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三皇五帝三皇五帝簡介

三皇五帝三皇五帝簡介

1、三皇五帝分別是誰?2、三皇五帝分別是哪些?3、三皇五帝分別指的是什麽4、三皇五帝分別是誰三皇五帝分別是誰?

“三皇分別指的是:羲皇、燧皇、炎皇。而五帝指的是:黃帝、顓頊 、帝嚳、堯帝、舜帝。三皇五帝,並不是真正的帝王,指的是原始社會中後期出現的為人類作出卓越貢獻的部落首領或部落聯盟首領,後人追尊三皇五帝他們為“皇”或“帝”。

三皇五帝,是歷史神話人物“三皇”與“五帝”的合稱。原始意義上的三皇是指遠古三皇(天皇氏、地皇氏、人皇氏),後增補伏羲氏等作為“三皇”。原始意義上的五帝是指遠古五方上帝,後增補公孫軒轅等五位上古部落首領作為“五帝”。

擴展資料:

三皇簡介

1、伏羲,神農與黃帝被尊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伏羲氏是我國古籍中記載的最早的王之壹,所處時代約為新石器時代中晚期,三皇五帝他根據天地萬物的變化,發明創造了八卦,成了中國古文字的發端,也結束了“結繩記事”的歷史。

2、神農氏本為姜水流域姜姓部落首領,後發明農具以木制耒,教民稼穡飼養、制陶紡織及使用火,以功績顯赫,以火得王,故為炎帝,世號神農,並被後世尊為農業之神。繼伏羲以後,神農氏是又壹個對中華民族頗多貢獻的傳奇人物。除了發明農耕技術外,還發明了醫術,制定了歷法,開創九井相連的水利灌溉技術等。

3、軒轅黃帝為中華民族始祖,人文初祖,中國遠古時期部落聯盟首領。少典之子,本姓公孫,長居姬水,因改姓姬,居軒轅之丘(在今河南新鄭西北,有爭議),故號軒轅氏,出生、創業和建都於有熊(今河南新鄭),故亦稱有熊氏,因有土德之瑞,故號黃帝。

五帝

1、少昊為殷姓,降生於殷(嬴)水之濱。他在魯北名叫窮桑的地方登帝位,後徙都曲阜,建立了壹個以百鳥之王鳳鳥為主圖騰的氏族部落式東方鳥國——少昊之國。

2、顓頊為上古五帝之壹。黃帝之孫,姬姓。父親是黃帝次子昌意,封於若水,娶蜀山氏之女昌仆為妻,生顓頊。顓頊性格深沈而有謀略。十五歲時就輔佐少昊,治理九黎地區,封於高陽(今河南杞縣東),故又稱其為高陽氏。

黃帝死後,因顓頊有聖德,立為帝,時年二十歲。號為高陽氏,列為五帝之壹,是壹位有文治之功的帝王。在位期間創制九州,使中國首次有了版圖界線;建立統治機構,定婚姻,制嫁娶,研究男女有別,長幼有序;改革甲歷,定下四季和二十四節氣,後人推戴他為“歷宗”等。

3、帝嚳,姓姬,名俊,號高辛氏,河南商丘人,為“三皇五帝”中的第三位帝王,即黃帝的曾孫,前承炎黃,後啟堯舜,奠定華夏基根,是華夏民族的***同人文始祖,商族的第壹位先公。帝顓頊死後,他繼承帝位,時年三十歲。帝嚳繼為天下***主後,以亳(今河南商丘)為都城,以木德為帝,深受百姓愛戴。

4、堯帝 姓伊祁,名放勛,史稱唐堯。公元前2377年農歷二月初二,在唐地伊祁山誕生,隨其母在慶都山壹帶度過幼年生活。15歲時在唐縣封山下受封為唐侯。20歲時,其兄帝摯為形勢所迫讓位於他,成為我國原始社會末期的部落聯盟長。

5、舜,也稱虞舜,因生於姚地(今天河南濮陽),以地取姓氏為姚。姚姓族人是黃帝、舜的後裔。舜,歷來與堯並稱,為傳說中的聖王。

舜執政以後,他重新修訂歷法,又舉行祭祀上帝、祭祀天地四時,祭祀山川群神的大典;還把諸侯的信圭收集起來,再擇定吉日,召見各地諸侯君長,舉行隆重的典禮,重新頒發信圭。他即位的當年,就到各地巡守,祭祀名山,召見諸侯,考察民情;還規定以後五年巡守壹次,考察諸侯的改績,明定賞罰,可見舜註意與地方的聯系。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三皇五帝

三皇五帝分別是哪些?

