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誰知道武威歷史的資料,詳細壹點的!?

誰知道武威歷史的資料,詳細壹點的!?

[編輯此段]武威概況

武威市位於甘肅省中部,河西走廊東端,東臨蘭州,西接金昌,南依祁連山,北靠騰格裏沙漠。總面積33249平方公裏。到2003年底,總人口為65438+93.45萬人。市人民政府設在涼州區,郵政編碼:733000。行政區劃代碼:620600。區號:0935。

武威古稱涼州,六朝時前涼、後涼、南涼、北涼。唐初的都城大良就建在這裏,後來又是縣、州、府機關所在地。它是古代中原與西域經濟文化交流的重鎮,是“絲綢之路”的壹個關隘,壹度成為北方的佛教中心。著名的涼州詞、曲、西涼樂、西涼詞都是在這裏形成和發展的。文物古跡有黃娘娘臺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唐代大雲寺銅鐘、海滄寺、落石塔、文廟、鐘樓、雷臺寺、碑刻等。雷臺漢墓出土的青銅奔馬是國寶級文物。

武威被譽為“中國旅遊符號之都”、“中國葡萄酒之鄉”、“西藏屬於祖國的歷史見證”、“世界白牦牛唯壹產地”。1986被國務院命名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和對外開放城市。2001年5月,經國務院批準設市。2002年,被命名為省級衛生城市。

[編輯本段]地理位置

武威位於北緯37度23分至38度12分,東經101度59分至103度23分,位於甘肅省西部河西走廊東端。南面是雄偉的祁連山,東北面是遼闊的騰格裏沙漠。中部走廊平原東至咽喉沖山的古浪峽,西至永昌縣東大河洪範的戈壁灘,北以北沙河、永昌、民勤縣為界。具有“壹線接大漠,五郡控咽喉”的戰略地理優勢。

[編輯此段]少數民族人口

武威市總人口193.45萬,市區人口50.96萬。其中涼州區總人口98萬,民勤縣總人口28萬,古浪縣總人口38萬,天祝藏族自治縣總人口22萬。武威市土族集中在天祝藏族自治縣,總人口11837。武威自古以來就是絲綢之路的重要商埠,有漢、回、蒙、土等38個民族。天祝藏族自稱“華熱哇”,意為英雄部落的人。據藏族民間傳說,很久以前,有兩個藏族兄弟住在巴顏喀拉的大雪山下,他們的哥哥叫阿秀,弟弟叫華秀,都是部落首領。由於天災人禍,他們率部全部離開家鄉,居住在安多藏區北部。弟弟華秀率領的部落最終定居在大通河流域,世代繁衍,成為今天的“華銳”。

據藏漢史書記載,公元7世紀下半葉,吐蕃王朝在青藏高原迅速崛起後迅速擴張。其中壹個非常勇敢,擅長戰鬥。他們占領河西長達190多年。因為他們沒有收到西藏國王返回的命令,他們不得不去袖手旁觀等待命令。久而久之,他們由軍轉民,進入了祁連山。他們憑借自己的勇敢、堅韌和勤勞的智慧,最終在極其復雜的社會和自然環境中生存下來,逐漸形成了今天的天祝藏族。從民間傳說和歷史記載可以看出,天祝藏族是從外地遷徙過來的,即天祝藏族起源於吐蕃,與古羌人關系不大。

[編輯本段]行政區劃

截至2005年6月5438+2月31,武威轄1個市轄區(涼州區)、2個縣(民勤縣、古浪縣)、1個自治縣(天祝藏族)。鄉鎮政府116個,其中鄉鎮政府41個。

武威面積33249平方公裏,人口65438+87萬(2004年)。

涼州區面積5081平方公裏,人口98萬。郵政編碼是733000。區人民政府駐東大街。

民勤縣面積16016平方公裏,人口29萬。郵政編碼是733300。縣人民政府駐三壘鎮。

古浪縣面積5287平方公裏,人口39萬。郵政編碼是733100。縣人民政府駐古浪鎮。

天祝藏族自治縣面積6865平方公裏,人口21萬。郵政編碼是733200。自治縣人民政府駐華藏寺鎮。

*此處各分部的地理名稱截至2005年6月5日至2005年2月5日;面積和人口數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2006年),人口截至

