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ī lì gā wán
2 英文參考Chiliqie Wan [21世紀雙語科技詞典]
3 《外臺秘要》卷三十壹方之吃力伽丸吃力伽丸為方劑名,出自《外臺秘要》卷三十壹,即《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三方記載的蘇合香丸的別名[1]。
3.1 組成白術、青木香、犀角、炒香附、朱砂(研,水飛)、煨訶子、檀香、安息香(為末,用無灰酒壹升熬膏)、沈香、麝香(研)、丁香、蓽撥各二兩,冰片、薰陸香(研細)、蘇合香油(入安息香膏內)各壹兩[2]。
3.2 制法上藥為細末,煉蜜和丸,梧桐子大[2]
3.3 吃力伽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四丸(老人、小兒每服壹丸),空腹井水或溫酒化服[2]。
3.4 功能主治《外臺秘要》卷三十壹方之吃力伽丸功能溫通開竅,解郁化濁[2]。主治中風,突然昏倒,牙關緊閉,不省人事;感觸穢惡之氣,痰壅氣閉,胸腹滿痛而冷;時疫霍亂,腹痛胸痞,欲吐瀉不得,甚則昏迷;近代也用於治療冠狀動脈硬化性心臟病心絞痛屬氣滯血瘀寒凝者[2]。
3.5 使用註意孕婦忌用[2]。
3.6 方解方中青木香、香附、檀香、安息香、沈香、麝香、丁香、蘇合香、薰陸香、冰片等諸香藥以行氣解郁,開竅散寒;伍以蓽撥則散寒力強,配以白術則健脾化濕濁之力增;犀角清心解毒;朱砂鎮靜安神;訶子溫斂,以防辛香過散,有傷正氣[2]。本方以大量辛香開竅之藥配伍,是救治閉證屬寒邪、痰濁為患的常用方劑[2]。
3.7 附註本方原出《外臺秘要》卷三十壹引《廣濟方》,名吃力伽(即白術)丸[2]。《蘇沈良方》亦有本方,但無薰陸香[2]。
4 《外臺秘要》卷十三引《廣濟方》之吃力伽丸 4.1 吃力伽丸的別名安息香丸、蘇合香丸、乞力伽丸、蘇合丸
4.2 處方吃力伽(即白術)壹兩、光明砂(研)壹兩、麝香(當門子)壹兩、訶梨勒皮壹兩、香附子(中白)壹兩、沈香(重者)壹兩、青木香壹兩、丁子香壹兩、安息香壹兩、白檀香壹兩、蓽茇(上者)壹兩、犀角壹兩、熏陸香半兩、蘇合香半兩、腦香半兩。
4.3 制法上為極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臘(月合)之,藏於密器中,勿令泄氣。
4.4 功能主治《外臺秘要》卷十三引《廣濟方》之吃力伽丸功在芳香開竅,行氣止痛,順氣化痰,解郁開竅。主中風、中氣,猝然昏倒.不省人事。牙關緊急,或中寒氣閉,心腹猝痛,甚則昏厥;或痰壅氣閉,突然昏迷,以及時疫霍亂.腹痛胸痞,欲吐瀉不得,甚則昏閉者。
4.5 使用註意忌生血肉、桃、李、雀肉、青魚、酢等。
4.6 各家論述①《醫方考》:病人初中風,喉中痰塞,水飲難通,非香竄不能開竅,故集諸香以利竅;非辛熱不能通塞,故用諸辛為佐使。犀角雖涼,涼而不滯;訶黎雖澀,澀而生津。世人用此方於初中之時,每每取效。丹溪謂辛香走散真氣,又謂腦、麝能引風入骨,如油入面,不可解也。醫者但可用之以救急,慎毋令人多服也。
②《成方便讀》:此為本實先撥,故景嶽有非風之名;若壹辨其脫證。無論其為有邪無邪,急以人參、桂、附之品,回陽固本,治之尚且不暇,何可再以開泄之藥,耗散真氣乎?須待其根本漸固,正氣漸回,然後再察其六淫七情,或內或外,而緩調之,則庶乎可也。此方匯集諸香以開其閉,而以犀角解其毒,白術、白蜜匡其正,朱砂辟其邪,性偏於香,似乎治邪中氣閉者為宜耳。
4.7 吃力伽丸的臨床應用①中風《名醫類案》:邱信,年43歲,患中風,肚甚疼,口眼?斜,蘇合香丸服之就愈。後加姜汁、竹瀝全愈。
②血卟啉病(腹痛、脅痛)《遼寧中醫雜誌》(1988;1:31):馮某,女,48歲。有脅痛如錐刺,痛處固定不移,拒按,伴全腹劇烈脹痛,晝輕夜重,間歇發作,達13年之久。兼見面色黧黑,夜寐不安,惡夢紛壇,口苦口澀,口渴但不欲多飲,納差,青紫暗胖嫩邊有齒印,苔白而厚,脈沈澀,每次發作,劇痛難忍,疼痛持續2壹3小時不等,之後即緩解,但余痛不息(其母亦患此證早亡)。近來病情加重,肝大肋下3-4cm,質硬中等;腹部膨隆,鼓之如鼓.但無青筋暴起。化驗室檢查:尿卟膽原試驗陽性;尿液新鮮時呈深黃色,經日曬或加酸後轉為紅色。開始用酚噻嗪類、氯丙嗪、麥啶等藥治療,劇痛未減。急投蘇合香丸1粒,令病者嚼碎,以溫開水吞服。服後2分鐘,疼痛大減,3分鐘後,疼痛立止。其後每3天服1粒,***服用4粒,另外加服疏肝理氣止痛的中藥5O余劑,病愈出院。追訪2年未見復發。