三皇

出自《周禮·春官·外史》:“掌三皇五帝之書。”

通常言古史者,必言“三皇五帝”。“五帝”尚在“三皇”之後,人們多公認“三皇”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1]

“三皇”之名不見於經,組成亦有不同說法,但《尚書大傳》以燧人、伏羲、神農為“三皇”,《風俗通引》、《白虎通義》、《古史考》等古籍亦持此說。“三皇”按照流傳最廣的道教文化來說也是:燧人(燧皇)、伏羲(羲皇)、神農(農皇),但由最多人民接受並熟知的是伏羲(天皇)、神農(地皇)、黃帝(人皇)

但是根據典籍記載眾說紛紜,並無定論。

《史記·秦始皇本紀》說,天皇、地皇、泰皇為三皇。《太平禦覽》卷七十八引《春秋緯》提出天皇、地皇、人皇為三皇的另壹種看法,似乎泰皇即人皇。

《帝王世紀》以伏羲、神農、黃帝為三皇。《三字經》:自羲農,至黃帝。號三皇,居上世。(伏羲、神農、黃帝)

《通鑒外紀》又以伏羲、神農、***工為三皇。

《運鬥樞》、《元命苞》等書載:三皇為伏羲、神農外,還有建立婚姻制度造人的女媧。漢朝的《緯書》中稱三皇為天皇、地皇、人皇,奉為三位天神。後來在道教中又將三皇分初、中、後三組:初三皇具人形;中三皇則人面蛇身或龍身;後三皇中的後天皇人首龍身,即伏羲,後地皇人首蛇身,即女媧,後人皇牛首人身,即神農。

五帝

至於五位古帝,說法也各異。壹般認為是:黃帝、顓頊、帝嚳、堯、舜。少昊五帝,主要有三種說法,壹說指黃帝、顓頊、帝嚳、堯、舜。第二種說法指大_(伏羲)、炎帝、黃帝、少_(少昊)、顓頊。第三種說法指少昊(_)、顓頊、高辛(帝嚳)、堯、舜。秦國原有四帝(白帝、青帝、黃帝、炎帝)崇拜,加上黑帝為五帝。

《世本》、《大戴禮記》、《史記·五帝本紀》列黃帝、顓頊、帝嚳、堯、舜為五帝。

《禮記·月令》以大_(伏羲)、炎帝、黃帝、少_(少昊)、顓頊為五帝。

《尚書序》、《帝王世紀》則視少昊(_)、顓頊、高辛(帝嚳)、堯、舜為五帝。

此外,又有把五方天神合稱為五帝的神話。東漢王逸註《楚辭·惜誦》中的“五帝”為五方神,即東方太昊、南方炎帝、西方少_、北方顓頊、中央黃帝;而唐賈公彥疏《周禮·天官》“祀五帝”,為東方青帝靈威仰、南方赤帝赤_怒、中央黃帝含樞紐、西方白帝白招拒、北方黑帝汁先紀。

秦國原有四帝(白帝、青帝、黃帝、炎帝)崇拜,加上黑帝為五帝。按呂不韋十二紀的提法,五帝是主管四方、四時和五行之神。黃帝居中,具土德;大_居東方,具木德,主春,亦稱春帝;炎帝居南方,具火德,主夏,亦稱炎帝;少_居西方,具金德,主秋,亦稱白帝;顓頊居北方,具水德,主冬,亦稱黑帝。(《呂氏春秋·召類》)三皇五帝究竟指誰?對於五帝,則壹般采取《史記·五帝本紀》的說法。

三皇五帝分別指的是什麽

三皇五帝實際上是指壹個部落首領,充其量是部落聯盟的首領。幾個部落散落在壹塊大地上,難免發生沖突,就需要有壹個***同管事的人,這個人必須大家都認可,就是聯邦制首領。

因為關於三皇太過久遠,說法眾多。大家比較認可的,是其中兩個,壹個是伏羲氏,還有壹個是神農氏。

第三個,有的說是女媧,有說是祝融,更多的人相信是燧人氏。

神農氏的農業種植很有水平,解決了最基礎的生存問題。燧人氏鉆木取火,把人類從野獸像成熟文明拉近了壹大步。伏羲氏,是文化方面的高手,發明了算卦之類的。即便三皇的人選不壹,但是他們都是有巨大貢獻的人或者部落,否則不可能以“皇”冠之。

