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戰國策主要寫的是什麽內容

戰國策主要寫的是什麽內容

《戰國策》是戰國至秦漢間縱橫家說辭和權變故事的匯編,它反映了戰國至秦漢時的社會風貌和各國政治、經濟、軍事、外交的重大活動,生動記載了縱橫家們的機智善辯、聰明智慧,使人如臨其境,如聞其聲.

創作背景

《戰國策》也稱《國策》,相傳原本由戰國時期各國史官或策士輯錄.它的主要內容,是記載戰國時期策士遊說諸侯、國君的活動和說辭,以及他們相互辯論駁訐時所表現出來的政治軍事見解,所提出的各種鬥爭策略.

關於《戰國策》的作者,近人有不少考證.羅根澤、金德建等主張是西漢初年的蒯通.蒯通系秦漢之際縱橫家,曾勸說範陽令歸降陳勝起義軍,又建議韓信(?~前196年)攻取齊地,勸韓信背叛劉邦(公元前210~前188)而自立,漢惠帝(公元前256~前195年)時為丞相曹參賓客,著有《雋永》八十壹篇.20世紀70年代初,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帛書《戰國縱橫家書》,對於考證《戰國策》的作者,又提供了新的思路.該書許多部分與《戰國策》相同或類似,但體例詳略不壹,而以記載蘇秦壹生的言論為主,很可能是《漢書·藝文誌》中提到的《蘇子》壹書的輯錄.但該書的最後壹部分,又為各種遊說故事的輯錄,大都與《戰國策》同,而全書的最後年限則為秦國攻楚,似成書於秦漢之際.這樣,對於《戰國策》成書於蒯通的說法,又增加了壹層迷霧.

劉向編定的《戰國策》33篇,分為12國,是為古本.但因其中雜有縱橫陰謀之術,為儒家所排斥,所以傳誦較少,容易殘缺.到了宋代,曾鞏校補過,他編訂的《戰國策》是為今本,湊足了劉向古本的篇數.

作品縮寫

今本《戰國策》的篇目***有33篇,486章.《西周策》1篇,分為17章;《東周策》1篇,分為22章;《秦策》5篇,分為64章;《齊策》6篇,分為57章;《楚策》4篇,分為52章;《趙策》4篇,分為66章;《魏策》4篇,分為81章;《韓策》3篇,分為69章;《燕策》3篇,分為34章;《宋衛策》1篇,分為14章;《中山策》1篇,分為10章.這是元朝泰定二年(1325年),由東陽人吳師道依據曾鞏校補本而訂定的.吳師道所著《戰國策校註》通行至今,另有宋人鮑彪改變原書次序做新註,近人金正煒有《戰國策補釋》.東漢高誘曾為舊本《戰國策》做註,今殘缺.1973年,湖南長沙馬王堆出土西漢帛書,記述戰國時事,定名《戰國縱橫家書》,與《戰國策》內容相似,可補今本《戰國策》之訛誤與不足.

《戰國策》的絕大多數文章中,都體現了民本思想.作為兩千多年以前的古籍,這壹點是相當可貴的.《趙威後問齊使》(《齊策四》)中的趙威後,把“民”的地位提高到國君之上.《鄒忌諷齊王納諫》(《齊策壹》)中說,由於齊威王聽取人民群眾的意見,齊國大治,“燕、趙、韓、魏聞之,皆朝於齊”.《馮諼客孟嘗君》(《齊策四》)中的策士馮諼,為孟嘗君“焚券”、“市義”,贏得“民稱萬歲”,孟嘗君因此能以區區薛地作為避難免死的安樂之“窟”.《中山策》中有壹篇《昭王既息民繕兵》,則是從反面說明民心的重要性:長平之戰,秦軍白起大破趙軍,可是後來當昭王再次命他攻趙時,他不肯去.他說:“今秦破趙軍於長平,不遂以時乘其震懼而滅之,畏而釋之,養孤長幼以益其眾,繕治兵甲以益其強,增城浚地以益其固.主折節以下其臣,臣推體以下死士.至於平原君之屬,皆令妻妾補縫於行伍之間.臣人壹心,上下同力,猶勾踐困於會稽之時也.”因此,他斷定“兵出無功”,“臣見其害,未睹其利”.

