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益黃湯簡介

益黃湯簡介

目錄1拼音2英文參考文獻3 6壹黃湯4個方藥5個組成的功效主治概述7 8個方藥用法用量9壹黃湯臨床應用9.1加減10壹黃湯現代適應癥11各種論據12歌韻13來源14參考文獻附件:yì huáng

2英文參考壹黃湯【中醫術語審定委員會。中醫術語(2004)]

3概述益黃湯在《傅青主婦科》卷中記載,由炒山藥30g、炒芡實30g、黃柏(鹽水炒)6g、車前子(酒炒)3g、銀杏葉12g組成,具有固腎止帶、清熱燥濕的作用。主治:腎虛濕熱帶下。益黃湯是治療腎虛濕熱型帶下的常用方劑。現代常用於宮頸炎、* *炎等。

4方明壹黃湯

5由山藥壹兩(炒)、芡實壹兩(炒)、黃柏兩片(鹽水炒)、車前子壹片(酒炒)、銀杏十片(碎)[1]。

山藥(炒)30g,芡實(炒)30g,黃柏(鹽水炒)6g,車前子(酒炒)3g,銀杏10片(碎)。

炒山藥30克,炒芡實30克,黃柏(鹽水炒)6克,車前子(酒炒)3克,銀杏12克[2]

6功效與主治益黃湯具有補任脈之虛,清腎火之炎的功效。治療壹個女人任脈虧虛,濕熱入侵,導致黃帶,就像黃茶稠汁,氣味難聞。黃帶。顏色呈黃色,像黃色的茶汁,氣味難聞。

益黃湯具有固腎止帶、清熱燥濕的功效。主治:腎虛濕熱帶下。癥見白帶粘稠,色黃如濃茶汁,氣味難聞,舌紅,苔黃膩。[2]

7益黃湯用法:水煎服四劑[1]。

8方傑黃奕湯主要用於治療腎虛濕熱帶下證,治療宜補腎清熱,祛濕止帶。方中用山藥、芡實、脾腎、澀精、帶下,故* * *為君藥。銀杏葉能止帶,去濕熱,是臣藥。用少量黃柏苦腎,清熱燥濕;車前子味甘,性寒,清熱利濕,都是佐藥。諸藥合用,以澀為主,下法為輔,可使腎虛復元,清熱祛濕,使之自愈。[2]

益黃湯的臨床應用益黃湯是治療腎虛濕熱型帶下的常用方劑。臨床應用以白帶色黃、氣味難聞、舌苔黃膩為辨證論治要點。[2]

9.1加減法。如果很濕,要加土茯苓、薏苡仁祛濕。如遇酷熱,可加入苦參、敗醬草、蒲公英清熱解毒;取多了,加雞冠花和墓回停帶。[2]

10益黃湯現代適應癥益黃湯現代常用於宮頸炎、* *炎等。

11各種流派都認為,蓋山藥、芡實能補任脈之不足,利水,將銀杏引入任脈,更方便,所以發揮也更快。至於黃柏的使用,也是要清腎之火,腎與任脈相連,互相幫助,以泄腎之火,即泄任脈之熱。

12宋配方黃奕芡實、山藥,外加車前草中的銀杏;健脾清熱祛濕,可使白帶粘稠。[2]

13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