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佛教名社《中國佛教大百科全書》的佛教名社

佛教名社《中國佛教大百科全書》的佛教名社

指誦讀佛經,說出過去、現在、未來諸佛的名字,以懺悔祈求法會消除上壹年的罪障。又稱禦佛名、佛名告白、佛名告白。

東晉以來,由於《劫千佛名經》(東晉朱譚武蘭譯)、《佛經名經》(北魏菩提六指譯)等各種佛經的翻譯和編纂,唱誦佛名、祈求懺悔的方法在當時相當流行。據法源八十六年,唐會昌寺誦《佛名》十二卷,每行誦拜。此外,至夏每天舉行15000尊佛的儀式。《佛史》(卷三十九:開皇三年)雲(大正49.359 C):‘海陵薩滿慧英六時酬佛三千,救民於饑苦。’其風氣由此可見壹斑。

在日本,裕仁天皇第五年(774年)在皇宮裏表演的《方廣的懺悔》是這次法會的起源。五年(838)後,每年的12月15日至17日,皇帝在涼宮舉行的為期三天的佛名會蔚然成風。何澄十三年(846),各國寺廟也進行了修繕。仁壽三年(853),會議日期由十二月十九日改為二十壹日。後來因為某種原因把期限縮短為壹天或壹夜,而且除了涼堂,還有其他地方,比如鴻輝堂,長寧堂,靈器堂,仁壽堂。到室町時代,宮中佛寺逐漸衰落,只有各國寺廟流傳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