三皇是:伏羲氏、神農氏、燧人氏或者女媧。

五帝的記錄就多了很多,司馬遷集中了各種史料和傳聞,認真寫了壹篇《五帝本紀》。

五帝是黃帝、顓頊、帝嚳、唐堯、虞舜。

五帝中第壹位是黃帝。黃帝和炎帝都是有熊氏少典之子(壹種說法),在阪泉之野戰敗了炎帝,在涿鹿之野擒殺不臣服的蚩尤,被諸侯尊為天子。

第二位是顓頊(zhuān xū)。顓頊是黃帝的孫子,昌意的兒子。

第三位是帝嚳(kù)。帝嚳是黃帝兒子玄囂的孫子。

第四位是唐堯。堯就是帝嚳的兒子。

第五位就是虞舜。舜是民間推舉上來的,經過堯不斷考察,最終禪讓的明主。

三皇五帝分別是誰

我國傳說中關於最古老的壹些帝王,歷來有不同的說法。壹般以燧人氏、伏羲氏、神農氏為三皇,以黃帝、顓頊、帝嚳、堯、舜為五帝。泛指遠古時代的帝王人物。

三皇五帝,是“三皇”與“五帝”的合稱。原始意義上的三皇是指遠古三皇(天皇氏、地皇氏、人皇氏),後增補伏羲氏等作為“三皇”。原始意義上的五帝是指遠古五方上帝,後增補黃帝公孫軒轅(也稱姬軒轅)等五位上古部落首領作為“五帝”。

後期增補的後三皇五帝在不同著作中分別有不同的說法:

三皇:

1、燧人、伏羲、神農,出自《尚書大傳》。

2、伏羲、女媧、神農,出自《春秋運鬥樞》。

3、伏羲、祝融、神農,出自《風俗通義》。

4、伏羲、神農、黃帝,出自《三字經》。

5、有巢氏、燧人氏,出自《莊子》、《綱鑒易知錄》。

五帝:

1、太昊、炎帝、黃帝、少昊、顓頊,出自《呂氏春秋》。

2、黃帝、顓頊、帝嚳、堯、舜,出自《大戴禮記》。

3、黃帝、少昊、顓頊、帝嚳、堯,出自《資治通鑒外紀》。

各個三皇五帝的簡史:

1、天皇氏。

別號天靈、防五、天霧。姓望,名獲,字文生;“五龍”之首;以木德王天下。天皇氏繼盤古氏以治,其繼盤古治所在良渚古城中的莫角山臺址上。前9684---前7884年在位,天皇氏為創世大神盤古氏之子,地皇氏之父,開天辟地之後的首位中國部落首領。(壹說天皇氏即伏羲氏,與地皇神農氏、人皇女媧氏並稱為“三皇”)

2、地皇氏。

天皇氏之子、矩靈氏之夫、人皇氏之父,“五龍”之壹。前7884----前6084年在位。定都於良渚古城,同時設陪都於龍門、熊耳之山嶽(今河南省洛陽市龍門山、熊耳山壹帶)。壹說地皇氏即神農氏,與天皇伏羲氏、人皇女媧氏並稱為“三皇”。

3、人皇氏。

簡稱“人皇”,又稱“泰皇”;亦曰居方氏。人皇氏為地皇氏之子,提挺氏之父。前6084----前4724年在位,定都於良渚古城,同時設陪都於今山東省日照市東港區兩城鎮遺址。壹說人皇氏即女媧氏,與天皇伏羲氏、地皇神農氏並稱為“三皇”。

4、提挺氏。

又號黃神氏。前4724----前4694年在位,定都於良渚古城,同時設陪都於今淮河流域,具體地點不詳。提挺氏為人皇氏之子,通姓氏之父。另外據傳八仙之壹的漢鐘離(復姓鐘離,名權。東漢時人,故稱漢鐘離)即為提挺氏轉世。