對傾慕正義、蔑視王侯、敢於反抗強暴的義俠、高士等英雄人物,《戰國策》予以歌頌.例如面對齊宣王不願進前“趨勢”的顏■,他不但敢於直斥“王前”,而且公然宣稱“士貴耳,王者不貴”,“生王之頭,曾不若死士之壟也”(《齊策四》).又如身為壹介布衣之士的魯仲連,發誓寧願“赴東海而死”,也不忍做暴秦的臣民(《趙策三》).荊軻、聶政等人物,扶植正義,疾惡如仇,為被淩辱者復仇,勇於獻身.還有壹些“濟弱扶困”、反對侵略的人物,如說服燕趙兩國出兵救魏的孟嘗君、諫止魏王與秦攻韓的信陵君、不惜“百舍重繭”折服楚王、免除戰禍的墨子等.對於這些人物的高誌潔行,《戰國策》都給予充分的肯定和高度的贊揚.

《戰國策》體現了器重賢能、珍惜人才、崇尚智謀和智巧的思想.齊宣王采納王鬥的意見,“舉士五人任官,齊國大治”(《齊策四》);秦孝公以商鞅為相,實行變法,壹年時間,就“道不拾遺,民不妄取,兵革大強,諸侯畏懼”(《秦策壹》).《戰國策》不僅對這些歷史上有重大影響的高才奇能給予贊揚,而且對壹些在某些事上能出“奇策異智”或在某壹方面有壹技之長的人,不論出身尊卑,不問職業貴賤,也同樣予以肯定,體現了“不取其汙?不聽其非,察其為己用”的進步觀點.如姚賈原本是梁國壹個看門人的兒子,又有偷盜行為,因為他很會外交,秦王就任他為外交官.他為秦國解除了壹場被四個國家攻伐的危機.又如《蘇子謂楚王》(《楚策三》)、《汗明見春申君》(《楚策四》)等篇,也都從不同角度說明了識才、惜才、容才、任才的重要.

妙語背誦

《戰國策》的這些思想性與它的藝術性是分不開的.藝術性的主要表現有:

(壹)論點明確,方法周密,邏輯性強.例如《莊辛論幸臣》(《楚策四》)壹文中,開始敘述襄王沈迷聲色,拒絕莊辛的勸誡,終招亡國之禍.這是用事實表明全書的中心論點:只圖眼前享樂,喪失警惕,必將導致後患.接著就展開正面的論證,證實這壹論點的必然性、普遍性、真理性.論證過程中,不是抽象的說理,而是用比喻性的具體形象作為論據說服襄王.從生物界微小的蜻蛉,到較大的黃雀,由黃雀到更大的黃鶻.平時這些蟲鳥們自由飛翔,悠遊自樂,自以為與人無爭,不會有什麽災禍.殊不知,就在它們自鳴得意的時候,身旁卻隱伏著殺機,最後終於不免死亡的厄運.無知的生物如此,何況人類,更何況淩駕萬乘的壹國之主呢!接著又舉出人事中的蔡靈侯之事,從而聯系到襄王.從生物到人類,由小到大,壹層深似壹層,壹步緊迫壹步,深刻有力,使得襄王不得不為之變色,渾身發抖.形象而生動的比喻,嚴密而自然的邏輯推理,使論據顯得分外結實有力,說服力強.像這樣典範性的策論文,在《戰國策》中很多,如《樓緩虞卿論割地略秦》(《趙策三》)、《蘇秦以合縱說趙》(《趙策二》)、《張儀以連橫說秦》(《秦策壹》)、《司馬錯論伐楚》(《秦策壹》)等,分析形勢,了如指掌;權衡得失,則尺寸較計.

