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幹地黃丸簡介

幹地黃丸簡介

目錄 1 拼音 2 《千金》卷八:幹地黃丸 2.1 處方 2.2 制法 2.3 功能主治 2.4 幹地黃丸的用法用量 2.5 各家論述 2.6 摘錄 3 《聖濟總錄》卷壹五壹:幹地黃丸 3.1 處方 3.2 制法 3.3 功能主治 3.4 幹地黃丸的用法用量 3.5 摘錄 4 《千金》卷十九:幹地黃丸 4.1 處方 4.2 制法 4.3 功能主治 4.4 幹地黃丸的用法用量 4.5 各家論述 4.6 摘錄 5 《外臺》卷十七引《古今錄驗》:幹地黃丸 5.1 處方 5.2 制法 5.3 功能主治 5.4 幹地黃丸的用法用量 5.5 註意 5.6 摘錄 6 《聖惠》卷二十六:幹地黃丸 6.1 處方 6.2 制法 6.3 功能主治 6.4 幹地黃丸的用法用量 6.5 摘錄 7 《聖惠》卷五十三:幹地黃丸 7.1 幹地黃丸的別名 7.2 處方 7.3 制法 7.4 功能主治 7.5 幹地黃丸的用法用量 7.6 摘錄 8 《千金》卷十二:幹地黃丸 8.1 處方 8.2 制法 8.3 功能主治 8.4 幹地黃丸的用法用量 8.5 摘錄 9 《聖濟總錄》卷八十九:幹地黃丸 9.1 處方 9.2 制法 9.3 功能主治 9.4 幹地黃丸的用法用量 9.5 摘錄 10 《聖濟總錄》卷壹○二:幹地黃丸 10.1 處方 10.2 制法 10.3 功能主治 10.4 幹地黃丸的用法用量 10.5 摘錄 11 《聖濟總錄》卷十:幹地黃丸 11.1 處方 11.2 制法 11.3 功能主治 11.4 幹地黃丸的用法用量 11.5 摘錄 12 《聖濟總錄》卷八:幹地黃丸 12.1 處方 12.2 制法 12.3 功能主治 12.4 幹地黃丸的用法用量 12.5 摘錄 13 《聖濟總錄》卷八十九:幹地黃丸 13.1 處方 13.2 制法 13.3 功能主治 13.4 幹地黃丸的用法用量 13.5 摘錄 14 《聖濟總錄》卷壹二四:幹地黃丸 14.1 處方 14.2 制法 14.3 功能主治 14.4 幹地黃丸的用法用量 14.5 摘錄 15 《聖濟總錄》卷八十九:幹地黃丸 15.1 處方 15.2 制法 15.3 功能主治 15.4 幹地黃丸的用法用量 15.5 摘錄 16 《千金》卷二十二 16.1 方名 16.2 組成 16.3 功效 16.4 主治 16.5 幹地黃丸的用法用量 16.6 制備方法 16.7 附註 17 《聖濟總錄》卷十九 17.1 方名 17.2 組成 17.3 功效 17.4 主治 17.5 幹地黃丸的用法用量 17.6 制備方法 18 《普濟方》卷三十壹 18.1 方名 18.2 組成 18.3 功效 18.4 主治 18.5 幹地黃丸的用法用量 18.6 制備方法 19 《聖惠》卷四十壹 19.1 方名 19.2 組成 19.3 功效 19.4 幹地黃丸的用法用量 19.5 制備方法 19.6 用藥禁忌 19.7 附註 20 《聖惠》卷七十五 20.1 方名 20.2 組成 20.3 功效 20.4 主治 20.5 幹地黃丸的用法用量 20.6 制備方法 21 《外臺》卷二十七引《延年秘錄》 21.1 方名 21.2 組成 21.3 功效 21.4 主治 21.5 幹地黃丸的用法用量 21.6 制備方法 21.7 用藥禁忌 22 《永樂大典》卷壹四九四七引《大方》 22.1 方名 22.2 組成 22.3 主治 22.4 幹地黃丸的用法用量 22.5 制備方法 23 《聖濟總錄》卷五十二 23.1 方名 23.2 組成 23.3 主治 23.4 幹地黃丸的用法用量 23.5 制備方法 24 《聖濟總錄》卷壹六四 24.1 方名 24.2 組成 24.3 主治 24.4 幹地黃丸的用法用量 24.5 制備方法 25 《聖濟總錄》卷壹六七 25.1 方名 25.2 幹地黃丸的別名 25.3 組成 25.4 主治 25.5 幹地黃丸的用法用量 25.6 制備方法 25.7 附註 26 《聖濟總錄》卷九十四 26.1 方名 26.2 組成 26.3 主治 26.4 幹地黃丸的用法用量 26.5 制備方法 附: 1 古籍中的幹地黃丸 1 拼音

