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ǎo bò
2 國家基本藥物與小檗有關的國家基本藥物零售指導價格信息
序號 基本藥物目錄序號 藥品名稱 劑型 規格 單位 零售指
導價格 類別 備註 863 126 小檗堿 片劑 100mg*24 盒(瓶) 2.4 化學藥品和生物制品部分 * 864 126 小檗堿 片劑 100mg*20 盒(瓶) 2 化學藥品和生物制品部分 865 126 小檗堿 片劑 100mg*40 盒(瓶) 3.9 化學藥品和生物制品部分 866 126 小檗堿 膠囊 100mg*9 盒(瓶) 1.1 化學藥品和生物制品部分 867 126 小檗堿 膠囊 100mg*12 盒(瓶) 1.5 化學藥品和生物制品部分
註:
1、表中備註欄標註“*”的為代表品。
2、表中代表劑型規格在備註欄中加註“△”的,該代表劑型規格及與其有明確差比價關系的相關規格的價格為臨時價格。
3 《全國中草藥匯編》:小檗 3.1 拼音名
Xiǎo Bò
3.2 小檗的別名三顆針、狗 *** 、酸醋溜、刺刺溜、刺黃連、刺黃柏
3.3 來源為小檗科小檗屬植物豪豬刺Berberis julianae Schneid、小黃連刺 B. wilsonae Hemsl.、細葉小檗B. poiretii Schneid.、黃蘆木(大葉小檗)B. amurensis Rupr.或其同屬植物其它種的根、根皮、莖及莖皮。春、秋采挖,除去枝葉、須根及泥土,將皮剝下,分別切片,曬幹備用。
3.4 性味苦,寒。
3.5 功能主治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用於細菌性痢疾,胃腸炎,副傷寒,消化不良,黃疸,肝硬化腹水,泌尿系感染,急性腎炎,扁桃體炎,口腔炎,支氣管炎;外用治中耳炎,目赤腫痛,外傷感染。
3.6 小檗的用法用量3~5錢;外用適量,研粉調敷。
3.7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4 《中華本草》:小檗 4.1 出處1.出自《唐本草》:子檗,子似女貞,皮白不黃,亦名小檗,所在皆有,今雲皮黃,恐謬矣。今俗用子檗,皆多刺小樹,名刺檗,非小檗也。其樹枝葉與石榴無別,但花異,子細黑圓如牛李子耳。生山石間,所在皆有,襄陽峴山東者為良。陶於檗木附見二種,其壹見是陶雲皮黃,其樹乃皮白,今太常所貯,乃葉多刺者,名曰刺檗,非小檗也。2.《本草拾遺》:凡是檗木皆皮黃,今既不黃,而自然非檗。小檗如石榴,皮黃,子赤如枸杞子,兩頭尖,
4.2 拼音名Xiǎo Bò
4.3 英文名Amur Barberry Root
4.4 小檗的別名子檗、山石榴、三顆針、大山黃刺。
4.5 來源藥材基源:為小檗科植物華西小檗等多種同屬植物的根和莖、枝。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Berberis silvataroucana Schneid.
采收和儲藏:春、秋季采挖,洗凈曬幹。
4.6 原形態1.華西小檗,落灌木,高達23m。木材及內皮呈黃色;小枝有棱,紫褐色,有疣狀突起;刺3分叉,但著花小枝上下的刺通常不分叉,長約6mm,有時刺小或無。葉叢生;葉柄長12.5cm;葉片長橢圓菜至披針形,或倒卵形,長1.55.5cm,寬0.73.5cm,先端漸尖或圓鈍有短尖頭,基部狹楔形,全緣或疏生針芒狀細刺齒,上面深綠色,下面蒼白色,有白粉。總狀花序疏松或為近傘形花序,長37cm,有花812朵;無總花梗或很短;花黃色,小苞片2,卵形;萼片6,花瓣狀,排列為2輪;花瓣6,倒卵形,較萼片短;雄蕊6。漿果卵形或球形,熟時深紅色。
4.7 生境分布生態環境:生於海拔2000m以上的山坡林下陰濕地或路邊。
資源分布:分布於甘肅、湖北、四川和雲南。
4.8 化學成份日本小檗根莖的木質部含小檗堿(Berberine)、氧化爵床堿(Oxyacanthine)、藥根堿(Jatrorrhizine)、木蘭花堿(Magnoflorine)、小檗胺堿(Berbamine)、氧化小檗堿(Oxyberberine)、掌葉防己堿(Palmatine)、非洲防己堿(Columbamine)。根皮和莖也含小檗堿。
