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選 王延壽》曰:“伏羲鱗身,女媧蛇軀。”又有《後漢書人表考》卷二引《春秋世普》曰:“華胥生男子為伏羲,生女子為女媧。”此外,苗族有“伏哥伏妹治人煙”傳說,布依族、瑤族均有“伏羲兄妹”傳說。
“敦煌遺書《天地開辟以來帝王紀》中有伏羲、女媧有關的神話記載。”這是迄今為止,伏羲、女媧兄妹配偶型洪水神話在我國古籍中最早的文字記載。
在敦煌遺書中,有題為《天地開辟以來帝王紀》的問答體殘卷四件。其中有壹本僅缺開頭數十字,相對比較完整,而有些殘缺十分嚴重,無首無尾,字數較少。以其中壹本為底本,與其余三件寫本殘卷中有關伏羲、女媧兄妹配偶型洪水神話相互參證校對,並改正其中明顯的錯別字,即形成三段比較重要的文字:
(1)復遙百劫,人民轉多,食不可足,遂相欺奪。強者得多,弱者得少,地肥神聖,化為草棘。人民饑困,遞相食噉,天知此惡,即下洪水蕩除,萬人死盡,唯有伏羲得存其命,進稱天皇承後。”
(2)“爾時人民死,惟有伏羲、女媧兄妹二人衣龍上天,得存其命。恐絕人種,即為夫婦。”
(3)“伏羲、女媧因為父母而生,為遭水災,人民死盡,兄妹二人,依龍上天,得存其命。見天下荒亂,惟金崗天神教言可行陰陽,遂相羞恥,即入昆侖山藏身,伏羲在左巡行,女媧在右巡行,契許相逢則為夫婦,天遣和合,亦爾相知。伏羲用樹葉覆面,女媧用蘆花遮面,***為夫妻。今人交禮戴昌妝花,因此而起。懷娠日月充滿,遂生壹百二十子,各認壹姓。六十子恭慈孝順,見今日天漢是也;六十子不孝義,走入叢野之中,羌敵[六]巴蜀是也,故曰得續人位。”
伏羲(生卒年不詳),風姓,燧人氏之子。 《史記》中稱伏犧,又寫作宓羲、庖犧、包犧、伏戲,亦稱犧皇、皇羲、太昊,又稱青帝,是五天帝之壹。傳說其生於成紀,壹說生於仇夷。 所處時代約為新石器時代早期。
伏羲是古代傳說裏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是中國古籍中記載的最早的王之壹,是中國醫藥鼻祖之壹。相傳伏羲人首蛇身,與女媧兄妹相婚,生兒育女,他根據天地萬物的變化,發明創造了占蔔八卦,創造文字結束了“結繩記事”的歷史。他又結繩為網,用來捕鳥打獵,並教會了人們漁獵的方法,發明了瑟,創作了曲子。伏羲稱王壹百壹十壹年以後去世,留下了大量關於伏羲的神話傳說。
女媧:中國上古神話中的創世女神 。又稱媧皇,女陰娘娘,史記女媧氏,是華夏民族人文先始,福佑社稷之正神。 相傳女媧造人,壹日中七十化變,以黃泥仿照自己摶土造人,創造人類社會並建立婚姻制度;後因世間天塌地陷,於是熔彩石以補蒼天,斬鱉足以立四極,留下了女媧補天的神話傳說。
女媧不但是補天救世的英雌和摶土造人的女神,還是壹個創造萬物的自然之神,神通廣大化生萬物 ,每天至少能創造出七十樣東西 。她開世造物,因此被稱為大地之母 ,是被民間廣泛而又長久崇拜的創世神和始母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