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炎帝黃帝大戰蚩尤到底是真是假?

炎帝黃帝大戰蚩尤到底是真是假?

本節故事先從蚩尤說起。《太平禦覽》339卷記載:“蚩尤之時,爍金為兵,割革為甲,始制五兵。”參照《管子.地數》可知:九黎族的部落地處南方,氣候溫和,水草豐茂,農業生產發展到了種植水稻等谷物的階段;而且,已經發明了原始的青銅冶煉業。其軍隊使用的是青銅兵器,相對於黃帝軍隊的竹木石器而言,堪稱“非常鋒利”的。所以,蚩尤作為九黎族的領袖便或多或少有些狂妄自大,性格暴躁,“不用帝命”(不聽從黃帝的命令)。實際上,蚩尤也是中華民族先祖中的卓越領袖之壹。《太平禦覽》引自《龍魚河圖》的記述說:“有蚩尤兄弟八十壹人,並獸身、人語,銅頭、鐵額,食砂石子,造立兵杖、刀、戟、大弩,威震天下。”可見,蚩尤手下有81個部落(號稱“九九八十壹”兄弟),人口多、勢力大;軍隊的兵勇身披獸皮鎧甲、頭戴青銅帽盔,所用的兵器鋒利無比;他們吃的是“砂石子”(實為大米飯),力大無窮,兇狠無比。這個經濟相對發達的邦國,又有壹支武器先進的軍隊,自然就有資格耀武揚威、橫行霸道了。他們肆意擴張領土,多次侵擾黃河中遊和中原各地。炎黃聯盟的軍隊也曾多次予以反擊,其結果卻是連吃敗仗,《太平禦覽》稱之為“九戰九不勝”。經過多次失敗,軒轅黃帝不得不總結教訓,“退而結網”。他召集眾臣商量戰法,發動部眾獻計獻策,紮紮實實地進行了壹系列的備戰工作——首先,大鴻、應龍組織人力“采首陽之金(青銅),鑄為鳴鴻刀”;“制弧矢,制甲胄”;“設八陣之形”。(見《事物紀原.黃帝內傳》,《拾遺記》、《太白陰經》等典籍)就是說,他們認真改進武器裝備,制造出鳴鴻刀、弓箭、盔甲等等;同時,研究和演練戰術戰法,不斷提高部隊的作戰能力。其次,認真研究南方戰場的地理特征和氣候特點,制造和改進適於作戰的工具和裝備。史料中記述了許多有趣的故事——有壹次山洪暴發,壹個名叫***鼓的將領和他的副將狄貨被洪水沖走了。大家以為他倆必死無疑,都很悲傷。不料,幾天以後他倆活生生的回來了。原來,他倆在激浪中撞上壹棵空心的巨大枯樹,便趴在樹上順水漂流了幾天幾夜,最後平安地活著回來了。***鼓受到啟發,心想砍來大樹,挖空樹心,不就可以涉水渡河了嗎!由此,他發明了獨木舟,解決了戰場上渡江涉水的難題。這就是人類歷史上的第壹只木船。因南方冬天多霧,如《誌林》所說的“蚩尤作大霧,彌三日,軍人皆惑。”壹次戰鬥中,黃帝的軍隊在彌天大霧下迷失了方向,黃帝本人還差點當了俘虜。針對這壹問題,重臣風後便仿效北鬥星,造出了指南車,能分辨東南西北的方向。據《采書.輿服誌》記載,指南車上有壹個特制的小仙人,伸著的手臂總是指向南方。這,應當是後世祖沖之造的指南車和現代指北針的鼻祖。另外,還有壹個關於號角和戰鼓的故事。足智多謀的常先獵到壹頭野牛(《山海經》中稱作“夔”),牛皮剝下來晾曬在壹棵空心樹上。時間壹長,野牛皮經過暴曬收縮了,緊緊地裹住樹幹。有個叫賈齊的士兵貪玩,在牛皮上拍了拍,牛皮發出“咚咚”的響聲。這聲音驚動了常先,他覺得這響聲可以鼓舞士氣。便找來壹根木棒,使勁敲打起來,“咚咚”的鼓聲震天動地。當時,馴獸能手王亥正在訓練戰馬,突如其來的響聲使馬群受了驚嚇,全都跑散了。