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誇父追日是什麽意思

誇父追日是什麽意思

“誇父追日”的意思是:誇父拚命追趕太陽。比喻人有大誌,也比喻不自量力。

拼音kuā fù zhuī rì

出處《山海經》

原文“誇父不量力,欲追日影,逐之於隅谷之際。渴欲 得飲,赴飲河渭。河渭不足,將走北飲大澤。未至,道渴而死。”

譯文誇父不考慮(估計)自己的能力,想要追上太陽,追趕到谷口;口渴了,想要喝水,到黃河、渭水去喝水。黃河、渭河的水不夠了,誇父又向北去喝大湖裏的水。他還沒趕到大湖,就半路渴死了。

典故誇父與太陽競跑,壹直追趕到太陽落下的地方;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就到黃河、渭水喝水。黃河、渭水的水不夠,誇父就去北方喝大湖的水。還沒趕到大湖,就半路渴死了。誇父丟棄他的手杖,他的手杖化成了桃林。

擴展資料:

近義詞:自不量力、誇父逐日

1、自不量力

拼音zì bù liàng lì

釋義自己不估量自己的能力。指過高地估計自己的力量。

出處《戰國策·齊策三》。

原文“荊甚固,而薛亦不量其力。”

譯文楚國很貪婪,而薛亦不自量力。

典故故事發生在春秋時代。那時,鄭國和息國睦鄰相處。壹年,息國為了壹件小事,和鄭國鬧翻。息國國王要討伐鄭國,就召集大臣來商議。

有的說:“陛下和鄭國國王同姓,不要輕易動武。”有的說:“我們的威望是不是比鄭國高?”還有的說:“我們的力量是不是比鄭國強?”息國國王對這些勸說壹點也聽不進。

他下令要全體兵向鄭國發起襲擊。鄭國立刻出兵迎戰。最後,息國兵被打得丟盔棄甲,狼狽不堪。

2、誇父逐日

拼音 kuā fù zhú rì?

釋義古代神話。《山海經·海外北經》記載,有個叫誇父的人,為了征服太陽,壹路追趕它,直至口渴而死。臨死時扔出他的手杖,化為壹片樹林,名曰鄧林。逐:追趕。

出處《山海經·海外北經》。

原文“誇父與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飲;飲於河渭;河渭不足;北飲大澤。未至;道渴而死。棄杖;化為鄧林。”

譯文誇父與太陽競跑,壹直追趕到太陽落下的地方;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就到黃河、渭河喝水.黃河、渭河的水不夠,又去北方的大澤湖喝水.還沒趕到大澤湖,就半路渴死了.他遺棄的手杖,化成桃林。

典故這是我國最早的著名神話之壹,講的是誇父奮力追趕太陽、長眠虞淵的故事。 誇父是古代神話傳說中的巨人,是幽冥之神後土的後代,住在北方荒野的成都載天山上。

他雙耳掛兩條黃蛇、手拿兩條黃蛇,去追趕太陽。當他到達太陽將要落入的禺谷之際,覺得口幹舌燥,便去喝黃河和渭河的水,河水被他喝幹後,口渴仍沒有止住。

他想去喝北方大澤的水,還沒有走到,就渴死了。誇父臨死,拋掉手裏的杖,這杖頓時變成了壹片鮮果累累的桃林,為後來追求光明的人解除口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