③陰縮《遼寧中醫雜誌》(1988;1:31):馬某,男,46歲。小便頻數,日10余次,色白而短,淋瀝不盡年余,伴見精神萎靡,面色黛黑,少腹冷痛,舌淡苔白,脈沈細。前醫用補腎法治療,月余未見好轉。3月25日下午3時許,突感 *** 抽吸樣疼痛,逐漸加重,呼痛聲不絕,精神恐慌,面色蒼白,額頭冷汗滲出,手足冰涼。其妻壹手握住患者 *** ,壹手握住陰囊,用力往外拉扯。舌淡苔白,脈沈伏不現。筆者令其妻松開手,見患者 *** 短小,僅寸許,陰囊團縮,小如雞卵, *** 和陰囊呈陣發性向腹中收宿,每收縮1次,病人即呼痛1次。證為"陰縮"。囑服蘇合香丸2粒,先以1粒,令病人嚼碎吞服,5分鐘後,少腹轉溫, *** 抽搐停止,疼痛亦止,隨即陰囊皮膚松弛, *** 外挺,恢復原狀。次日上午復診,病人 *** 無不適感。囑其將剩余1粒照服,以鞏固療效。
④木薯中毒《廣東醫學》(1966;1:15):劉某之子,壹為7歲,壹為10歲,二孩乘家長外出,***煮未去毒的木薯同食。飽食後,至黃昏時,突覺發冷、頭暈、胸悶、嘔吐,其家長收工回家,始發覺是木薯中毒。當天晚上邀我們醫生2人前往搶救。壹因嘔吐較多,中毒較淺,當時除給予鹽湯探吐.使之繼續吐水壹些清涎外,復磨服蘇合香丸2枚,即安然無事。另壹病孩因食木薯較多,中毒較重,當時已肢冷,脈伏,手足微抽,面青、唇紺,鼻扇,氣促,呈半昏迷狀態,情況十分嚴重。當即註射可拉明壹支急救。註射後,情況未見好轉。復以針刺人中穴,反復行針數次,雖有功效,但是未脫離危險。因山區交通不便,離城市較遠,購藥較難。後來細辨其表現癥狀.屬痰厥氣閉的寒證,根據中醫辨證施治的原則,即用溫開水磨蘇合香丸1枚灌服,邊磨邊灌。服1丸後,其氣即順,效果十分顯著,迅即溫回脈復,神態安和,語言亦甚清楚,再無中毒證狀。為著確保病孩安全,使再服蘇合香丸1枚,送韶關市人民醫院治療。在送院途中(約3壹4小時)病孩精神安和無異,翌晨回家壹切如常人。
⑤吐血《上海中醫藥雜誌》(1986;7:26):壹病人,素有咳嗽宿疾,性情憂郁寡歡,1日暴怒後咳嗆吐紅,胸悶脅痛,治以清肺寧嗽,涼血止紅,但咳不止,血不寧。因思吐紅乃木郁化火、氣逆動血而致。木郁不達,氣火不平,血何以歸經?郁甚者,僅以疏肝,力怯難暢,必投香竄,氣雄易通,故投以蘇合香丸1粒,辛香宣達,解郁疏氣,再配以肅肺降氣之品,藥後竟獲良效。此法古有記載或可佐證,如《世醫得效方》失血門即有以"蘇合香丸治因氣作衄,或吐嘔血"的載述;《蘇沈良方》有謝執方壹案,"嘔血甚久,遂奄奄而絕,羸敗己久,手足都冷,鼻息皆絕","研蘇合香丸灌之,盡半兩遂安"。
⑥膽道蛔蟲《陜西中醫》(1985;7:322):用蘇合香丸治療膽道蛔蟲病9例,獲得滿意療效。每服1丸,1日2至3次,溫水送下,服藥間隔時間為4至5小時。服藥後劇痛30至60分鐘內癥狀消失或緩解者,壹般用藥不超過3丸為療效好。顯效:服藥1至2丸後,癥狀與體征消失,兩天以上不復發者6例,占66.7%;有效:服藥3丸後,癥狀與體征基本消失,兩天內有復發者2例,占22.3%;無效:服藥後,癥狀體征稍有好轉,1日內復發3次以上者。總有效率89%。
⑦過敏性鼻炎《吉林中醫藥》(1986;6:17):王某某,男,45歲,工人,1985年11月26日就診。兩年前曾在某醫院五官科確診為過敏性鼻炎。每遇寒冷氣候時則出現鼻塞流涕、噴嚏、頭痛流淚、反復發作,近日因氣候變化癥狀加重,經西藥對癥治療,效果不顯而轉中醫診治。證見鼻塞聲重,噴嚏流涕,頭痛,舌苔薄白,脈浮緊。診為:鼻淵(寒閉型),治宜辛溫芳香開竅,藥用蘇合香丸,囑其早、午、晚各服1丸,經服40丸病愈,1年後追訪未見復發。
4.8 附註①安息香丸(《中藏經》卷下)。②蘇合香丸(《蘇沈良方》卷五)。③乞力伽丸(《普濟方》卷二三七)。④蘇合丸(《赤水玄珠》卷四)。
4.9 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