王亥非常生氣,就和常先吵了起來。幸虧軒轅黃帝及時趕到,問明情況後,勸止了爭吵。 事後,常先就如法炮制,創造出了中華民族的第壹面戰鼓。後來,又以羊角為材料,制造了“嗚嗚”響的號角。還有壹種頗具神話色彩的傳說:軒轅黃帝屢戰屢敗、處境艱難的時候,女媧娘娘(九天玄女)托夢賜給他壹部兵書。他熟讀兵書以後,用了兩年多的時間來強兵備戰,終於訓練出火獸騎士2500人,弓箭手兩萬人,鳴鴻刀手5萬人,軍隊總數超過12萬;還裝備了戰鼓500面,號角2000只,指南車136輛。我們拂去神話的表塵,可以印證黃帝為了對付蚩尤而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精力,進行了長時間的較為充分的作戰準備。因而,他就奠定了打敗和消滅蚩尤的精神條件和物質基礎。 可是,蚩尤統帥的九黎族本來就是壹個英勇善戰的部族,再加上他們適應並善於利用水鄉地形和多雨多霧的氣候。軒轅大軍想要戰勝九黎族大軍,恐怕也不是壹件易事喲! 壹個秋冬交替的季節,在涿鹿地域展開了壹場史前規模最大的原始戰爭——軒轅黃帝投入的兵力超過20萬人,除訓練有素的12萬炎黃聯軍外,還有以熊、羆、貔貅、豹、虎為圖騰的漁獵部落的勇士約8萬人;作戰裝備也很精良,弓箭、鳴鴻刀、號角、戰鼓、指南車壹應俱全,外加2500頭火獸(戰馬)。蚩尤統領的大軍也有10多萬人,包括81個部落的“黎民”精壯,個個驍勇善戰。《述異記》說,他們戴角披皮,“以角抵人”,狀若猛獸發怒;還有“魑、魅、魍、魎”等神怪相助,能發出怪聲來迷惑敵軍,使其昏昏沈沈、失去理智,要麽自投羅網,要麽俯首就擒。戰幕拉開,蚩尤站在正南方壹個名叫“保岱”的山頭上,號令全軍將士放出煙霧——頓時,彌天大霧籠罩著戰場,把黃帝和他的軍隊團團罩住;而壹個個銅頭鐵額、披甲長角的九黎士卒則或隱或現、時出時沒,直殺得炎黃聯軍喊爹叫娘,人仰馬翻。壹見大勢不好,軒轅黃帝果斷傳令:“跟著指南車,殺向正南方!”這時,大家才醒悟過來,136輛指南車全部啟動,各部將士規整隊伍,緊隨指南車壹直向南進攻……過了不久,炎黃聯軍搶回了戰場主動權;九黎士卒則死傷慘重,節節敗退。蚩尤大惑不解:漫天的迷霧咋不頂用叻?當然,他來不及找到答案,便急忙使出第二招——傳令魑魅魍魎施展法術。剎那間,莫名其妙的怪聲彌漫開來,繚繞在炎黃聯軍的上空。炎黃聯軍的將士們當即渾渾噩噩,竟糊裏胡塗、半癡半傻地朝著怪聲發出的地方沖去……就連軒轅黃帝也覺得心智全失,忘記了指揮事宜(事見《通典.樂典》記載)。幸好,聯軍統帥應龍心性剛強,意誌堅定。他立即命令常先擂響戰鼓。正如《吳子.治兵》所說的“壹鼓整兵”,“聞鼓聲合”,“鼓佐軍威”,500面戰鼓隆隆咚咚,聲如霹靂,響徹雲霄,震得地動山搖,總算壓住了魑魅魍魎的怪聲。炎黃聯軍的將士這才清醒過來,重又看清敵方,拉弓揮刀沖殺過去。蚩尤又吃壹驚,趕忙收攏隊伍,將81個部族的殘余部隊集結在保岱山下,列成龜形大陣——盾牌兵據守外層,四周層層相護,頗像堅固的龜殼;魑、魅、魍、魎分守四門,能攻能守,伸縮自如,又似烏龜的四肢;主力精兵則藏在陣中,由蚩尤親自統領,就算是縮在烏龜殼裏的腦袋吧,隨時都可以給敵軍以致命壹擊。布陣完畢,蚩尤十分得意,心想:炎黃聯軍拿咱沒轍了!他狂笑幾聲,厲聲吼道:“軒轅小兒,爾奈我何呀?”