gàn dì huáng wán

2 《千金》卷八:幹地黃丸 2.1 處方

幹地黃1兩半,茯苓2兩,天雄2兩,鐘乳2兩,杜仲42銖,牛膝42銖,蓯蓉42銖,柏子仁42銖,桂心1兩半,續斷1兩半,山茱萸1兩半,天門冬1兩半,松脂30銖,遠誌30銖,幹姜30銖,菖蒲1兩,薯蕷1兩,甘草1兩。

2.2 制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2.3 功能主治

腎虛, *** ,喜恚怒,反常心性,陽氣弱,腰背強急,髓冷。

2.4 幹地黃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30丸,酒送下,1日2次,加至40丸。

2.5 各家論述

《千金方衍義》:腎虛風毒襲於髓府,陽衰精冷,故用鐘乳、松脂填塞骨空;天雄、姜、桂辟除陰毒;遠誌、菖蒲通利關竅;余皆輔佐之功,亦可助力成功也。

2.6 摘錄

《千金》卷八

3 《聖濟總錄》卷壹五壹:幹地黃丸 3.1 處方

生幹地黃(微炒)1兩1分,桃仁(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黃)1兩1分,芎?1兩,白芷1兩,蒲黃1兩,當歸(微炙)3分,牛膝(酒浸,去苗,切,焙)3分,甘草(炙)3分,芍藥3分,牡丹3分,幹姜(炮裂)3分,人參3分,桂(去粗皮)3分,水蛭(以糯米少許同炒,米熟為度)30枚,虻蟲(去翅足,微炒)30枚。

3.2 制法

上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

3.3 功能主治

婦人月事欲下,腰腹刺痛,或多或少,或月內再來,或如清水,或似豉汁,心下堅滿,沈重虛乏,日漸黃瘦。

3.4 幹地黃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30丸,溫酒送下;米飲亦得。

3.5 摘錄

《聖濟總錄》卷壹五壹

4 《千金》卷十九:幹地黃丸 4.1 處方

幹地黃7分,蛇床子6分,遠誌10分,茯苓7分,蓯蓉10分,五味子4分,麥門冬5分,杜仲10分,阿膠8分,桂心5分,天雄7分,棗肉8分,甘草10分。

4.2 制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4.3 功能主治

補虛益氣,能食,資顏色,長元陽。主五勞七傷六極,臟腑虛弱,食飲不下,顏色黛黯,八風所傷。

4.4 幹地黃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20丸,酒送下,1日2次。加至30丸。

4.5 各家論述

《千金方衍義》:地黃得天雄則滋而不壅,桂心得五味則辛而不散,陰陽兼濟,寒熱交通;麥冬、阿膠、茯苓助地黃之滋陰;蓯蓉、遠誌、蛇床、杜仲助天雄之補火;棗肉、甘草通脾津而和寒熱諸性也。

4.6 摘錄

《千金》卷十九

5 《外臺》卷十七引《古今錄驗》:幹地黃丸 5.1 處方

幹地黃5分,幹漆4分(熬),萆薢3分,防風2分,椒1分(汗),附子2分(炮)烏頭1分(炮)。

5.2 制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5.3 功能主治

勞損之人,新飲水未散而交接,令人偏枯,身偏不足。

5.4 幹地黃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3丸,漸加至5丸,酒送下,1日3次。以知為度。