2004年底。*

[編輯此段]歷史文化

武威歷史悠久,源遠流長。這是古絲綢之路上的壹個重要城鎮。早在5000年前這裏就有人類活動。公元前121年,漢武帝派驃騎將軍霍去病出征河西,大敗匈奴,因其武功蓋世而得名。自漢武帝開辟河西四郡以來,歷代都在此設郡置宅。東晉十六國時期,前涼、後涼、南涼、北涼和隋末的大良政權先後在此建都,成為長安以西的大都市、中西交通的咽喉、絲綢之路的重鎮和民族融合的大熔爐。悠久的歷史孕育了燦爛的無梁文化、西夏文化、佛教文化和民族民間地域文化,名勝古跡眾多,文化底蘊豐厚。是甘肅省文物城市。現有文物保護單位543處,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5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58處,館藏文物47000余件,其中國寶3件,壹級文物177件,二級文物346件,三級文物758件。突出特點是“壹馬”(銅奔馬)和“壹碑”(西夏銅奔馬是中國的旅遊標誌,被譽為“古典藝術的最高峰”;西夏碑是壹件獨特的稀世珍品,是我國研究西夏歷史的不可多得的資料。白塔寺是元代闊端王子與藏傳佛教領袖薩班舉行“涼州聯盟”的地方,是西藏正式納入中國版圖的歷史見證。天臺山石窟被譽為中國“石窟之祖”,是中國早期石窟藝術的傑出代表。老紫塔是三藏大師鳩摩羅什講經的地方。鳩摩羅什被稱為中國古代四大佛經翻譯家之首,被譽為佛經翻譯大師。文廟是中國三大文廟之壹,規模“雄偉壯麗”,是“龍遊書院之冠”。同時擁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個,省級自然保護區3個。雪域高原、綠洲風光、大漠戈壁等自然景觀與歷史文化相得益彰,具有很高的文化旅遊價值。

[編輯本段]資源與環境

氣候情況

武威地區屬於典型的大陸性氣候。年平均氣溫7.8度,降水量60-610 mm,蒸發量1400-3010 mm,日照時數2200-3030小時,無霜期85-165天。南部祁連山,海拔2100-4800米,氣候涼爽,降水豐富,林草豐茂,對發展林業和畜牧業十分有利,出產高山細毛羊、白牦牛和羌活、秦艽、冬蟲夏草、鹿茸、麝香、牛黃等國內外知名中藥材。中原綠洲,海拔1450-2100米,地勢平坦,土地肥沃,日照充足,農業發達,是全省乃至全國重要的糧油果蔬生產基地。北部荒漠區海拔約1300m,盛產灘羊、駱駝、紅柳、發菜、米沙等數十種沙生植物,甘草、鎖陽等10多種中藥材,資源開發前景廣闊。全區形成了釀造、冶金、煤炭、建材、化工、紡織、醫藥、食品、糧油加工等工業和國有、集體、鄉鎮、私營、股份制、外資等多種所有制經濟並存的工業體系。各類企業29000多家,主要產品2000多種。培育了壹批名優新特產品,其中皇臺系列酒、杜亮系列酒等16個品牌獲得甘肅省名牌產品稱號;皇臺系列酒、莫高牌幹紅(白)酒、小蕓牌熏醋榮獲“龍貨精品”稱號;熏醋、酒精、祖師麻膏、麻紗、“權威”毛衣、地毯、碳酸鈣等100多項產品分別獲得國家優、部優、省優稱號。輕工、食品、紡織、化工、冶金、建材等行業主要產品生產能力快速增長,初步形成地方工業支柱。甘肅皇臺實業(集團)有限公司、甘肅武威酒業(集團)有限公司、甘肅榮華實業(集團)有限公司、甘肅華藏冶金集團、甘肅武威愛雅紡織有限公司、甘肅尹吾建材集團等骨幹企業形成了壹定的品牌規模經濟優勢。

土壤和水條件

區內河流分布廣泛,南部祁連山冰川為天然固體水庫,平均水資源量654.38+0.565.438+0.63億立方米(不含地下水重復量)。區內各類中小型水庫、塘壩總庫容2.35億立方米,基本能滿足工農業生產和城市生活用水需要。全區土地面積占全省的7.32%。其中耕地面積389萬畝,經濟林面積21.0萬畝,森林面積490多萬畝,森林覆蓋率1.1.48%,可利用天然草地面積3553萬畝。土地資源未利用面積大,占全區土地總面積的46.9%。獨特的光熱條件和土壤特性使發展節水經濟型農業具有廣闊的前景。

農產品資源

該區是我國重要的商品糧油基地,也是全省果蔬和肉類養殖生產基地。農畜土特產豐富,農作物品種400多種,林木品種79種,畜禽26種,中草藥250多種。白瓜、黃河蜜瓜、大盤瓜子享譽全國,遠銷東南亞及港澳臺地區。無殼瓜子、天祝白牦牛,天下無雙;蔬菜生產規模不斷擴大,銷售網絡覆蓋西北五省,部分出口獨聯體等國家;釀造葡萄種植有天然優勢,可與世界聞名的法國波爾多和勃艮第相媲美。啤酒大麥、玉米、釀酒葡萄、瘦肉型豬等種植養殖基地初具規模;糧油、肉類、果蔬、大型瓜子、紅棗等產品已形成批量,產品深加工開發前景十分誘人。

