處:金·元好問《紫微劉丈山水為濟川賦》詩:“千章古木散巖谷,鶴發松姿餘典刑。”

鶴發童顏 仙鶴羽毛般雪白的頭發,兒童般紅潤的面色。形容老年人氣色好。

出處:唐·田穎《夢遊羅浮》:“自言非神亦非仙,鶴發童顏古無比。”

黃發垂髫 黃發:老年人頭發由白轉黃;垂髫:古時單童子未冠者頭發下垂。指老人與兒童。

出處:《詩經·魯頌·閟宮》:“黃發臺背。”晉·潘嶽《藉田賦》:“垂髫總發。”

黃發臺背 指長壽的老人。後亦泛指老年人。黃發,指老年人頭發由白轉黃。臺背,指老年人背上生斑如鮐魚背。臺,通“鮐”。

黃發鮐背 黃發:老年人頭發由白轉黃,後常指老年人。鮐背;鮐魚背上有黑斑,老人背上也有,因常借指老人。指長壽老人,也泛指老年人。亦作“黃發臺背”、“黃發駘背”。

出處:南朝·宋·宗炳《明佛論》:“雖復黃發鮐背,猶自覺所經俄頃,況其短者乎?”

雞膚鶴發 皮膚發皺,頭發蒼白。指老人。同“雞皮鶴發”。

雞皮鶴發 皮膚發皺,頭發蒼白。指老人。

出處:北周·庾信《竹杖賦》:“子老矣,鶴發雞皮,蓬頭歷齒。”

及笄年華 笄:古代盤頭發用的簪子。古代女子已訂婚者十五而笄;未訂婚者二十而笄。指少女到了可以出嫁的年齡。

出處:《禮記·內則》:“女子十有五年笄。”

間不容發 間:空隙。空隙中容不下壹根頭發。比喻與災禍相距極近或情勢危急到極點。

出處:漢·枚乘《上書諫吳王》:“系絕於天,不可復結,墜入深淵,難以復出,其出不出,間不容發。”

剪發杜門 剪發:剪掉頭發,指削發為僧;杜門:閉門。剪發為僧,閉門不出。

出處:明·張溥《五人墓碑記》:“由是以之,則今之高爵顯位,壹旦抵罪,或脫身以逃,不能容於遠近,而又有剪發杜門,佯狂不知所之者,其辱人賤行,視五人之死,輕重固何如哉?”

解發佯狂 解發:把頭發散開;佯:假裝。散開頭發假裝癲狂。

出處:漢·韓嬰《韓詩外傳》第六卷:“比幹諫而死。箕子曰:‘知不用而言,愚也;殺身以彰君之惡,不忠也。二者不可然且為之,不祥莫大焉!’遂解發佯狂而去。”

兩鬢如霜 鬢:鬢角的頭發。兩邊的鬢發白如霜雪。

出處:宋·劉辰翁《西江月·新秋寫興》詞:“不覺新涼似火,相思兩鬢如霜。”

令人發指 發指:頭發豎起來,形容極為憤怒。使人頭發都豎起來了。形容使人極度憤怒。

出處:《莊子·盜跖》:“謁者入通,盜跖聞之大怒,目如明星,發上指冠。”

亂頭粗服 頭發蓬亂,衣著隨便。形容不愛修飾。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容止》:“裴令公有俊容儀,脫冠冕,粗服亂頭皆好。時人以為玉人。”

尨眉皓發 眉毛黑白夾雜而頭發雪白。形容年邁的樣子。

毛發倒豎 倒豎:尾端朝上直立。汗毛、頭發都豎起來。①比喻怒不可遏。②形容很害怕,很緊張。亦作“毛發皆豎”、“毛發盡豎”、“毛發為豎”。

怒發沖冠 指憤怒得頭發直豎,頂著帽子。形容極端憤怒。

出處:《莊子·盜跖》:“盜跖聞之大怒,目如明星,發上指冠。”《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相如因持璧卻立倚柱,怒發上沖冠。”

龐眉白發 龐:通“尨”,雜色。眉毛頭發都已花白。形容老人相貌。

出處:漢·張衡《思玄賦》:“尉尨眉而郎潛兮。”李善註引《漢武故事》:“顏駟,不知何許人,漢文帝時為郎。至武帝嘗輦過郎署,見駟尨眉皓發。”

龐眉黃發 眉斑白,頭發黃。指老人。龐,用同“厖”。

蓬首垢面 頭發很亂,臉上很臟。舊時形容貧苦人生活生活條件很壞的樣子。也泛指沒有修飾。

出處:《魏書·封軌傳》:“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視,何必蓬頭垢面,然後為賢?”