5.5 註意

忌蕪荑、豬肉、冷水。

5.6 摘錄

《外臺》卷十七引《古今錄驗》

6 《聖惠》卷二十六:幹地黃丸 6.1 處方

熟幹地黃2兩,柏子仁1兩,山茱萸1兩,牛膝1兩(去苗),肉桂2兩(去皺皮),酸棗仁1兩(微炒)。

6.2 制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6.3 功能主治

益筋骨,除四肢疼痛。主筋極。四肢疼痛。

6.4 幹地黃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30丸,食前以溫酒送下。

6.5 摘錄

《聖惠》卷二十六

7 《聖惠》卷五十三:幹地黃丸 7.1 幹地黃丸的別名

熟幹地黃丸

7.2 處方

熟幹地黃2兩,五味子半兩,黃耆3分(銼),枸杞子3分,肉蓯蓉3分(酒浸1宿,刮去皺皮,炙幹),麥門冬1兩半(去心,焙),薯蕷3分,澤瀉半兩,遠誌半兩(去心),菟絲子2兩(酒浸3日,曬幹,別搗為末),牛膝半兩(去苗),玄參半兩,車前子半兩,桑螵蛸半兩(微炒),白石英1兩(細研,水飛過),山茱萸半兩,桂心半兩,人參半兩(去蘆頭),附子半兩(炮裂,去皮臍),牡丹3分,甘草3分(炙微赤,銼),白茯苓3分。

7.3 制法

上為末,入石英,研令勻,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7.4 功能主治

煩渴,小便數多,味如餳糖,腳弱陰萎,唇幹眼澀,身體乏力。

7.5 幹地黃丸的用法用量

熟幹地黃丸(《雞峰》卷十九)。

7.6 摘錄

《聖惠》卷五十三

8 《千金》卷十二:幹地黃丸 8.1 處方

幹地黃3兩,當歸2兩,幹姜2兩,甘草2兩,麥門冬2兩,黃芩2兩,厚樸1兩,幹漆1兩,枳實1兩,防風1兩,大黃1兩,細辛1兩,白術1兩,茯苓5兩,前胡6分,人參5分,虻蟲50枚,(庶蟲)蟲50枚。

8.2 制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8.3 功能主治

補中理血。主血虛勞。胸腹煩滿疼痛,瘀血往來,臟虛不受谷,氣逆不得食。

8.4 幹地黃丸的用法用量

先食服10丸,1日3次。稍加之。

8.5 摘錄

《千金》卷十二

9 《聖濟總錄》卷八十九:幹地黃丸 9.1 處方

生幹地黃(酒洗去土,炙令幹)2兩(銼),幹漆(炒令煙出)半兩,白術1分半,甘草(炙令赤,銼)1分半,桂(去粗皮)半兩,石鐘乳(煉成者)1分(研),酸棗仁(微炒,去皮)1分(別研),柏子仁(微炒,別研)1分。

9.2 制法

除研藥外,搗羅為末,和勻,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9.3 功能主治

令人肥白。主虛勞羸瘦,虛損少氣。

9.4 幹地黃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20丸,空腹溫酒送下,夜臥再服,漸增之。

9.5 摘錄

《聖濟總錄》卷八十九

10 《聖濟總錄》卷壹○二:幹地黃丸 10.1 處方

熟幹地黃(焙)1兩,五味子1兩,菟絲子(酒浸1宿,別搗)1兩,蕤仁(去皮,研)1兩,車前子1兩,細辛(去苗葉)半兩,甘草(炙,銼)半兩,防風(去叉)半兩,白茯苓半兩(去黑皮),柏子仁(研)半兩。