5、通姓氏。

又號皇覃氏、離光氏。前4694----前4664年在位,定都於良渚古城,同時設陪都於中國南方(今湖南省永州市寧遠縣九嶷山壹帶)。通姓氏乃提挺氏之子,有巢氏之父。

6、有巢氏。

號“大巢氏”。位列五氏之首,華夏族人。祖籍在今巢湖流域;建立古巢國,中國上古時期部落首領。居住在今安徽省巢湖市壹帶,後遷徙至山西省興縣石樓山壹帶。有學者認為有巢氏出生地在蒼梧,立都河南舞陽。也有史學家認為有巢氏生籍在山東、四川、內蒙古、雲南、湖南等地。據中國歷史大系表記載,有巢氏生活在舊石器時代早期,開創了巢居文明。有巢氏被譽為華夏“第壹人文始祖”和“文明的領航者”。

7、燧人氏。

又號燧皇,定都於燧明(今河南商丘),後遷都於河北省保定市(今河北保定南莊頭遺址)。燧人氏為燧明國國君,為有巢氏之子、華胥氏之夫、伏羲氏與女媧氏之父。前4464----前4354年在位,燧人氏是中國迄今為止有史可考的第壹位個體部落首領(非部落聯盟首領)。燧皇陵位於河南省商丘市睢陽區境內,是中國歷史上年代最為久遠的帝王陵墓。

8、華胥氏。定都於今陜西省西安市藍田縣華胥鎮。華胥氏為燧人氏之妻,伏羲氏與女媧氏之母。在位年限不詳,可能與燧皇***治。燧人氏之後由伏羲氏繼位。華胥陵位於山東省新泰市石萊鎮華胥山,壹說藍田縣華胥鎮孟巖村。

9、伏羲氏。

又號羲皇、太昊、青帝。定都於汶上(今山東省汶上縣),後遷都於宛丘(今河南淮陽),前4354----前4239年在位。伏羲氏為燧人氏與華胥氏之子、女媧氏的兄長兼夫君。炎帝神農氏的外祖父。在燧人氏之後繼位。壹說伏羲即為天皇氏。傳說太昊伏羲氏也是中國古代神話中的五方上帝之壹。伏羲陵位於河南省周口市淮陽縣城北1.5公裏處。

10、女媧氏。

又號媧皇氏,前4239—前4109年在位。女媧氏是燧人氏與華胥氏之女、伏羲氏的妹妹兼妻子。炎帝神農氏的外祖母。在伏羲氏之後自立為帝,與炎帝朱襄氏***治天下。壹說女媧即為人皇氏。女媧城與女媧陵位於今河南省周口市西華縣。

11、朱襄氏。

有3代朱襄氏擔任過炎帝,又號稱飛龍氏,在伏羲氏之後即位。與女媧氏***治天下,公元前4239—公元前4169年在位,定都於朱邑(今河南省商丘市柘城縣),朱襄氏之治天下也,多風而陽氣贏積,萬物散解,果實不成。故士達作五弦瑟,以來陰風,以定群生。炎帝朱襄氏最後為炎帝神農氏所滅。炎帝朱襄氏陵位於商丘市柘城縣東大仵鄉。

12、神農氏。

有9代神農氏擔任過炎帝,又號農皇、赤帝、烈山氏。定都於伏羲氏舊墟(同伏羲都城)。後先後遷都於今山東省曲阜市與今河南省洛陽市。前4109----前3579年在位,炎帝神農氏是伏羲氏與女媧氏的外孫,女媧氏死後傳位於他。後又打敗並占領了炎帝朱襄氏的領地,首次統壹中華。後被黃帝軒轅氏打敗並遷都於今湖南省株洲市。炎帝神農氏陵墓有多座,其中陜西寶雞炎帝陵為炎帝神農壹世之墓,湖南株洲炎帝陵為炎帝神農八世之墓。壹說神農即為地皇氏。傳說炎帝神農氏也是中國古代神話中的五方上帝之壹。

13、有熊氏。

即黃帝,又號軒轅。定都於有熊(今河南新鄭),前2697----前2395年在位。在涿鹿之戰中與異母弟炎帝聯手打敗九黎部落首領蚩尤之後遷都涿鹿(今河北省張家口市涿鹿縣)。後又在阪泉之戰中打敗並奪取了炎帝的皇位,迫使其臣服並退居南方。傳說黃帝軒轅氏為中國古代神話中的五方上帝之首,號稱“中央黃帝有熊軒轅氏”(另外四位天帝為東方青帝太昊伏羲氏、西方白帝少昊金天氏、南方赤帝炎帝神農氏、北方黑帝顓頊高陽氏),陵墓位於河北涿鹿,其曾孫帝顓頊打敗***工收復中原後遷葬於河南荊山。

