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清朝有什麽發明

清朝有什麽發明

清代268年無重大發明。

明清時期,這壹時期是中古代科學技術發展的終結,封建社會進入末期,各種矛盾激化,資本主義萌芽得到發展,西方的科學技術進入我國,封建階級的保守性並沒對我國科學技術的發展產生積極作用。同時土地兼並嚴重,階級鬥爭尖銳,科技發展緩慢,但與此同時手工業生產有所發展。

康熙曾經對西方科學技術很有興趣,請了西方傳教士給他講西學,內容包括天文學、數學、地理學、動物學、解剖學、音樂,甚至包括哲學,光聽講解天文學的書就有100多本。

但問題是當時雖然有人對西學感興趣,也學了不少,卻並沒有讓這些知識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起什麽作用,大多是坐而論道、禁中清談。

1708年,清朝政府組織傳教士們繪制中國地圖,後用10年時間繪制了科學水平空前的《皇輿全覽圖》,走在了世界前列。

但是,這樣壹個重要成果長期被作為密件收藏內府,社會上根本看不見,沒有對經濟社會發展起到什麽作用。反倒是參加測繪的西方傳教士把資料帶回了西方整理發表,使西方在相當長壹個時期內對我國地理的了解要超過中國人。

這說明了科學技術必須同社會發展相結合,學得再多,束之高閣,只是壹種獵奇,只是壹種雅興,甚至當作奇技淫巧,那就不可能對現實社會產生作用。

擴展資料:

從康熙帝親自領導這兩項大工程,尤其是《律歷淵源》的編纂,我們可以壹窺其名為“禦制”實為禦用科學的性質。

第壹,是指導思想上追求為皇朝現實政治服務。

觀象授時是皇權的象征,關乎皇權的合法性和神聖性,因此倍受重視。

《歷象考成》和《數理精蘊》等書既然是禦制典籍,那就要求做到“有裨於天下國家,以傳於億萬世”,必須保證政治上合乎當時的“崇儒重道”的既定政策。表現在指導思想上,這就要求以中國傳統的天文數學為準則,而僅吸取西方的算法和技藝。

於是,康熙帝禦用的歷算專家就將河圖洛書附會為“數理本原”,以所謂周公制作的《周髀算經》為“西學中源”說張本。其用意雖說也有吸收西法的積極意義,但這不僅與科學的求真精神背道而馳,而且將清代科學引向了“會通中西”的羊腸小道。

第二,同等重要的是,禦用科學必須由皇家來掌握、控制和壟斷。

康熙帝對耶穌會士的學術活動加以嚴格的控制,壹旦傳教士的活動超出了他許可的範圍,他就嚴加禁止。因此,耶穌會士的科學活動在相當程度上僅局限於宮廷壹隅,未能得到必要的傳播。至於《皇輿全覽圖》和隨後增修的《乾隆內府輿圖》等都深藏大內,不容他人染指和置喙。

然而,《皇輿全覽圖》早就由傳教士寄回法國公之於世,為歐洲人所周知,而清廷卻當作珍籍秘不示人。這真是對康熙帝等清朝統治者實行專制愚民政策的莫大諷刺。

第三,禦用科學追求的是實用性、權威性,而不是創新性。

《歷象考成》和《數理精蘊》等禦制“壹代大典”,不過是天文學、數學和歷法計算的實用手冊,服務於欽天監等機構的歷法編制和天象觀測。這兩部書對相關天文學和數學理論的介紹都十分簡略,較之明末的壹些譯著,在系統性和理論深度上反而倒退了。

《律歷淵源》的權威性不容置疑,盡管雍正和乾隆年間《歷象考成》所載的方法推算結果與實測結果出現了差異,不得不加以修訂,但仍然沿用了原有的體例和模式。

因此,這部康熙禦制的科學經典,盡管在清代科學史上有壹定的進步意義,但放在17—18世紀的世界科學之林,就顯得微不足道了。

第四,與禦用科學的權威性密切相關的是其保守性。

四庫館臣對清代官方的西學政策總結得十分精辟,節取其技能而禁傳其學術。這壹政策即源自康熙帝,它妨害了中國人了解西方、理解西學。

在康熙帝的影響下,欽天監雖然聘用了耶穌會士,采取了西法,但其任務和工作則依循舊軌,毫無求新求變,清朝也沒有建立任何新的科研機構,最終導致在中西交流頻繁的康乾盛世,國人對近代科學毫無感知。

人民網——上海頻道>>書香上海>>專家:中國不止“四大發明”

百度百科——古代中國科技

經濟參考——[書摘]為什麽從明末清初開始,我國科技漸漸落伍了

人民網——科技>>康熙大帝與清代科學——歷史的曲折和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