10.2 制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10.3 功能主治

肝虛,淚出不止,翳暈侵睛,視物不遠,或睛昏濁,黑白不明。

10.4 幹地黃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20丸,空心溫酒送下。

10.5 摘錄

《聖濟總錄》卷壹○二

11 《聖濟總錄》卷十:幹地黃丸 11.1 處方

生幹地黃(焙)、白芷、當歸(切,焙)、沒藥(研)、烏頭(炮裂,去皮臍)、防風(去叉)、木香、赤小豆(揀)各等分。

11.2 制法

上為末,水浸蒸餅心為丸,如梧桐子大。

11.3 功能主治

走註疼痛。

11.4 幹地黃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5丸,空心食前冷酒送下,1日2次。

11.5 摘錄

《聖濟總錄》卷十

12 《聖濟總錄》卷八:幹地黃丸 12.1 處方

熟幹地黃(切,焙)1兩半,大麻仁(炒,研)1兩半,萆薢(炒)1兩,五加皮(銼)1兩,石斛(去根)1兩,赤芍藥1兩,防風(去叉)1兩,牛膝(酒浸,切,焙)3分,桂(去粗皮)3分,酸棗仁(炒)3分,羌活(去蘆頭)3分,木香3分,附子(炮裂,去皮臍)1枚,牡丹皮半兩,檳榔2枚(銼)。

12.2 制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12.3 功能主治

中風,腰腳不隨,膝脛沈重,飲食減少,日漸無力。

12.4 幹地黃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15丸至20丸,空腹溫酒送下,1日2次。

12.5 摘錄

《聖濟總錄》卷八

13 《聖濟總錄》卷八十九:幹地黃丸 13.1 處方

熟幹地黃(焙)1兩,細辛(去苗葉)1分,附子(炮裂,去皮臍)1分,白茯苓(去黑皮)半兩,山芋半兩,澤瀉半兩,幹姜(炮)半兩,山茱萸半兩,牡丹皮半兩。

13.2 制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13.3 功能主治

虛勞腰腳疼痛,羸瘦不能食。

13.4 幹地黃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30丸,空腹、夜臥溫酒送下。漸加至50丸。

13.5 摘錄

《聖濟總錄》卷八十九

14 《聖濟總錄》卷壹二四:幹地黃丸 14.1 處方

生幹地黃(焙)1兩,人參3分,赤苓(去黑皮)3分,天門冬(去心,焙)1兩。

14.2 制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14.3 功能主治

咽喉幹痛,不能食。

14.4 幹地黃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10丸,米飲送下,1日3次。

14.5 摘錄

《聖濟總錄》卷壹二四

15 《聖濟總錄》卷八十九:幹地黃丸 15.1 處方

熟幹地黃(焙)4兩,五味子1兩,鹿茸(去毛,酥炙)1兩,桂(去粗皮)1兩,巴戟天(去心)1兩,遠誌(去心)1兩,肉蓯蓉(酒浸,切,焙)2兩,菟絲子(酒浸,別搗)2兩半。

15.2 制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15.3 功能主治

補益。主五勞七傷,陽氣不足,腰腳酸痛。

15.4 幹地黃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30丸,食前棗湯或黃耆湯送下。

15.5 摘錄

《聖濟總錄》卷八十九

16 《千金》卷二十二 16.1 方名

幹地黃丸

16.2 組成

幹地黃4兩,天門冬5兩,黃耆3兩,黃芩3兩,大黃3兩,黃連3兩,澤瀉3兩,細辛3兩,甘草2兩,桂心2兩,芍藥2兩,茯苓2兩,幹漆2兩,人參1兩。

16.3 功效

久服延年,終身不發癰疽。

16.4 主治

虛勞客熱,數發癰腫瘡癤,經年不除。

16.5 幹地黃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10丸,酒送下,日3夜1。加至20丸。

16.6 制備方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16.7 附註

本方方名,《普濟方》引作“五香丸”。

17 《聖濟總錄》卷十九 17.1 方名

幹地黃丸

17.2 組成

生幹地黃(焙)2兩半,獨活(去蘆頭)1兩半,五味子1兩半,桂(去粗皮)1兩半,秦艽(去苗土)1兩半,附子(炮裂,去皮臍)1兩半,石斛(去根)1兩半,遠誌(去心)1兩,肉蓯蓉(酒浸,切,焙)1兩半,萆薢(炒)1兩半,菟絲子(酒浸,別搗)1兩半,蛇床子(炒)1兩半,牛膝(酒浸,切,焙)1兩半,狗脊(去毛)1兩半,桃仁(去皮尖雙仁,炒)1兩半,訶黎勒皮3兩半,檳榔(銼)3兩半。

