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為什麽《永樂大典》反而禍害了中國古典文化呢?

為什麽《永樂大典》反而禍害了中國古典文化呢?

說道朱棣這個人,很多人都會覺得這是壹個文治武功的全才。論武功,他六出漠北,把蒙古人打的屁滾尿流,不敢接近明朝半步,論文治,他召集了大量的學者幫助他修撰《永樂大典》,這可是中國文化史上的壹大盛事啊。

但是很多史學家提出,朱棣當年修撰《永樂大典》,其實不是中國歷史上的幸事,反而是中國歷史上的壹場大災難。因為這件事本來就是徒有其表,敗絮其中的。

為何這麽說呢?大家知道修永樂大典的時候是怎麽修的嗎?根本不像當年紀曉嵐修《四庫全書》的時候,要壹次次的批閱,改進等等,與其說明成祖是在修《永樂大典》,倒不如說他是在無厘頭的抄襲永樂大典。

朱棣下令把民間所有藏書的孤本都搜集起來,五花八門,除了低俗的不要,其他種種有壹本是壹本,統統用來修所謂的新書,說是修,其實就是抄襲,對於收集過來的信息不作任何篩選,全部照抄上去,而且當時全部用的都是手工抄寫的方式,大家想壹想,人工抄寫的過程中那得產生多少錯誤啊,數都數不過來,為了保證《永樂大典》的唯壹性,朱棣下令毀掉了所有書籍的原版本,這其中很多孤本就此失傳了,後人再也見不到了。

更可恨的是,妳以為這本《永樂大典》編撰出來了之後是給全天下讀書人看的嗎?

不,不是這樣的,這本書編纂出來了之後只有那麽壹本,這壹本就被藏在了朱棣的深宮之中,作為他文治武功的壹種象征。其實就是壹塊遮羞布而已,民間的學子,甚至朝堂的朝臣是根本見不到這本書的,很多文化自從這本書出現之後就徹底失傳了。

據說後來朱棣去世,《永樂大典》就被當了陪葬品進入了陵寢之中,他的繼任者根本沒人願意去把這本書留下來當做後人的學術參考之類的,後人為何如此厭惡這本書,可能他們也知道朱棣編纂這本書是為了什麽?

不過是為了掩飾他篡位的事實,用壹些其他的功績來掩飾自己的心虛而已,所以這本書的價值,其實並不是很大。只不過是壹個帝王粗制濫造的政治工具,卻不知什麽原因被當成了寶典,可能是因為,當初的宣傳做的太好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