礦產資源

這個地區礦產資源豐富。9大類31種礦產,約占全省已發現礦產的23%。有超過65,438+060個礦點和65,438+05種已探明儲量的礦產。其中鈦鐵礦和石墨為我國超大型礦種,儲量分別超過600萬噸和400萬噸。西北地區以石灰石、石膏、芒硝、花崗巖、煤炭等非金屬和能源燃料資源為主,其中煤炭探明儲量654.38+0.68億噸,油頁巖2.48億噸,芒硝773萬噸,石灰石654.38+0.65+0.7億噸,石膏654.38+0.4億噸。由於地質勘探程度低,綜合開發利用率低。

[編輯此段]經濟社會

科技、教育和社會事業加快發展,人才開發力度加大。近年來,國家在西部地區安排了2100多個科技開發項目,建設了18個科研基地,支持了230個高技術產業化示範項目。安排7000多所農村中小學危房改造,支持建設240多所縣級職教中心、中專、技校,重點建設25所高校基礎設施、152所高校計算機校園網、500多所縣級優質普通高中、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示範工程。支持西部地區建設260家貧困縣醫院、800多家疾控機構、290多家血站和血液中心,配備1190多輛計劃生育流動服務車、770多輛流動醫療車、6萬多臺廣播電視接收裝置和壹批基層文化設施。中央國家機關加大了對西部地區幹部的培訓力度,與西部地區交流幹部的數量有所增加。僅2003年就有17名省部級幹部,220名局級幹部到西部地區掛職。454名西部地區和少數民族幹部赴中央國家機關和東部地區掛職鍛煉。中組部、共青團中央、教育部等組織實施了博士服務團、大學生誌願服務西部等活動。

近三年來,全市國民經濟年均增長10%以上。2003年國內生產總值達到90065438+億元,其中:第壹產業27.73億元;第二產業30.06億元;第三產業32.22億元,居全省第五位。大口徑財政收入4.9億元,壹般預算收入2.67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34.78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5253元。糧食總產量95.49萬噸,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2291元。社會消費品零售額231.1億元。

[編輯本段]發展優勢

武威物產豐富,人傑地靈,人傑地靈,經濟社會發展比較優勢明顯。

壹是區位優勢明顯。武威地處亞歐大陸橋咽喉,蘭新線、包蘭線、包中原線交匯處,蘭州、西寧、銀川經濟發展三角的重心,西隴海蘭新線經濟帶的中心。蘭新鐵路、甘烏鐵路、312國道貫穿全境,有西北最大的鐵路編組站吳楠站、西氣東輸工程和亞洲最長的鐵路隧道五角隧道,公路交通便利。該市流動人口眾多,市場活躍,商埠氛圍濃厚,是甘肅省較為繁華的商貿集散地。

二是農業資源豐富。武威地處青藏、黃土、蒙新高原的交匯處。自古以來就是“桑樹密布”的沃土。該市地勢平坦,光熱土壤資源豐富。全市耕地面積391萬畝,未開發土地面積2470萬畝,可利用天然草地3553萬畝。日照時間長,晝夜溫差大,農副產品分布廣,品種多,品質優。是國家商品糧基地、全省瓜果蔬菜基地和肉類養殖生產基地。也是公認的綠色食品最佳產地。目前,已基本建成六大農業產業化基地,其中加工玉米80萬畝,商品蔬菜40萬畝,優質瓜果30萬畝,養殖制種50萬畝,釀酒葡萄和畜產品8萬畝。民勤黃河蜜瓜、黑瓜子、天祝白牦牛享譽全國,全市無公害蔬菜遠銷近20個省市。尤其是最適合發展釀酒葡萄的地方,產量占全省的65%。著名詩人王翰的千古絕唱《涼州詞》“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醉臥沙上,君不笑,自古幾番戰。”是中國葡萄酒之鄉武威涼州的歷史寫照。