17.3 功效

去邪益心,悅顏色,壯筋力。

17.4 主治

血痹。

17.5 幹地黃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20丸,空心、食前溫酒送下。

17.6 制備方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18 《普濟方》卷三十壹 18.1 方名

幹地黃丸

18.2 組成

枸杞葉上蟲窠子。

18.3 功效

益精氣,益陽事。

18.4 主治

腎家風。

18.5 幹地黃丸的用法用量

口服。

18.6 制備方法

曬幹為末,幹地黃為丸。

19 《聖惠》卷四十壹 19.1 方名

幹地黃丸

19.2 組成

熟幹地黃1斤,牛膝1斤(去苗),枳殼5兩(麩炒微黃,去瓤),茯神3兩,菟絲子5兩(酒浸3日,曝幹,別搗為末),車前子5兩,地骨皮2兩,訶黎勒皮3兩。

19.3 功效

補益,烏發。

19.4 幹地黃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30丸,以溫酒送下。1日2次。

19.5 制備方法

上件藥,別取生地黃肥者搗絞取汁5升,浸牛膝及地黃,曬幹;如前又浸,曬幹,以地黃汁盡為度,放令幹,搗羅為末,煉蜜為丸,如悟桐子大。

19.6 用藥禁忌

忌血食、生蔥、大蒜、蘿蔔等。

19.7 附註

本方方名,《普濟方》引作“地黃丸”。

20 《聖惠》卷七十五 20.1 方名

幹地黃丸

20.2 組成

熟幹地黃1兩,芎?3分,白茯苓3分,人參3分(去蘆頭),當歸3分,柴胡半兩(去苗),刺薊半兩,桑寄生半兩,厚樸1兩(去粗皮,塗生姜汁,炙令香熟),龍骨3分,阿膠3分(搗碎,炒令黃燥),白石脂3分,黃耆半兩(銼),甘草1分(炙微赤,銼)。

20.3 功效

和氣,安養胎臟。

20.4 主治

妊娠氣血虛弱,胎不長。

20.5 幹地黃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30丸,以清粥飲送下。不拘時候。

20.6 制備方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21 《外臺》卷二十七引《延年秘錄》 21.1 方名

幹地黃丸

21.2 組成

幹地黃6分,黃耆6分,防風4分,遠誌4分,茯神4分,栝樓4分,子芩4分,鹿茸(炙)3分,龍骨4分(五色者),人參5分,滑石12分,石葦(湯漬1宿,刮去皮)2分,當歸2分,芍藥3分,蒲黃3分,甘草(炙)3分,戎鹽3分,車前子8分。

21.3 功效

補心神,益脾氣,散客熱。

21.4 主治

心氣虛熱,小便赤色如淺紅花汁。

21.5 幹地黃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10丸,食後少時以粥清送下。日23服。稍加至1520丸,以知為度。

21.6 制備方法

上為末,以蜜及棗膏各半相和,煎令消散,和藥為丸,如梧桐子大。

21.7 用藥禁忌

忌憂愁在心,並勿食熱食及冷水等。

22 《永樂大典》卷壹四九四七引《大方》 22.1 方名

幹地黃丸

22.2 組成

熟幹地黃1兩半,白芍藥1兩,人參1兩,當歸1兩,芎?1兩,阿膠半兩(炒),犀角4錢。

22.3 主治

吐血,下血妄行,血虛月候縮。

22.4 幹地黃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30丸,食前米湯送下。

22.5 制備方法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23 《聖濟總錄》卷五十二 23.1 方名

幹地黃丸

23.2 組成

熟幹地黃3兩半,白茯苓(去黑皮),肉蓯蓉(酒浸,去皺皮,切,焙)1兩,遠誌(去心)1兩半,牛膝(酒浸,切,焙)1兩半,山芋1兩半,山茱萸1兩半,蛇床子(微炒)1兩半,續斷1兩半,黃耆(炙,銼)1兩半,覆盆子(去萼)1兩半,石斛(去根)1兩半,巴戟天(去心)1兩半,澤瀉1兩半,附子(炮裂,去皮臍)1兩半,菟絲子(酒浸,別搗)1兩1分,桂(去粗皮)1兩1分,牡丹皮1兩1分,杜仲(去皺皮,銼,炒)1兩1分,人參1兩1分,鹿茸(去毛,酥炙)1兩1分。