聯軍統帥應龍聞言大怒,立即下令擂鼓進攻。將士們沖殺過去,九黎族兵退回陣中,層層盾牌就像厚實的龜殼護住他們,叫妳傷他不得!如果妳要撤退,他卻趁機反擊,追隨妳的屁股掩殺壹陣。這樣,聯軍先後發起了九次進攻,不僅沒能奏效,反而在龜形陣四周丟下了成千上萬的屍體。其慘烈之狀,被後世道家典籍《莊子.盜跖》形容為“流血百裏”。當天晚上,雙方收兵休整。聯軍清點人數,傷亡竟在三成以上。慘痛的敗仗告訴大家:這樣硬攻蠻打是不行的!黃帝又壹次召集眾將帥商議戰法——據《山海經.大荒東經》、《黃帝元女戰法》等古籍記載,眾將帥集思廣益,獻計獻策,提出了許多建設性的意見,對軒轅黃帝很有啟發。其中,發明指南車的風後提到“聽說九黎族人最怕龍的叫聲”,引起了他的高度重視。黃帝忖道:龍的叫聲,有誰聽聞過呢?他壹邊翻閱九天玄女的兵書,壹邊猜想龍叫的聲音,忽然想到了羊角制的號角,心頭壹亮:“對啦!”第二天拂曉,九黎族將士早早地吃飽了肚子,精神抖擻地擺好陣形,只等炎黃聯軍的士卒們自來送死。誰料到,昨天聽熟的戰鼓聲不響了,四周卻響起了低沈的“嗚嗚”叫聲。這聲音在眾人的頭頂上空宛轉低回,時而像龍的呻吟、哀鳴,時而像龍的怒吼、嗥叫,著實攝人心魄,掠人膽識。蚩尤本人也被嚇得魂不附體,如癡如醉。眾將士更是嚇得夠嗆,有的蜷作壹團,瑟瑟發抖;有的癱在地上,四肢抽搐……聯軍將士見號角聲起了作用,立即發起總攻——首先是王亥率領的2500騎火獸騎士打頭陣,壹陣刀砍馬踏,沖亂了九黎族兵的陣形。接著,戰鼓擂響,十萬大軍掩殺過去,勢如大浪摧沙堆、秋風掃落葉,直殺得九黎族兵屍橫遍野,血流成河。可憐蚩尤的十萬大軍死的死、傷的傷,全軍覆沒,只剩極少數腿快的落荒逃走。本來,黃帝並沒有打算殺死蚩尤,可在打掃戰場時卻發現他已被亂軍所殺。黃帝十分惋惜,曾下令追查是誰殺的,結果沒有查出頭緒。他只好下令,按邦國諸侯之禮,把蚩尤的遺體安葬在保岱山上的壹個大土穴中。關於蚩尤的結局,古籍中還有另壹種傳說。如《管子.四時》記為:“黃帝得蚩尤而明乎天道,遂置之為六相之首。”《龍魚河圖》還說:“制服蚩尤,(黃)帝因使之主兵,以制八方。”若按此說,黃帝取勝以後並沒有殺蚩尤,而是曉之以理義,任命他做了大臣,且位在群臣之上;同時還讓他主管軍事,以控制四面八方。甚至還說:蚩尤年老病逝以後,天下重又發生叛亂。黃帝就命人畫出蚩尤的掛像,以此威懾九黎族的各個部落。大家以為蚩尤沒死,“八方萬邦皆為彌服”。據史學權威分析,這是後世文人佩服蚩尤的大智大謀、英勇善戰的英雄形象,不忍心讓他以反面人物的形象敗死於黃帝手下,采用“為尊者諱”的筆法,故意安排的兩全其美的結局。所以,它不如“黃帝誅滅蚩尤”之說影響廣泛,但它深刻反映了炎黃部族和九黎部族通過戰爭而相互融合的歷史真實。現代考古證明,山東大汶口文化、龍山文化是九黎族的文化遺存;而河南鄭州大河村遺址、禹縣固水河遺址屬於仰韶文化晚期的文化遺存。後兩處遺址開始出現了大汶口文化和仰韶文化相互交流、融合的現象。可見,炎黃部族和九黎部族通過戰爭而實現的大融合,乃是形成華夏民族的重要壹步。看完這段故事,妳認為“黃帝大戰蚩尤”的是真是假呢?當然確有其事,只不過後人把他神話、誇張了壹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