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數字內容簡介

數字內容簡介

劉劭的筋、骨、血、氣、肌與金、木、水、火、土五行相對應,表現出弘毅、文科、貞節、勇敢、淳樸的特點。這“五德”分別象征五常的仁、義、禮、智、信,表現為“五德”。換句話說,自然的血氣生命體現在精神、外貌、旋律、才能和美德上。內在物質與外在標誌相關,表現為神、精、肌、骨、氣、色、儀、容、言,這就是“九象”,相當於所謂的“氣質”層面。

劉劭根據人才的不同,把人物分為“德兼而有之”、“才兼而有之”、“偏才”三類。通過德、法、術三個層面,根據其偏向性,可分為“十二才”,即清、法、術、國體、儀、瞞、招、智、文、儒、口辯、英雄。根據他們不同的能力,適合不同的官職。

在《人物誌》中,劉劭把才能和德行列為選拔人才的標準。劉劭的評價,以中和為最高,講究平淡無味,是聖人。所謂中和,在於有“雅”和“巧”兩個層次,巧是人生的境界,既是道德修養的層次,也是對“人性全貌”的審美態度。除了中和,其余都是偏材料。具有“九性”和“陰陽調和,中外光明”的人是中庸之道,稱為聖人,是王者之才;具體含蓄,稱為“德”,是儒雅之才;偏愛壹種才能的人叫做偏愛材料,這是瀟雅的說法。此外,還有相似性和非同壹性的層次。

劉紹進壹步提出“八觀”和“五觀”來篩選人才。“八觀”是從人的行為、情緒反應、心理變化的表象到內在,反復觀察。“五異”考察的是人在生活、達成、富裕、貧窮、貧困的具體情境中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