人體體表面積計算器 BMI指數計算及評價 女性安全期計算器 預產期計算器 孕期體重增長正常值 孕期用藥安全性分級(FDA) 五行八字 成人血壓評價 體溫水平評價 糖尿病飲食建議 臨床生化常用單位換算 基礎代謝率計算 補鈉計算器 補鐵計算器 處方常用拉丁文縮寫速查 藥代動力學常用符號速查 有效血漿滲透壓計算器 乙醇攝入量計算器

醫學百科,馬上計算!

23.3 主治

腎臟虛損,腰重不舉,陽氣痿弱,肢體瘦瘁。

23.4 幹地黃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30丸,空腹溫酒送下,1日3次。加至40丸。

23.5 制備方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24 《聖濟總錄》卷壹六四 24.1 方名

幹地黃丸

24.2 組成

熟幹地黃(焙)1兩,人參1兩,鱉甲(醋炙,去裙襕)1兩,肉蓯蓉(酒浸、切、焙)1兩,白術(炒)3分,續斷3分,桂(去粗皮)3分,附子(炮裂,去皮臍)3分,五味子3分,當歸(切,焙)3分,牛膝(酒浸,切,焙)3分,羌活(去蘆頭)半兩,白茯苓(去黑皮)半兩,黃耆(銼)1兩半。

24.3 主治

產後蓐勞寒熱,體虛羸瘦,不思飲食。

24.4 幹地黃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15丸,溫酒送下,不拘時候。

24.5 制備方法

上為末,研勻,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

25 《聖濟總錄》卷壹六七 25.1 方名

幹地黃丸

25.2 幹地黃丸的別名

地黃丸

25.3 組成

熟幹地黃(焙)半兩,芍藥半兩,當歸(切,焙)半兩,白術半兩,桂(去粗皮)1分。

25.4 主治

小兒氣血虛弱,囟陷不平。

25.5 幹地黃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7丸,乳食前粥飲送下。

25.6 制備方法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黍米大。

25.7 附註

地黃丸(《普濟方》卷三六三)。

26 《聖濟總錄》卷九十四 26.1 方名

幹地黃丸

26.2 組成

熟幹地黃(焙)2兩,鐘乳粉半兩,龍骨1兩,菟絲子(酒浸1宿,別搗)1兩,磁石(火煆,醋淬7遍)1兩,芍藥1兩,黃芩(去黑心)1兩。

26.3 主治

蠱病。精氣不守,便溺出白,少腹冤熱而痛。

26.4 幹地黃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20丸,溫酒或鹽湯送下,空心、日晚各1服。

26.5 制備方法

上為末,酒煮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古籍中的幹地黃丸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附∶指南總論卷下]論婦人諸疾

服補者,可服四物湯、熟幹地黃丸、內補當歸丸、琥珀丸、當歸建中湯、沈香鱉甲散、活血丹、澤蘭丸、益陰丹...

《普濟方》:[卷二百二十四諸虛門]平補

摩地黃煎丸平補諸虛。生地黃(二十斤洗搗取汁)熟幹地黃(焙二斤)甘草(銼半斤炙)鹿角膠(炙四兩)生幹...

《普濟方》:[卷二十九腎臟門]腎虛(附論)

。黃四兩。人參三兩。澤瀉、各二兩。大棗壹百枚。幹地黃丸(出千金方)治腎虛 *** 。喜恚怒。反常心性。陽氣...

《普濟方》:[卷三百三十二婦人諸疾門]月水不調

)甘草(炙銼)射幹木香甲(去裙芩(去黑心效為度幹地黃丸(出聖濟總錄)治婦人月水不調。或壹月再來。或隔...

《兒科要略》:[第三章·兒科特征]第五節·弱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