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楊伯峻孟子譯註成語錯誤

楊伯峻孟子譯註成語錯誤

楊伯峻先生在註釋中寫,歷來註釋家解“樂”為“音樂”,獨有宋人陳善《捫虱新語》解為“快樂”,認為2.1節前半節講音樂,後半節講田獵,因此“樂”應指“娛樂”。楊先生持前說。

但如果我們跳出2.1節的範圍,將2.1-2.5看做壹個整體,本段意思將變為:

莊暴見孟子說,齊宣王說他喜歡尋歡作樂,我無言以對。孟子說,這不是什麽問題啊。去見齊宣王,論證如下。

2.1與民同樂,雖鼓樂、田獵不為過;

2.2與民同享,雖七十裏之囿不為大;

2.3安天下之民,雖好勇不為有疾;

2.4與民同樂,雖巡遊不為荒亡;

2.5與民同富,雖好貨不為有疾,與民***之,雖好色不為有疾。

據此立刻能夠看出“莊暴見孟子”“孟子見王”是前五節的總綱,宣王說自己喜歡尋歡作樂(鼓樂、田獵、園囿、巡遊、好貨、好色)內心不安,孟子獨有別見,壹壹指出尋歡作樂不是問題,問題是能不能與民同樂。這樣壹來較陳善的理由更加充分有力。

再者,如果宣王僅僅是愛好音樂,莊暴就無言以對,他的應變能力也太差了,隨便壹句“小眚不掩大德”就能對付過去。而面對如此壹無是處的宣王,實在圓不過去只能無言以對,這才符合常理推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