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千古壹帝 是哪三個皇帝

千古壹帝 是哪三個皇帝

秦始皇、唐太宗、康熙。

千古壹帝出自《藏書·世紀列傳總目》,是李贄對秦始皇的評價,評曰:“始皇帝,自是千古壹帝也”。

亦用於對唐太宗李世民的評價,明王誌堅《讀史商語·卷三》:“三代以後,如文皇者,真千古壹帝也”。

朝鮮《承政院日記》裏記載“康熙,千古英傑也”,“大抵康熙,天下之聖主”,“康熙自是豪傑之主,政令施措動合事宜,至今維持,皆其余蔭”。清末的朝鮮國王李熙(高宗)也認為:“康熙,英傑之主也”。

擴展資料:

1、秦始皇

秦始皇(前259年—前210年),嬴姓,趙氏,名政,又名趙正(政)、秦政,或稱祖龍 ,秦莊襄王之子。?

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戰略家、改革家,完成華夏大壹統的鐵腕政治人物,也是中國第壹個稱皇帝的君主。

秦始皇是出生於趙國都城邯鄲(今邯鄲),並在此度過了少年時期。前247年,13歲時即王位。

前238年,22歲時,在故都雍城舉行了國君成人加冕儀式,開始“親理朝政”,除掉呂不韋、嫪毐等人,重用李斯、尉繚。

自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後滅韓、趙、魏、楚、燕、齊六國,39歲時完成了統壹中國大業,建立起壹個以漢族為主體統壹的中央集權的強大國家——秦朝,並奠定中國本土的疆域。

秦始皇認為自己的功勞勝過之前的三皇五帝,采用三皇之“皇”、五帝之“帝”構成“皇帝”的稱號,是中國歷史上第壹個使用“皇帝”稱號的君主,所以自稱“始皇帝”。

同時在中央實行三公九卿,管理國家大事。地方上廢除分封制,代以郡縣制,同時書同文,車同軌,統壹度量衡。對外北擊匈奴,南征百越,修築萬裏長城,修築靈渠,溝通水系。

但是到了後期,求仙夢想長生,苛政虐民,扼殺民智,動搖了秦朝統治的根基,前210年,秦始皇東巡途中駕崩於邢臺沙丘。

2、唐太宗

唐太宗,即唐朝第二位皇帝李世民,名字取意“濟世安民”,隴西成紀人,祖籍趙郡隆慶。唐太宗不僅是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還是壹位書法家和詩人。

李世民成為皇帝後,積極聽取群臣意見,努力學習文治天下,成功轉型為中國史上最出色的政治家與壹代明君。

唐太宗開創了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貞觀之治”,經過主動消滅各地割據勢力,虛心納諫,在國內厲行節約,使百姓休養生息,終於使社會出現了國泰民安的局面,將中國傳統農業社會推向鼎盛時期,為後來全盛的開元盛世奠定了重要基礎。

3、康熙

愛新覺羅·玄燁(1654年5月4日-1722年12月20日),清朝第四位皇帝(1661年-1722年在位),清定都北京後第二位皇帝。

年號康熙。蒙古人稱他為恩赫阿木古朗汗或阿木古朗汗(蒙語“平和寧靜”之意,為漢語“康熙”的意譯)。西藏方面尊稱為“文殊皇帝”。順治帝第三子,母親為孝康章皇後佟佳氏。

康熙帝8歲登基,14歲親政,在位62年,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執政初期,國內國際形勢非常嚴峻。面對嚴峻局勢,他堅持大規模用兵,以實現國土完整和統壹。

康熙帝少年時就挫敗了權臣鰲拜,完全奪回朝廷大權,開始真正親政的階段。成年後康熙帝坐鎮北京取得了對三藩、沙俄的戰爭勝利。

消滅在臺灣的明鄭政權;三征噶爾丹,並取得勝利;創立“多倫會盟”取代戰爭,聯絡蒙古各部;意圖以條約確保清朝政府在黑龍江的領土控制。

在政治上加強中央集權;註意休養生息,發展經濟,籠絡漢族士人。但是康熙帝標榜仁政,到了晚年倦勤,出現吏治敗壞的現象。另外,眾位皇子因為廢太子事件而爭奪皇位,對康熙帝晚年政治產生了不良影響。

康熙帝是統壹的多民族國家的捍衛者,奠定了清朝興盛的根基,開創出康乾盛世的大局面,有學者尊之為“千古壹帝” ,康熙六十壹年(1722年)農歷十壹月十三日崩於暢春園,終年68歲。

廟號聖祖,謚號合天弘運文武睿哲恭儉寬裕孝敬誠信功德大成仁皇帝,葬於景陵。傳位於第四子胤禛。

百度百科——千古壹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