蓬頭赤腳 頭發蓬亂,光著腳丫。形容未經修飾很不整齊的樣子。

出處:明·名教中人《好逑傳》第壹回:“被人打得蓬頭赤腳,衣裳粉碎。”

蓬頭垢面 頭發蓬亂,臉上很臟。舊時形容貧苦人生活生活條件很壞的樣子。也泛指沒有修飾。

出處:《魏書·封軌傳》:“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視,何必蓬頭垢面,然後為賢?”

蓬頭歷齒 頭發蓬亂,牙齒稀疏。形容人衰老的容貌。

出處:戰國楚·宋玉《登徒子好色賦》:“其妻蓬頭攣耳,齞脣歷齒。”

蓬頭厲齒 形容頭發蓬松,牙齒缺落,年高衰老的容態。

蓬頭跣足 蓬:散亂。跣:赤腳。頭發散亂,雙腳赤裸。形容人衣冠不整,十分狼狽或困苦之狀。亦作“披頭跣足”、“蓬頭赤腳”。

披發文身 古代吳越壹帶和某些南方民族的風俗。頭發披散,身刺花紋。

出處:《禮記·王制》:“東方曰夷,被發文身,有不火食者矣。”

披頭散發 頭發長而散亂。形容儀容不整。

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二十二回:“那張三又挑唆閻婆去廳上披頭散發來告道:‘宋江實是宋清隱藏在家,不令出官。相公如何不與老身做主去拿宋江。’”

絲發之功 絲發:壹根絲,壹根頭發。指功勞極微小。

童顏鶴發 顏:臉色。仙鶴羽毛似雪白的頭發,孩子似的紅潤的面色。形容老年人氣色好。

出處:唐·田穎《夢遊羅浮》:“自言非神亦非仙,鶴發童顏古無比。”

頭梢自領 自己扯著頭發。比喻自討苦吃,自找麻煩。

頭暈目眩 頭發昏,眼發花,感到壹切都在旋轉。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六回:“滿屋裏的東西都是耀眼爭光,使人頭暈目眩。”

頭暈眼花 頭發昏,眼發花。

出處: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八十七回:“方才外邊的人,也都有些頭暈眼花,聞了這香氣,就清爽了許多。”

吐哺握發 哺:口呂咀嚼著的食物。吃飯時多次吐出口中的食物,洗頭時多次把頭發握在手中。比喻為了招攬人才而操心忙碌。

出處:《史記·魯周公世家》:“我壹沐三捉發,壹飯三吐哺,起以待士,猶恐失天下之賢人。”

文身斷發 古代荊楚、南越壹帶的習俗。身刺花紋,截短頭發,以為可避水中蛟龍的傷害。後常用以指較落後地區的民俗。

霧鬢風鬟 鬢:臉旁靠近耳朵的頭發;鬟:環形發髻。形容女子頭發的美。也形容女子頭發蓬松散亂。

出處:宋·蘇軾《題毛女貞》詩:“霧鬢風鬟木葉衣,山川良是昔人非。”宋·範成大《新作景亭程詠之提刑賦詩次其韻》:“花邊霧鬢風鬟滿,酒畔雲衣月扇香。”

霧鬢雲鬟 頭發象飄浮縈繞的雲霧。形容女子發美。

出處:宋·蘇軾《題毛女貞》詩:“霧鬢風鬟木葉衣,山川良是昔人非。”宋·範成大《新作景亭程詠之提刑賦詩次其韻》:“花邊霧鬢風鬟滿,酒畔雲衣月扇香。”

