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有壹個讀音,讀作巍(wēi)。
壹、巍的古籍釋義
廣韻、集韻、韻會?語韋切。音嵬。《說文》高也。從嵬委聲。《廣韻》高大貌。《論語》巍巍乎唯天為大,唯堯則之。《傅?樂府》我皇敘羣材,洪烈何崔巍。
又通作魏。《莊子·天下篇》魏然而已。《註》獨立貌。《集韻》或作嵬。《說文》牛威切。徐鉉曰今人省山,以為魏國之魏。按《集韻》巍或作嵬,通作魏。
正韻七灰,巍嵬魏?收,魏註引《莊子》魏然而已。七隊獨收魏,魏姓魏國不借巍。吳元滿·總要附會說文魏音胃,以《周禮》象魏之魏,魏姓魏國皆作巍,非。巍字作從委從嵬。
二、巍字的組詞
巍峻、巍冠、巍張、巍廓、巍麗、巍岑、巍巾、巍卬、巍煥、巍奐、巍顫顫、巍聳、巖巍、巍峭、巍奕、嵬巍、巍崇、巍怪、巍峨雄偉、巍然挺立、顫巍、巍巍、顫巍巍、巍峨、巍然屹立、巍然、巋巍、崔巍、巍巍蕩蕩、巍冠博帶、赫赫巍巍、顫顫巍巍、雄巍等詞語。
三、巍巍蕩蕩的釋義
巍巍蕩蕩,漢語成語,拼音是wēi wēi dàng dàng,意思是形容道德崇高,恩澤博大。出自論語·泰伯:大哉堯之為君也!巍巍乎!唯天為大,唯堯則之。蕩蕩乎,民無能名焉。”朱熹集註:“巍巍,高大之貌;蕩蕩,廣遠之稱也。
四、顫顫巍巍的釋義
顫顫巍巍是壹個漢語成語,讀音為chàn chàn wēi wēi,意思是顫抖搖晃的樣子;震顫而動作不準確的樣子;身體因驚恐而顫抖。多用於老年人。出自清·曹雪芹《紅樓夢》第83回:“賈母扶著小丫頭,顫顫巍巍站起來,答應道:‘托娘娘洪福,起居尚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