4.9 藥理作用參見黃連條。大葉小檗葉酊劑在動物身上,能引起子宮肌收縮,加快心率,增加心肌收縮,降低血壓。根制劑作用相似。歐小檗作用與大葉小檗相似,並能降低膽囊張力,減少收縮次數,可用於膽囊疾患,減輕疼痛及炎癥現象,改善膽汁流量。氧化爵床堿10mg註入麻醉犬股動脈,可引起註藥側下肢的血管擴張,全身血壓也有顯著下降。此堿具有利膽作用,強度較小檗堿為弱,但較持久。40微克/ml能抑制小鼠腹水癌細胞的氧攝取。在體外無抗結核菌作用。在麻醉、二側迷走切斷及人工呼吸的狗身上,氧化爵床堿對腎上腺素引起的血壓上升及腎血管收縮有阻斷作用。
4.10 性味苦;性寒
4.11 歸經肺;肝;脾經
4.12 功能主治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主濕熱泄瀉;痢疾;口舌生瘡;咽痛喉痹;目赤腫痛;癰腫瘡癤
4.13 小檗的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9g;或研末。外用:適量,煎水滴眼;或洗患處。
4.14 各家論述1.陶弘景:主口瘡。2.《唐本草》:主口瘡,殺諸蟲,去心腹中熱氣。3.《綱目》:治血崩。4.《陜西中草藥》: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抗菌消炎。治急性腸炎,痢疾,黃疸,白帶,關節腫痛,陰虛發熱,骨蒸,盜汗,癰腫瘡瘍,口瘡,咽炎,結膜炎,黃水瘡。
4.15 摘錄《中華本草》
用到中藥小檗的方劑 三棵針zhēn英文:《單驗方》之三棵針:處方:三棵針(小檗)30克,野菊花15克,馬齒莧30克,甘草9克。...
耳炎藥膏拼音:ěryányàogāo中藥部頒標準:拼音名:EryanYaogao標準編號:WS3B053...
冬青湯āng《普濟方》卷二四九:冬青湯:處方:冬青葉、小檗、甘草各等分。制法:以絹袋盛,投3沸湯中,須臾取...
珍黃安宮片角片1000g珍珠層粉50g黃苓提取物13.5g小檗根提取物7.5g制法:以上十五味,取郁金、石菖蒲...
香連素片拼音:xiāngliánsùpiàn中藥部頒標準:拼音名:XiangliansuPian標準編號:W...
更多用到中藥小檗的方劑用到中藥小檗的中成藥 耳炎藥膏
拼音:ěryányàogāo中藥部頒標準:拼音名:EryanYaogao標準編號:WS3B053...
珍黃安宮片角片1000g珍珠層粉50g黃苓提取物13.5g小檗根提取物7.5g制法:以上十五味,取郁金、石菖蒲...
香連素片拼音:xiāngliánsùpiàn中藥部頒標準:拼音名:XiangliansuPian標準編號:W...
腸康膠囊拼音:chángkāngjiāonáng英文:腸康膠囊說明書:藥品名稱:腸康膠囊分類:消化系統藥物中...
小兒腸胃康顆粒檗堿研細,其余雞眼草等十三味加水煎煮二次,每次2小時,合並煎液,濾過,濾液濃縮至稠膏狀,加入等量乙...
更多用到中藥小檗的中成藥古籍中的小檗 《本草綱目》:[木部第三十六卷木之三]金櫻子
,謂其子形如黃罌也。石榴、雞頭皆象形。又杜鵑花、小檗並名山石榴,非壹物也。曰∶林檎、向裏子亦曰金櫻子...
《千金翼方》:[卷第壹·藥錄纂要用藥處方第四]口瘡第六十四黑石脂幹地黃黃連龍膽大青升麻柏木小檗苦竹葉酪酥豉石蜜《千金翼方》唐·開耀二年孫思邈公元682年...
《本草綱目》:[主治第四卷百病主治藥]口舌礬,塗。)楝根(口中漏瘡,煎服。)冬青葉汁黃竹瀝小檗汁(並含漱。)桂汁柘漿甑帶灰(並塗鵝口。)粉(豬...
《本草綱目》:[序例第二卷序例]藥名同異乳沙參枸杞)豕首(豬頭蠡實天門冬)山石榴(金罌子小檗杜鵑花)狗骨(犬骨鬼箭貓兒刺木)苦(敗醬苦參酸漿...
《傷寒論輯義》:[卷二]辨太陽病脈證並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