14、青陽(氏)壹世。

即少昊,又號白帝、金天氏。為黃帝長子(另壹說認為少昊是啟明星與仙女皇娥的兒子),黃帝之後繼位,定都於窮桑(今江蘇省宿遷市沭陽縣桑墟鎮),後遷都於今山東省曲阜市。前2395----前2322年在位,陵墓位於曲阜城東4公裏的舊縣村東北。白帝少昊金天氏也是中國古代神話中的五方上帝之壹。據司馬遷所著《史記》誤傳,白帝少昊金天氏未登帝位。少昊逝後,皇位由其侄孫高陽氏繼承,於是高陽氏在窮桑登基,後遷都商丘並與炎帝後裔***工氏展開激戰,***工因戰敗而惱羞成怒,拼盡全力撞斷了“擎天柱”----不周山(今遼寧錦州筆架山)。“***工怒觸不周山”的神話即來源於此。

15、高陽氏。

即顓頊,又號黑帝、玄帝。公元前2322—公元前2245年在位。定都於窮桑、後遷都於商丘,打敗***工氏之後定都於帝丘(今濮陽),並將黃帝陵墓由河北涿鹿遷至河南荊山。顓頊是黃帝的次子昌意的兒子。顓頊高陽氏也是中國古代神話中的五方上帝之壹。陵墓位於河南省安陽市內黃縣梁莊鎮。

16、高辛氏。

即帝嚳,前2245—前2176年在位。定都於亳(今河南商丘)。帝嚳乃玄囂之孫,顓頊高陽氏的堂兄。帝嚳陵墓所在地位於商丘睢陽區高辛鎮。

17、青陽(氏)二世。

即帝摯,前2176----前2168年在位。定都於沁陽(今河南焦作沁陽市),帝摯為帝嚳長子,即位之後為政不善,讓位於四弟陶唐侯伊祁放勛(即帝堯陶唐氏)。陵墓位於陽谷(今山東省聊城市陽谷縣北)。

18、陶唐氏。

即堯,前2168----前2095年在位。定都於北唐(今山西省太原市),後遷都平陽(今山西省臨汾市)。帝堯為帝嚳第四子,帝摯的四弟。帝摯為政不善,禪位於他。另外,鯀禹治水、後羿射日等傳說就發生在陶唐氏時期。陵墓位於山東省菏澤市鄄城縣富春鄉谷林。

19、丹朱。

定都於丹水(今河南省南陽市淅川縣)(舊稱丹水縣,古時為陶唐氏長子丹朱的封地),前2067----前2064年在位。丹朱為帝堯長子,帝堯臨終前,因丹朱不肖,堯指定有虞氏部落首領姚重華為繼承人。帝堯死後,姚重華為其守孝三年,並將皇位讓給了丹朱。丹朱為政不善,三年後還位於姚重華。陵墓位於河南省濮陽市範縣辛莊鄉丹朱村(丹徐莊)。

20、有虞氏。

即舜,分別於前2095----前2067年、前2064----前2025年在位。定都於蒲阪(今永濟),帝舜為黃帝裔孫。以孝聞名,是著名的24孝之首---“孝感動天”的主人公。繼承陶唐氏之皇位。陵墓有兩處:山西運城舜帝陵和湖南寧遠舜帝陵。

21、夏後氏。

夏後禹,即大禹,先為有崇氏,後為夏後氏。前2025----前2015年在位,定都陽城(今河南省登封市),後遷都於陽翟(河南禹州)。禹為黃帝嫡系裔孫,是治水英雄夏後鯀的兒子。夏朝奠基人。陵墓位於浙江省紹興城東南會稽山麓大禹陵。

22、盤古氏。

盤古是中國古代傳說中開天辟地的神。在天地還沒有開辟以前,宇宙就像是壹個大雞蛋壹樣混沌壹團。有個叫做盤古的巨人在這個“大雞蛋”中壹直酣睡了約18000年後醒來,盤古憑借著自己的神力把天地開辟出來了。他的左眼變成了太陽,右眼變成了月亮;頭發和胡須變成了夜空的星星;他的身體變成了東、西、南、北四極和雄偉的三山五嶽;血液變成了江河;牙齒、骨骼和骨髓變成了地下礦藏;皮膚和汗毛變成了大地上的草木;汗水變成了雨露。盤古的精靈魂魄在他死後變成了人類。所以,都說人類是世上的萬物之靈。

