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穴功用
申脈,在足外側部,外踝直下方凹陷中,為足太陽膀胱經腧穴,系陽蹺脈所生之處,為八脈交會穴之壹,通於督脈。穴在外踝下凹陷處,經脈之氣於申時註入膀胱經,故名申脈。本穴具有疏風解表、安神定誌、舒筋活絡、緩急止痛之功。用於治療頭痛、眩暈、中風不語、半身不遂、口眼喎斜、癲狂、癇癥、瘧疾、腰腿酸痛、外踝紅腫疼痛。
照海,又名陰蹺、漏陰。在足內側,內踝尖下方凹陷處,為足少陰腎經腧穴,通於陰蹺脈,為八脈交會穴之壹。穴居然谷之下,然谷為腎經滎火穴,寓水中龍火之象,有普天光照之功,故名為照。照海為腎經脈氣歸聚,猶如水歸大海,故名為海。二穴上下呼應,有化氣飛升之能,合其意故名照海。本穴具有通經活絡、滋陰降火、清熱利咽、養心安神之功。用於治療月經不調、赤白帶下、陰挺、陰癢、疝氣、小便頻數、大便秘結、咽喉幹痛、四肢懈怠、善悲不樂、癲癇夜發、下肢不遂、失眠。
伍用功能
申脈為足太陽膀胱經腧穴、八脈交會穴之壹,通於陽蹺脈,位於外踝下緣凹陷中,疏風解表,安神定誌,舒筋活絡,緩急止痛;
照海滋腎蓋陰,清熱瀉火,通經活絡,清神誌、安心神,利咽喉、止疼痛。
申脈為陽之位,照海為陰之宅。申脈鼓舞陽氣、以升為主;照海功擅護陰、以降為要。申脈為膀胱經腧穴;照海為腎經腧穴。申脈為陽蹺脈之起始點;照海為陰蹺脈之起始點。腎為臟、膀胱為腑,腎為裏、屬陰,膀胱為表、屬陽。
二穴伍用,壹臟壹腑,壹表壹裏,壹陰壹陽,壹升壹降,相互制約,相互促進,相互為用,滋陰降火,潤腸通便,燮理陰陽,利咽明目,開竅利機,鎮靜安神,陰平陽秘,精神乃治。調陰陽,和氣血,療失眠之功益彰。
主治
1.失眠、多夢,證屬陰陽失調者。
2.踝邊疼痛、扭挫傷、痹證所致者均可選用。
3.腳氣。
4.足內、外翻癥。
5.不寐(失眠)。
6.欠癥(呵欠)。
操作法
申脈:正坐垂足著地或仰臥,在外踝直下0.5寸,前後有筋,上有踝骨,下有軟骨,其穴居中。直刺0.2 0.3寸。
照海:正坐,兩足跖心對合,當內踝下緣之凹陷處,上與踝尖相直。或於內踝尖垂線與內踝下緣水平線之交點略向下方之凹陷處取穴。直刺0.3 0.5寸。
經驗
申脈—照海伍用,出自《靈光賦》:“陰蹺、陽蹺兩踝邊,腳氣四穴先尋取。”失眠古曰“不寐”“不得眠”。睡眠的機制,《靈樞·口問》曰:“陽氣盡,陰氣盛,則目瞑(入睡);陰氣盡而陽氣盛,則寤矣(睡醒)。”《靈樞·寒熱病》說:“陰蹺陽蹺,陰陽相交,陽入陰出,陰陽交於目銳眥(眼角),陽氣盛則瞋目(清醒),陰氣盛則瞑目(入睡)。”不寐的病機,《靈樞·大惑論》:“黃帝曰:病而不得臥者,何氣使然?岐伯曰:衛氣不得入於陰,常留於陽,留於陽則陽氣滿,陽氣滿則陽蹺盛,不得入於陰則陰氣虛,故目不瞑矣。”臨證之際,仍擬隨證加減,陽亢陰虛失眠者,瀉申脈、補照海;心腎不交者,加心俞、腎俞,或加神門、三陰交;胃不和臥不安者,加足三裏、三陰交。呂老體會,證屬此類失眠,申脈針刺用瀉法,照海針刺用補法。
另外,若遇久罹神經衰弱,長期失眠患者,可用指針療法,具體操作:臨睡前半小時,醫者將拇、示指分開,指腹按在申脈、照海處,輕輕點、按、揉、摩5 10分鐘,對陰陽失調之失眠亦有良效。
欠癥,出自《靈樞·口問》,又稱呵欠、欠伸、呼欠。自覺困乏,張口運氣之貌,或伸腰呼氣之狀。經常呵欠,又稱數欠,為氣虛陽衰,腎氣不充的表現。《靈樞·九針》:“腎主欠”。《金匱要略·腹滿寒疝宿食病脈證治》:“夫中寒家喜欠。”意即被寒邪侵犯的人經常打呵欠。又稱“欠歟”。證屬氣虛陽衰,腎氣不充者,申脈、照海針刺用補法;陽虛中寒者,申脈針刺用補法,照海針刺用先瀉後補法。
失眠案例三
趙某,男,54歲,幹部。1997年10月7日初診。
主訴:失眠1個月余。
病史:患者1個月前始有入睡困難,伴有早醒現象,白天身軟乏力,頭昏、脹痛,近半個月來病癥加重,故來就醫。
檢查:營養欠佳,精神不振,面色晦黯,舌質淡、苔薄白,根部稍膩,脈弦緩、重取無力。
診斷:失眠(蹺脈失調型)。
治療:調理蹺脈,平衡陰陽。處方:申脈、照海(雙)。
操作:選30號1.5寸不銹鋼針,針尖沿跟骨下緣刺入1.2寸,在得氣、守氣的基礎上,補照海、瀉申脈,留針30分鐘,每10分鐘行針1次。
守上方治療1次,當晚即可入睡,連針5次,睡眠恢復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