(二)形象地描寫錯綜復雜的歷史事件,結構完整,情節曲折、生動有趣,故事性強.打開壹部《戰國策》,497篇,幾乎每壹篇都是壹個故事.《聶政刺韓傀》(《韓策二》)的故事,先寫韓臣嚴遂與宰相韓傀的仇隙,嚴遂欲求壹位可替自己報仇的人,以此交待故事的起因.接著寫嚴遂在齊國“陰交聶政”,但因母親尚在,聶政不敢以身許人,拒絕了嚴遂的請求.故事至此為之跌宕.作者又寫了聶母去世,聶政感念舊遇,只身仗劍,刺殺了韓傀.故事似要結束,卻又由聶政死時“皮面抉眼”的情節引出另壹個人物——聶■.韓國統治者不惜懸賞千金以征求認領屍體的人的情節、聶■不惜聲明自殺於屍下的情節,與上面“皮面抉眼”的情節,既連貫自然,又呼應合拍.結尾壹段,是東方各國聽到這個故事的反應及作者的評論,也是對兩個英雄人物的贊揚.故事有始有終,有起有伏,事件脈絡清楚,彼此配合默契,構成了壹個故事性極強的藝術整體.其他像《荊軻刺秦王》(《燕策三》)、《呂不韋相秦》(《秦策五》)、《蘇秦止孟嘗君入秦》(《齊策三》)、《慎子告襄王三計並用》(《楚策二》)、《不死之藥》(《楚策四》)等,或贊揚美善,或暴露醜惡,或寫智巧解患,或寫妙語解頤,無不風趣橫生,娓娓動聽,引人入勝.

(三)刻畫出性格不同的歷史人物形象.如蘇秦和張儀都是能言善辯的策士,為了追逐“富貴卿相”,詐變反復是它們的***同特點.然而蘇秦的刻苦、自信與張儀的陰毒、無賴,畢竟不同.前者多少讓人同情,後者只讓人憎惡.荊軻與聶政,同是重義輕生的勇士,但荊軻的沈著機智、倔強又帶點冷漠的個性,與聶政的孝順、忠誠、爽直而又勇於決斷的性格,顯然又有所區別.其他如頭腦冷靜敏銳、善於觀察分析的鄒忌、蔚然排憂解難而無所求的魯仲連、善於利用矛盾以解決矛盾的馮諼、機智老練又風趣活潑的觸龍等,以及秦宣太後、呂不韋、楚懷王等形象,在《戰國策》中都被刻畫得栩栩如生,給讀者以如聞其語、如見其人的感覺.

(四)《戰國策》語言流暢犀利,筆調辛辣,善於將寓言故事巧妙地穿插於文中,用以說明抽象的道理,闡述自己的論點,是論辯文的典範.其中很多寓言和比喻後來成了著名的典故,如畫蛇添足、狐假虎威、驚弓之鳥、南轅北轍、鷸蚌相爭等.

關鍵知識點

《戰國策》有很高的史學價值,尤其是劉向編校成書的古本,在中國古代史上曾占有很重要的史料地位.《戰國策》是繼《春秋》之後,迄楚漢之起,***245年的歷史記載.如果從楚漢起事之年算起,即從秦二世元年(前209年)上推245年,正好是周貞定王十六年(前453年),韓、趙、魏三家分晉為其始.在《左傳》、《國語》之後,《楚漢春秋》、《秦楚之際》之前,這中間245年的史料空白,主要靠《戰國策》來填補.《戰國策》保存了許多珍貴史料,如西周君、東周君二國的情況,楚幽王為春申君之後,郭開讒李牧,呂不韋立子楚,嫪■亂秦宮等,都是獨家占有之史料,是司馬遷修《史記》取材的惟壹史料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