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ái bù gǔ shé
2 英文參考fracture of malleolus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3 概述踝部骨折(fracture of malleolus[1])為病名[2]。是指以局部腫脹嚴重,有瘀血斑,劇痛和壓痛為主要表現的脛、腓骨下端和距骨組成的踝關節部的骨折[2][1]。
踝關節的關節面比髖、膝關節的關節面小,擔負但的重量與活動卻很大,故易發生損傷。占全身骨折的3.83%。多見於青少年。
4 診斷局部腫脹、壓痛和功能障礙。診斷時,首先應根據外傷史和臨床癥狀以及 X 線片顯示的骨折類型,分析造成損傷的機制。
5 治療措施
踝關節面比髖、膝關節面積小,但其承受的體重卻大於髖膝關節,而踝關節接近地面,作用於踝關節的承重應力無法得到緩沖,因此對踝關節骨折的治療較其他部位要求更高,踝關節骨折解剖復位的重要性越來越被人們所認識,骨折後如果關節面稍有不平或關節間隙稍有增寬,均可發生創傷性關節炎。無論哪種類型骨折的治療,均要求脛骨下端即踝關節與距骨體的鞍狀關節面吻合壹致,而且要求內、外踝恢復其正常生理斜度,以適應距骨後上窄、前下寬形態。
5.1 無移位骨折用小腿石膏固定踝關節背伸 90°中立位,1~2周待腫脹消褪石膏松動後,可更換壹次,石膏固定時間壹般為6~8周。
5.2 有移位骨折 5.2.1 1.手法復位外固定手法復位的原則是采取與受傷機制相反的方向,手法推壓移位的骨塊使之復位。如為外翻骨折則采取內翻的姿勢,足部保持在90°背伸位,同時用兩手擠壓兩踝使之復位。骨折復位後,小腿石膏固定6~8周。
5.2.2 2.手術復位內固定踝關節骨折的治療,應要求解剖復位,對手法復位不能達到治療要求者,仍多主張手術治療。
5.2.2.1 (1)適應證a. 手法復位失敗者;
b.內翻骨折,內踝骨折塊較大,波及脛骨下關節面 1/2以上者;
c.外翻外旋型內踝撕脫骨折,尤其內踝有軟組織嵌入;
d.脛骨下關節面前緣大骨折塊;
e.後踝骨折手法復位失敗者;
f.三踝骨折;
g.陳舊性骨折,繼發創傷關節炎,影響功能者。
5.2.2.2 (2)手術原則壹般原則為:a.踝穴要求解剖對位;
b.內固定必須堅強,以便早期功能鍛煉;
c.須徹底清除關節內骨與軟骨碎片;
d. 手術應盡早施行。
5.2.2.3 (3)對不同部位骨折采用的方法a.內踝撕脫骨折:用螺絲釘固定即可,如螺絲釘達不到固定要求,可用克氏針與鋼絲行“8”字張力帶加壓固定。
b.外踝骨折:可用螺絲釘固定,如腓骨骨折面高於下脛腓聯合以及骨折面呈斜行者,可用鋼板或加壓鋼板固定。
c. 後踝骨折波及脛骨下端關節面的 1/4 或 1/3,手法復位較為困難且不穩定,壹般應開放復位,螺絲釘內固定。
d.Dupuytren骨折:可用骨栓橫行固定下脛腓關節,並同時修補三角韌帶。
6 病因學 6.1 內翻(內收)型骨折可分III度。
I度:單純內踝骨折,骨折緣由脛骨下關節面斜上內上,接近垂直方向。
II度:暴力較大,內踝發生撞擊骨折的同時,外踝發生撕脫骨折,稱雙踝骨折。
III度:暴力較大,在內外踝骨折同時距骨向後撞擊脛骨後緣,發生後踝骨折(三踝骨折)。
6.2 外翻(外展)型骨折按骨折程度可分為III度。
I度:單純內踝撕脫骨折,骨折線呈橫行或短斜行,骨折面呈冠狀,多不移位。
II度:暴力繼續作用,距骨體向外踝撞擊,發生外踝斜行骨折,即雙踝骨折。如果內踝骨折的同時脛腓下韌帶斷裂,可以發生脛腓骨下端分離,此時距骨向外移位,可在腓骨下端相當於聯合韌帶上方,形成扭轉外力,造成腓骨下1/3 或中 1/3 骨折,稱為Dupuytren 骨折。
III度:暴力過大,距骨撞擊脛骨下關節面後緣,發生後踝骨折,即三踝骨折。
6.3 外旋骨折發生在小腿不動足部強力外旋,或足不動小腿強力內轉時,距骨體的前外側擠壓外踝前內側,造成腓骨下端斜行或螺旋形骨折亦可分成III 度。
I度:骨折移位較少,如有移位,其遠骨折端為向外,向後並向外旋轉。
II度:暴力較大,發生內側付韌帶斷裂或發生內踝撕脫骨折,即雙踝骨折。
III度:強大暴力,距骨向外側移位,並向外旋轉,撞擊後踝,發生三踝骨折。
6.4 縱向擠壓骨折高處墜落,足跟垂直落地時,可致脛骨前緣骨折,伴踝關節向前脫位。如果暴力過大,可造成脛骨下關節面粉碎骨折。
凡嚴重外傷,發生三踝骨折時,踝關節完全失去穩定性並發生顯著脫位,稱為Pott 骨折。
7 並發癥創傷性關節炎
8 關於骨折骨折(fracture[1])為病名[3]。是指骨的完整性或連續性受到破壞所引起的,以疼痛、腫脹、青紫、功能障礙、畸形及骨擦音等為主要表現的疾病[1]。見《外臺秘要》卷二十九。骨折又名折骨、折傷、傷折、折瘍[3]。
8.1 病因病機因外力、肌肉拉力或骨病導致[3]。
8.2 癥狀壹般有截斷、碎斷或斜斷[3]。傷部可有瘀血、腫痛、錯位、畸形、骨聲、軸心叩擊痛、異常活動及功能障礙等[3]。如因骨本身患結核、骨髓炎及骨瘤等病變,每遇輕度外力碰撞而發生骨折的稱病理性骨折[3]。
8.3 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