23、黃帝。

軒轅黃帝為中華民族始祖,人文初祖,中國遠古時期部落聯盟首領。少典之子,本姓公孫,長居姬水,因改姓姬,居軒轅之丘(在今河南新鄭西北,有爭議),故號軒轅氏,出生、創業和建都於有熊(今河南新鄭),故亦稱有熊氏,因有土德之瑞,故號黃帝。他首先統壹中華民族的偉績而載入史冊。他播百谷草木,大力發展生產,始制衣冠,建造舟車,發明指南車,定算數,制音律,創醫學等,在此期間有了文字。黃帝居五帝之首,有嫘祖、嫫母等四位夫人。

24、炎帝。

神農氏(或神農氏的子孫)。傳說炎帝姓姜,生於厲山(今湖北隨縣厲山),長於姜水。相傳他牛頭人身,就是現在的羌族(神龍的子孫)。最初,這個氏族活動於姜水流域,就是現在的寶雞市清姜河,後來進入黃河中遊。相傳其母名女登,壹日遊華陽,被神龍繞身,感應而孕,生下炎帝。傳說炎帝人身牛首,頭上有角。炎帝生於烈山石室,長於姜水,有聖德,以火德王,故號炎帝。炎帝少而聰穎,三天能說話,五天能走路,三年知稼穡之事。他壹生為百姓辦了許多好事:教百姓耕作,百姓得以豐食足衣;為了讓百姓不受病疾之苦,他嘗遍了各種藥材,以致自己壹日中七十次毒。他又作樂器,讓百姓懂得禮儀,為後世所稱道。據《史記》等古籍追記,炎帝姓“伊耆”,名石年。母為有嬌氏女,名曰女登,是少典正妃。生炎帝。長於姜水,故有‘姜’姓之稱。據《綱鑒》等記載:“炎帝以火德代伏羲治天下,其俗樸,重端愨,不岔爭而財足,無制令而民從,威厲而不殺,法省而不煩,於是南至交趾,北至幽都,東至腸谷,西至三危,莫不從其化。”《越絕書》說:“昔者神農之治天下,務利之已矣,不望其報;不貪天下之財,而天下***富之;不以其智能自貴於人,而天下***尊之。”

25、顓頊。

顓頊為上古五帝之壹。黃帝之孫,姬姓。父親是黃帝次子昌意,封於若水,娶蜀山氏之女昌仆為妻,生顓頊。顓頊性格深沈而有謀略。十五歲時就輔佐少昊,治理九黎地區,封於高陽(今河南杞縣東),故又稱其為高陽氏。黃帝死後,因顓頊有聖德,立為帝,時年二十歲。號為高陽氏,列為五帝之壹,是壹位有文治之功的帝王。在位期間創制九州,使中國首次有了版圖界線;建立統治機構,定婚姻,制嫁娶,研究男女有別,長幼有序;改革甲歷,定下四季和二十四節氣,後人推戴他為“歷宗”等。

26、帝嚳。

帝嚳,姓姬,名俊,號高辛氏,河南商丘人,為“三皇五帝”中的第三位帝王,即黃帝的曾孫,前承炎黃,後啟堯舜,奠定華夏基根,是華夏民族的***同人文始祖,商族的第壹位先公。祖父玄囂,是太祖黃帝正妃高皇後嫘祖的大兒子,父親名_極,帝顓頊是其伯父。帝嚳從小德行高尚,聰明能幹。十五歲時,被帝顓頊選為助手,有功,被封於辛(今商丘市高辛鎮)。帝顓頊死後,他繼承帝位,時年三十歲。帝嚳繼為天下***主後,以亳(今河南商丘)為都城,以木德為帝,深受百姓愛戴。

27、堯帝。

姓伊祁,名放勛,史稱唐堯。公元前2377年農歷二月初二,在唐地伊祁山誕生,隨其母在慶都山壹帶度過幼年生活。15歲時在唐縣封山下受封為唐侯。20歲時,其兄帝摯為形勢所迫讓位於他,成為我國原始社會末期的部落聯盟長。他踐帝位後,復封其兄摯於唐地為唐侯,他也在唐縣伏城壹帶建第壹個都城,以後因水患逐漸西遷山西,定都平陽。唐堯在帝位70年,90歲禪讓於舜,約公元前2259年,堯118歲時去世。