挦毛搗鬢 扯頭發,打耳光。形容兇悍。

削發披緇 緇:黑色,借指僧人穿的黑色衣服。剃光頭發,穿上僧衣。表示出家為僧。

出處:明·周楫《西湖二集·黨阇黎壹念錯投胎》:“戴了儒衣儒冠,便是孔子;削發披緇,便是釋牟尼佛。”

心長發短 心長:智謀深;發短:指年老。頭發稀少,心計很多。形容年老而智謀高。

出處:《左傳·昭公三年》:“彼其發短而心甚長,其或寢處我矣。”

須發皆白 胡須頭發全都白了。指年事以高。

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傳》第二回:“那太公年近六旬之上,須發皆白,頭戴遮塵暖帽,身穿直縫寬衫,腰系皂絲絳,足穿熟皮靴。”

顏丹鬢綠 面紅,頭發黑。形容年少之貎。

出處:清·龔自珍《能令公少年行》:“酌我五石雲母鐘,我能令公顏丹鬢綠而與年少爭光風。”

壹發千鈞 發:頭發;鈞:古代的重量單位,合三十斤。危險得好象千鈞重量吊在壹根頭發上。比喻情況萬分危急。

出處:《漢書·枚乘傳》:“夫以壹縷之任,系千鈞之重,上懸無極之高,下垂不測之淵,雖甚愚之人,猶知哀其將絕也。”唐·韓愈《與孟尚書書》:“其危如壹發引千鈞。”

雲鬟霧鬢 頭發象飄浮縈繞的雲霧。形容女子發美。

出處:宋·蘇軾《題毛女貞》詩:“霧鬢風鬟木葉衣,山川良是昔人非。”宋·範成大《新作景亭程詠之提刑賦詩次其韻》:“花邊霧鬢風鬟滿,酒畔雲衣月扇香。”

暈頭轉向 暈:頭發昏;轉向:辨不清方向。頭腦發暈,辨不清方向。形容糊裏糊塗或驚惶失措。

出處:周而復《上海的早晨》第三部五十:“巧珠奶奶聽得暈頭轉向。完全出乎她的意料之外,兒子居然變了,而且變得這麽快!”

植發沖冠 頭發直豎,頂起帽子。形容盛怒或踴躍之狀。

出處:三國·魏·嵇康《養生論》:“壯士之怒,赫然殊觀,植發沖冠。”

植發穿冠 頭發直豎,頂起帽子。形容盛怒或踴躍之狀。猶植發沖冠。

出處:《世說新語·言語》“溫嶠初為劉琨使來過江”劉孝標註引晉·裴啟《語林》:“溫公始入,姿形甚陋,合坐盡驚。既坐,陳說九服分崩,皇室弛絕,晉王君臣莫不歔欷。及言天下不可以無主,聞者莫不踴躍,植發穿冠。”

櫛風沐雨 櫛:梳頭發;沐:洗頭發。風梳發,雨洗頭。形容人經常在外面不顧風雨地辛苦奔波。

出處:《莊子·天下》:“沐甚雨,櫛疾風。”

朱顏鶴發 朱顏:紅潤的臉。紅潤的臉和像鶴羽毛壹樣白的頭發。形容老年人精神煥發的樣子。

祝發文身 削短頭發,刻畫其身。指中原以外地區異族的風俗服制。

出處:《轂梁傳·哀公十三年》:“吳,夷狄之國也,祝發文身。”晉·孫綽《喻道論》:“周之泰伯遠棄骨肉,托跡異域,祝發文身,存之不反,而論稱至德,書著大賢。”

擢發莫數 擢:拔;莫:不能。拔下全部頭發,也難以數清。形容罪行多得數不清。

出處:《史記·範睢蔡澤列傳》:“擢賈之發以續賈之罪,尚未足。”

擢發難數 擢:拔。拔下全部頭發,難以數清。形容罪行多得數不清。

出處:《史記·範睢蔡澤列傳》:“擢賈之發以續賈之罪,尚未足。”

眥裂發指 眼角裂開,頭發上豎。形容憤怒到極點。

出處:《史記·項羽本紀》:“瞋目視項王,頭發上指,目眥盡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