第三,具有發展食品工業的獨特優勢。依托豐富的農副產品資源,形成了以玉米澱粉、釀造、面粉、醋、醫藥、肉類等加工業為主的食品工業體系。葡萄酒年生產能力達到2.3萬噸,占甘肅省的72%。啤酒年生產能力達到8萬噸,占全省的33%;玉米加工能力居全國第三,益民熏醋是全國三大名醋之壹,黃羊鎮是西部最大的面粉加工基地。培育出莫高幹紅、皇臺幹紅、小蕓熏醋、羚羊粉、榮華味精、榮華澱粉、西涼啤酒等16種國家和省名牌產品,甘肅省三大精品,其中莫高幹紅、幹白葡萄酒獲得國家優質產品。皇臺、榮華、莫高已經上市,西涼已經獲批上市。四是礦藏比較豐富。我國礦產資源種類多,儲量大。著名礦種100余種,30余種,其中15種已探明儲量。鈦鐵、石墨、石灰石等礦產品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輕化、紡織、冶金、建材已形成壹定規模。

[編輯本段]交通狀況

鐵路:蘭新鐵路、甘(寧夏甘棠)-武(武威)鐵路,主要車站有:武威南、武威。

公路:國道312(上海-新疆伊寧)、霍(新疆霍爾果斯)連(連雲港)高速公路。

飛機:沒有。

水運:沒有。

[編輯此段]古都概況

歷史上的武威是涼州的州府,曾被稱為“西涼”、“古藏”。梁倩、侯亮和北梁都曾是這裏的首府。

梁倩:(314-376)漢族滅亡於前秦。

武穆公(追風)張軌(255-314)在位(300-314)。

召公·張世(271-320)在辦公室(317-320)。

張茅(271-324)在位(320-324)。

文張弓君(307-346年)在位(324-346年)。

恒公張中華(327-354年)在位(346-353年)

哀公張耀齡(344-355)在位(353)

龔偉張佐(?-355)就位(353-355)

崇張弓(350-363)在位時是宣良(355-363)。

悼念張天喜(343-403)在位(363-376)。

酷王張大宇(?-386)就位(386)

侯亮:(389-403)氐人死於後秦。

呂光,易皇帝337-399

隱藏的國王魯少399

魯篡位399-401

已故統治者盧龍401-403

397-439年,北魏漢族和匈奴滅亡。

王曦梁·段業

吳王旋劇曲孟勛

王愛菊曲簡木

菊曲不害羞。

菊曲安州

王俊

無為縣是賈姓縣之壹。

[編輯此段]面向未來

武威投資環境良好,發展前景廣闊,是壹塊創業發展的沃土。經過長期的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城市的交通、電力、郵電、通信、城鎮等基礎設施日趨完善。該市出臺《武威市擴大投資優化投資環境若幹政策規定》。從轉變政府職能、減少審批程序、提高工作效率入手,成立了“聯合辦公、壹站式服務”辦公室,實行首問限時辦結責任制,為投資者提供了方便快捷的辦事環境。中國西部羚羊綠色食品開發示範園、武威城東工業區等壹批園區正在建設中。成功舉辦2003年全國鄉鎮企業交易會和兩屆“天馬”旅遊節,進壹步擴大對外開放。希望集團、金蛙集團、福建閔行礦業公司、山東海牛輪胎公司、山東衛龍、內蒙古太西煤炭集團等有實力、有影響力的企業集團先後在武威投資。

改革開放以來,武威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特別是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武威發展步伐明顯加快。近三年來,全市國民經濟年均增長10%以上。2003年國內生產總值達到90065438+億元,其中:第壹產業27.73億元;第二產業30.06億元;第三產業32.22億元,居全省第五位。大口徑財政收入4.9億元,壹般預算收入2.67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34.78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5253元。糧食總產量95.49萬噸,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2291元。社會消費品零售額231.1億元。

在新世紀新階段,我們的發展思路是:堅持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總攬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全局,大力實施工業富市、科教興市、開放興市三大戰略,突出以節水為重點的生態環境建設、基礎設施建設和經濟結構調整三個重點,以葡萄酒為重點的釀酒業為重點。以玉米澱粉精深加工為特色的輕化工產業,以“銅奔馬”為標誌的旅遊業,以白牦牛為特色的草畜產業,將武威建設成為綠色食品和優質農副產品生產加工基地,絲綢之路商貿旅遊重鎮,功能齊全、輻射帶動能力強的現代化中心城市。今天,我們按照甘肅省委、省政府的戰略部署,高舉發展和改革的旗幟,全力加快經濟社會發展,推進全面小康進程。

西部大開發、中國加入WTO以及東部發達地區產業梯度轉移的大趨勢,為東西部合作發展創造了千載難逢的機遇和空間。武威是鑲嵌在絲綢之路上的壹顆璀璨明珠,是壹片市場潛力巨大、有待進壹步開發的熱土,蘊含著無限商機。我們本著優勢互補、互惠互利、共同發展、共同繁榮的原則,真誠歡迎海內外有識之士來武威觀光旅遊、投資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