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雙補丸簡介

雙補丸簡介

目錄 1 拼音 2 英文參考 3 概述 4 《世醫得效方》卷七方之雙補丸 4.1 組成 4.2 制法 4.3 雙補丸的用法用量 4.4 功能主治 5 《醫方類聚》卷壹五○引《究原方》之雙補丸 5.1 處方 5.2 制法 5.3 功能主治 5.4 雙補丸的用法用量 5.5 摘錄 6 《簡易方》引《究原方》(見《醫方類聚》卷壹五○)方之雙補丸 6.1 組成 6.2 功效主治 6.3 雙補丸的用法用量 6.4 制備方法 7 《普濟方》卷二壹七引《濟生》方之雙補丸 7.1 組成 7.2 功能主治 7.3 雙補丸的用法用量 7.4 制備方法 8 《百壹選方》卷四引史載之方之雙補丸 8.1 組成 8.2 功效主治 8.3 雙補丸的用法用量 8.4 制備方法 8.5 各家論述 9 參考資料 附: 1 古籍中的雙補丸 * 雙補丸藥品說明書 1 拼音

shuāng bǔ wán

2 英文參考

Double Nourishing Pill [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3 概述

雙補丸為方劑名,其同名方劑約有五首。

4 《世醫得效方》卷七方之雙補丸 4.1 組成

鹿角膠二兩,沈香、澤瀉(切塊,蒸)各半兩,覆盆子、茯苓(去皮)、人參、木瓜、炒薏苡仁、炙黃芪、熟地黃、肉蓯蓉(酒浸)、菟絲子(酒浸蒸)、五味子、炒石斛、當歸(去尾,酒浸)各壹兩,麝香壹錢[1]。

4.2 制法

上藥為末,煉蜜為丸,梧桐子大,朱砂為衣[1]。

4.3 雙補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五十丸,空腹大棗煎湯送下[1]。

4.4 功能主治

《世醫得效方》卷七方之雙補丸主治胃虛水涸,燥渴勞倦[1]。

5 《醫方類聚》卷壹五○引《究原方》之雙補丸 5.1 處方

鹿角霜90克 熟地黃(洗,再蒸)沈香 菟絲子(酒浸,蒸,研,焙)覆盆子(去枝、蒂)白茯苓(去皮)人參(去蘆)宜木瓜 薏苡仁(炒)黃耆(炙)蓯蓉(洗,酒浸)五味子(去枝,炒)石斛(去根,炒)當歸(去蘆,酒浸)澤瀉(切塊,再蒸)各30克 麝香3克(別研)朱砂15克(別研為衣)

5.2 制法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5.3 功能主治

《醫方類聚》卷壹五○引《究原方》之雙補丸主治壹切虛損,五勞七傷,面色黧黑,唇口幹燥,發渴,目暗耳鳴,心忪氣短,食少神倦,夜夢驚恐,四肢酸痛,寒熱盜汗,小腹拘急,小便滑數。

5.4 雙補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50~70丸,空腹鹽湯下。

5.5 摘錄

《醫方類聚》卷壹五○引《究原方》

6 《簡易方》引《究原方》(見《醫方類聚》卷壹五○)方之雙補丸 6.1 組成

鹿角霜3兩,熟地黃(洗,再蒸)1兩,沈香1兩,菟絲子(酒浸,蒸,研,焙)1兩,覆盆子(去枝蒂)1兩,白茯苓(去皮)1兩,人參(去蘆)1兩,宣木瓜1兩,薏苡仁(炒)1兩,黃耆(炙)1兩,蓯蓉(洗,酒浸)1兩,五味子(去枝,炒)1兩,石斛(去根,炒)1兩,當歸(去蘆,油浸)1兩,澤瀉(切塊再蒸)1兩,麝香1錢(別研),朱砂半兩(別研,為衣)。

6.2 功效主治

《簡易方》引《究原方》(見《醫方類聚》卷壹五○)方之雙補丸功在常服既濟水火,益氣安神。主治壹切虛損,五勞七傷,面色黧黑,唇口幹燥,發渴,目暗耳鳴,心忪氣短,食少神倦,夜夢驚恐,四肢酸疼,寒熱盜汗,小腹拘急,小便滑數、婦人諸疾。

6.3 雙補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5070丸,空心鹽湯送下。

6.4 制備方法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7 《普濟方》卷二壹七引《濟生》方之雙補丸 7.1 組成

菟絲子(淘凈,酒蒸,擂)2兩,五味子1兩。

7.2 功能主治

《普濟方》卷二壹七引《濟生》方之雙補丸主治精氣不足,腎水涸燥,咽幹多渴,耳鳴頭暈,目視昏,面色黧黑,腰膝疼痛,腳膝酸弱,屢服藥不得痊者。

7.3 雙補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70丸,空心鹽湯或酒送下。

7.4 制備方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8 《百壹選方》卷四引史載之方之雙補丸 8.1 組成

熟地黃半斤,菟絲子半斤。

8.2 功效主治

《百壹選方》卷四引史載之方之雙補丸功在平補精血。主治下部弱,腎水冷。

8.3 雙補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50丸,人參湯送下。如氣不順,沈香湯送下;如心氣虛,茯苓湯送下;如心氣煩躁不得眠,酸棗仁湯送下;腎氣動,茴香湯送下;小便少,車前子湯送下;小便多,益智湯送下。

8.4 制備方法

上為細末,酒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8.5 各家論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