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末期楚國人,傑出的政治家和愛國詩人.名平,字原.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後代.丹陽(今湖北秭歸)人.
屈原壹生經歷了楚威王,楚懷王,頃襄王三個時期,而主要活動於楚懷王時期.這個時期正是中國即將實現大壹統的前夕,"橫則秦帝,縱則楚王."屈原因出身貴族,又明於治亂,嫻於辭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懷王的寵信,位為左徒,三閭大夫.屈原為實現楚國的統壹大業,對內積極輔佐懷王變法圖強,對外堅決主張聯齊抗秦,使楚國壹度出現了壹個國富兵強,威震諸侯的局面.但是由於在內政外交上屈原與楚國腐朽貴族集團發生了尖銳的矛盾,由於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後來遭到群小的誣陷和楚懷王的疏遠.
懷王十五年(前304),張儀由秦至楚,以重金收買靳尚,子蘭,鄭袖等人充當內奸,同時以"獻商於之地六百裏"誘騙懷王,致使齊楚斷交.懷王受騙後惱羞成怒,兩度向秦出兵,均遭慘敗.於是屈原奉命出使齊國重修齊楚舊好.此間張儀又壹次由秦至楚,進行瓦解齊楚聯盟的活動,使齊楚聯盟未能成功.懷王二十四年,秦楚黃棘之盟,楚國徹底投入了秦的懷抱.屈原亦被逐出郢都,到了漢北.
懷王三十年,屈原回到郢都.同年,秦約懷王武關相會,懷王遂被秦扣留,最終客死秦國,頃襄王即位後繼續實施投降政策,屈原再次被逐出郢都,流放江南,輾轉流離於沅,湘二水之間.頃襄王二十壹年(公元前278),秦將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憤難捱,遂自沈汨羅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屈原的作品有《離騷》,《天問》,《九歌》(11篇),《九章》(9篇),《招魂》,凡23篇.此外,《蔔居》,《漁父》等篇是否為屈原所作,學術界尚有爭議.其中,《離騷》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國古代文學史上最長的壹首浪漫主義的政治抒情詩.《天問》是古今罕見的奇特詩篇,它以問語壹連向蒼天提出了172個問題,涉及了天文,地理,文學,哲學等許多領域,表現了詩人對傳統觀念的大膽懷疑和追求真理的科學精神.《九歌》是在民間祭歌的基礎上加工而成的壹組祭神樂歌,詩中創造了大量神的形象,大多是人神戀歌.
屈原的作品是他堅持"美政"理想,與腐朽的楚國貴族集團進行鬥爭的實錄.他的"美政"理想表現在作品中,就是"舉賢而授能兮,循繩墨而不頗"(《離騷》).所謂"舉賢授能",就是不分貴賤,把真正有才能的人選拔上來治理國家,反對世卿世祿,限制舊貴族對權位的壟斷.他還以奴隸傅說,屠夫呂望,商販寧戚的歷史事跡為例,說明了不拘身份選拔人才的合理性.所謂"循繩墨而不頗",就是修明法度,即法不阿貴,限制舊貴族的種種特權.屈原的"美政"理想反映了他與楚國腐朽貴族集團的尖銳對立,表達了他革除弊政的進步要求,而其最終目的就是要挽救祖國危亡,使楚國走上富強的道路.與此相關,屈原的作品還深刻揭露了楚國政治的黑暗,楚國貴族集團的腐朽和楚王的昏庸,表現了他堅持"美政"理想,堅持節操,"雖九死而猶未悔"的鬥爭精神;同時表現了他憂國憂民,愛國愛民,矢誌獻身祖國的決心.屈原雖遭讒被疏,甚至被流放,但他始終以祖國的興亡,人民的疾苦為念,希望楚王幡然悔悟,奮發圖強,做個中興之主.他明知忠貞耿直會招致禍患,但卻始終"忍而不能舍也";他明知自己面臨著許許多多的危險,在"楚材晉用"的時代完全可以去別國尋求出路,但他卻始終不肯離開楚國壹步.表現了他對祖國的無限忠誠及其"可與日月爭光"的人格與意誌.
屈原是中國文學史上第壹位偉大的愛國詩人.是浪漫主義詩人的傑出代表.作為壹位傑出的政治家和愛國誌士,屈原愛祖國愛人民,堅持真理,寧死不屈的精神和他"可與日月爭光"的巍巍人格,千百年來感召和哺育著無數中華兒女,尤其是當國家民族處於危難之際,這種精神的感召作用就更加明顯.作為壹個偉大的詩人,屈原的出現,不僅標誌著中國詩歌進入了壹個由集體歌唱到個人獨創的新時代,而且他所開創的新詩體——楚辭,突破了《詩經》的表現形式,極大地豐富了詩歌的表現力,為中國古代的詩歌創作開辟了壹片新天地.後人也因此將《楚辭》與《詩經》並稱為"風,騷"."風,騷"是中國詩歌史上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兩大優良傳統的源頭.同時,以屈原為代表的楚辭還影響到漢賦的形成.
在中國歷史上,屈原是壹位最受人民景仰和熱愛的詩人.據《續齊諧記》和《隋書·地理誌》載,屈原於農歷五月五投江自盡.中國民間五月五端午節包粽子,賽龍舟的習俗就源於人們對屈原的紀念.1953年,屈原還被列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壹,受到世界和平理事會和全世界人民的隆重紀念.
主要著作:
《天問》,《哀郢》,《離騷》
《九歌》:九歌·大司命,九歌·東皇太壹,九歌·東君,九歌·國殤,九歌·河伯,九歌·禮魂,九歌·山鬼,九歌·少司命,九歌·湘夫人,九歌·湘君,九歌·雲中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