鉛霜,金丹家稱之為“玄白”,即醋酸鉛。鉛粉制造工藝的第壹步產物,即為醋酸鉛。唐代《黃帝九鼎神丹經訣》卷十七記載:“玄白法:九鼎第八服丹法訣,以玄黃若玄白壹斤布釜底,以水銀置其上,故須作也。取鉛瀉為挺,作板。依水銀壹斤,鉛三斤,真金六兩。消鉛金,乃內汞,鼓以為銀板,懸華池中,七日壹發。未發當密覆華池甕口。發之,取其流白者,納青竹筒中,漆固其口,註華池中,三十日成水。又法:鉛壹斤,金壹斤,兩鼓之為板,薄鍛如絹。置木盤中,以布幕其下,納左味中三十日,皆為玄白。”這種方法是先將鉛制成鉛汞金三元合金或鉛金二元合金,然後懸於華池中以醋熏,即可生成白色的醋酸鉛。唐代的《玄霜掌上錄》則是壹篇專門介紹鉛霜制法的丹經。其中說:“取上好黑鉛壹、生者二斤,汞半斤。先於銚子中撲鉛令細,絕灰,便將汞投在鉛中,熟攪,瀉作堝子大小。臨時用瓷瓶子壹口,表裏通油者。便取上好醋五升,貯在瓶內。……便安瓶子於坑內,其口與地平。將鉛堝安瓶口上,更以紙三四重,紙上又安瓷碗蓋之。若是陽極時,七日壹度取出其堝,上如垂雪倒懸,見風良久自硬。掃取後,其瓶內醋損,即須換。如此重重取至壹斤霜。”這段文字記載的制鉛霜方法與《黃帝九鼎神丹經訣》記載的方法基本相同,只是這裏用的是鉛汞二元合金。《玄霜掌上錄》還說鉛霜“其色如春雪,如面勃,其味甜淡甘美,撚在口中冷如春冰。”這是對醋酸鉛性質極為正確的描述,為中國化學史和醫藥史上的珍貴史料。北宋蘇頌等在《本草圖經》中說:“又有鉛霜,亦出於鉛。其法以鉛雜水銀十五分之壹,合煉作片,置醋甕中,密封,經久成霜,亦謂之鉛白霜,性極冷。入治風痰及嬰孺驚滯藥,今醫家用之尤多。”蘇頌等記載的鉛霜制法與《玄霜掌上錄》記述的方法相同,但其用汞量變得較小。唐代金丹家沈知言在《通玄秘書》中記錄的“華蓋丹”是以鉛片子懸於米醋甕中熏制而成的鉛霜。這種以鉛壹味直接用醋熏制鉛霜的方法至明代已為醫家普遍采用。《本草綱目》卷八記載:“以鉛打成線,竄成串,瓦盆盛生醋,以串橫盆中離醋三寸,仍以瓦盆覆之,置陰處,候生霜刷下,仍合住。”這種方法可制得比較純的醋酸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