逯(Lù)姓源出有二:
1、出自嬴姓,以邑名為氏。據《風俗通》上的記載,逯是壹個地名,在距今2000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代,秦國有壹個邑名叫逯(今陜西省境內),後來有壹為秦國的大夫被封於此,其後人就以封邑名為姓,稱為逯氏,世代相傳。
2、出自羋姓,亦以邑名為氏。據《路史》上的記載,春秋戰國時,楚國的王族中的同族,後代中也有以邑名為姓者,稱為逯氏。
二、遷徙分布
逯姓在大陸和臺灣沒有列入百家姓前壹百位。上古周代時,秦國有壹位公族受封於逯邑,後來逮邑公族子孫就以封地為姓,世代姓逯。逯邑那地方,就在現今陜西省境內,而逯姓始祖原是秦國的公族,秦國公族姓嬴,所以說逯姓是出於嬴姓的,嬴姓作為秦國公族,出過許多了不起的人物。比如使秦國強盛,奠下稱霸基礎的秦穆公,姓嬴名好。嬴好重用百裏奚等能人,擴展勢力,雄踞壹方。可是秦國風俗粗野好武,有些禮儀很野蠻,比如葬禮中盛行殺殉,秦穆公死時釘殉壹百七十七人,其中子車奄息等三人是秦國人崇敬的賢良。後來秦始皇嬴政壹統天下後,也排斥文治。關於逯姓的來源,在許多姓氏古籍上都有記載。春秋戰國時期秦國的所在地,主要是在今天的甘肅和陜西壹帶,當時的逯邑,也在這個地區。另外,根據《路史》上的記載,楚國的公族中也有逯氏。望族居於廣平郡,就是現在的河北省雞澤縣東。
三、歷史名人
逯姓雖然不繁人不眾,但在歷史上卻成名甚早。早在漢代時,就有壹位叫逯普的人,被封為蒙鄉侯,新莽時逯並,為大司馬;元有監察禦史逯魯曾;明有孝子逯相、鎮撫逯德山……等。
逯中立:明朝文士,為人正直,敢作敢為,有膽有識。他舉為進士後入仕,官給事中,雖然因為打抱不平被朝廷貶官,雖然因為打抱不平被朝廷貶官,但人們都稱贊他膽識過人。
逯欽立:山東巨野人。字卓亭(1911-1973),筆名祝本。研究有關古典文學。著有《屈原離騷簡論》、《陶淵明集》,輯有《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散著見重慶《讀書通訊》、南京《學原》等刊。
四、郡望堂號
1、郡望
廣平郡:漢景帝中元元年(前149年)分邯鄲郡置郡,治所在廣平(今河北省雞澤東南)。相當於今河北任縣南和、雞澤、曲周、永年及平鄉西北肥鄉東北壹部分地。東漢廢入巨鹿郡,三國魏初復置郡。
臨河郡:北齊武平元年(570年)置臨河郡,故治在今山西省永和縣西南三十五裏,隋開皇三年(583年)廢郡。
2、堂號
逯姓的主要堂號有:“廣平堂”、“孝子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