28、舜帝。

舜,也稱虞舜,因生於姚地(今天河南濮陽),以地取姓氏為姚。姚姓族人是黃帝、舜的後裔。舜,歷來與堯並稱,為傳說中的聖王。舜名重華,晉代皇甫謐又說他字都君。舜建國號有虞,都蒲阪。按先秦時代以國為氏的習慣,故稱有虞氏帝舜。舜出生於姚墟,故姓姚氏。相傳舜的家世甚為寒微,雖然是帝顓頊的後裔,但五世為庶人,處於社會下層。舜的遭遇更為不幸,父親瞽叟,是個盲人,母親很早去世。瞽叟續娶,繼母生弟名叫象。舜生活在“父頑、母囂、象傲”的家庭環境裏,父親心術不正,繼母兩面三刀,弟弟桀驁不馴,幾個人串通壹氣,必欲置舜於死地而後快;然而舜對父母不失子道,十分孝順,與弟弟十分友善,多年如壹日,沒有絲毫懈怠。舜在家裏人要加害於他的時候,及時逃避;稍有好轉,馬上回到他們身邊,盡可能給予幫助,所以是“欲殺,不可得;即求,嘗(常)在側”身世如此不幸,環境如此惡劣,舜卻能表現出非凡的品德,處理好家庭關系,這是他在傳說故事中獨具特色的壹個方面。

29、太_。

壹作太皓,又作太昊,伏羲,風姓。傳說為古代華夏族的首領,居於陳地(即現在河南淮陽縣),是炎帝神農氏和黃帝軒轅氏的***同祖先。相傳他人頭蛇身,或人頭龍身,可能是以蛇或龍為圖騰的氏族首領,居住在陳地,應該是淮河流域氏族部落想象中的祖先。母親為華胥。相傳華胥在雷澤(古地名)看到壹個巨人的腳印,便踩了上去,因此而受孕,於成紀(古地名)生太_。太_觀察天地萬物的變化,作出了八卦。又發明文字,定婚嫁禮法,傳授百姓畜牧之法,制作十五弦之瑟。後按取法五行,聖王死後以五行相配,所以太_配木,炎帝配火,黃帝配土,少_配金,顓頊配水,按位在東方,象日之明,故稱太_。_,明也。變混沌之質,文宓其教,故曰宓犧(宓,音伏),亦謂伏羲。在位壹百壹十年。

30、少_。

少昊為殷姓,古代多因生地而賜姓,根據宋人鄭樵《通誌·氏族略·氏族序》:“居於嬴濱者賜以殷嬴”姓推論,少昊降生於殷(嬴)水之濱。嬴水是山東汶河上遊發源的兩大支流之壹,壹為牟汶河,發源於古代牟族的原居地,有古牟城遺址;壹為殷汶河,發源於古代嬴族的原居地,有古嬴城遺址。他在魯北名叫窮桑的地方登帝位,後徙都曲阜,建立了壹個以百鳥之王鳳鳥為主圖騰的氏族部落式東方鳥國——少昊之國。他以五鳥、五鳩、五雉、九扈24種鳥命名氏官,如以玄鳥氏作司馬,掌管兵權;以祝鳩氏作司徒,管理民事;以鸕鳩氏(布谷鳥)作司空,掌管建築;以爽鳩氏作司寇,主管法律;以鶻鳩氏擔任司事。如用五種雉鳥分別作為掌管金、木、陶、皮、染等五位“工正”的官名,主管手工業。把九扈鳥作為九位農工官員的名稱,掌管農業耕種收獲。此外,以玄鳥為司分,掌管春分和秋分;以伯勞為司至,管理夏至和冬至;以青鳥司啟,管理立春和立夏;以丹鳥司閉,管理立秋和立冬。他以鳥設職封官,各司其責,把壹個國家式原始部落治理得井然有序,使“民無淫,天下大治,諸福之物畢至”。因此,《稽古道統之傳》稱:“三皇而後少昊,實為五帝之冠”。春秋末期“五行”之說確立之後,以“五行”標“五帝”,以化生天下萬物的五行之首的“金”字標其政德,認為少昊“以金德王天下”,故又號“金天氏”。 

皇帝的含義:

1、皇。“皇”像太陽壹樣光輝燦爛。人皇最為尊貴。羲皇,媧皇皆出自人皇。人皇稱皇不稱帝。壬有水德,其人龍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