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來自蕭的聲音,反映了當時人們的心情(第二段以悲為主)以引出客人對往事的傷感和對人生的慨嘆。
情感:作者在交代了夜遊的時間、地點、人物、活動之後,寫出了風景。詩人正在河上劃船。已是初秋時節,柔和的秋風徐徐吹來,撥弄著詩人的衣襟和秀發,吹散了惱人的暑氣,河水安靜而平靜。詩人用筆寫信,心境閑適自然。詩人寫了與客人飲酒的詩後,寫到了日出後赤壁的江景:白霧浮在寬闊的江面上,秋月皎潔下,江面水天相接,晶瑩剔透。詩人所寫的秋夜月夜下的江景,反映了其清澈的內心世界,灑脫,而《赤壁賦》所寫的赤壁風光,空靈、明麗、柔和,反映了詩人無憂無慮、自由自在的心境。
創作背景:
《紅墻賦》寫於蘇軾貶謫黃州期間,這是他壹生中最艱難的時期之壹。宋神宗元豐二年(1079),被誣告寫詩《謗朝廷》,被禦史彈劾,被捕入獄,史稱“烏臺詩案”。蘇軾因寫《湖州謝尚標》被捕入獄,被控誹謗朝廷。“幾經重建”,他備受折磨。經多方解救,於當年12月獲釋,並被降職為黃州團練副大使,但“無公務簽約,不得擅自安置。”這無疑是壹種“半囚犯”式的受控生活。元豐五年(1082),蘇軾於7月16日和10月15日兩次遊歷赤壁,並在赤壁寫下兩首詩。後人把第壹首詩稱為“前赤壁賦”,第二首詩稱為“後赤壁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