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封神榜》作者究竟叫許仲琳還是陸西星?

《封神榜》作者究竟叫許仲琳還是陸西星?

這個《封神榜》的作者歷來有爭議。

壹,有人說許仲琳是壹個筆名,至於是誰不可知。

二,是王世貞

三,是許仲琳

四,陸西星

因此,現在誰是作者,仍舊是個謎!!

作者疑論

《封神演義》的作者是誰,歷來眾說紛紜,

其壹為許仲琳撰。

據現存的明代舒載陽刻本《封神演義》卷二題署“鐘山逸叟許仲琳編輯”,此書明本唯日本內閣文庫藏壹部,僅卷二有題署。卷首有邗江李雲翔撰寫序文,序中雲:余友舒沖甫自楚中重資購有鐘伯敬先生批閱《封神》壹冊,尚未竟其業,乃托余終其事。余不愧續貂,刪其荒謬,去其鄙俚,而於每回之後,或正詞,或反說,或以嘲謔之語以寫其忠貞俠烈之品,奸邪頑頓之態,於世道人心不無喚醒耳。 由此可知,此書原本為許仲琳撰寫,後經李雲翔加以增刪刻印。許仲琳是南直隸應天府人,始末不詳。

其二為陸西星撰。

據清·無名氏《傳奇匯考》卷七“《順天時》傳奇解題”雲:《封神傳》傳系元時道長陸長庚所作,未知的否?張政烺在《〈封神演義〉漫談》壹文中,據此認為陸西星是《封神演義》作者,“元時”乃“明時”之誤。陸長庚名西星,是明代揚州府興化縣人,生於十六世紀後期,《陸仲遠詞稿序》說西星“以諸生讎學使賈禍”,有壹定的造反精神。因“九試不遇,遂棄儒服為黃冠”。 明施有為萬歷中選《明廣陵詩》卷二十二收陸西星二十四首,有“出世已無家”之語。張政烺還考證陸西星出家後是呂巖(洞賓)道派人,所以在《封神演義》中出現陸壓道人,影射呂祖。

其三為王世貞撰。

蔣瑞藻在《小說枝談》中雲:俗傳王弇州作《金瓶梅》,為朝廷所知,令進呈禦覽。弇州懼,壹夜而成《封神演義》,以此代彼,因之頭白。 蔣瑞藻註雲引自“缺名筆記”。此說荒謬,不足為信。

其四為明代某士人所撰。

清梁章鉅《歸田瑣記》卷七“封神傳”中雲:昔有士人罄家所有,嫁其長女者,次女有怨色,士人慰之曰:“無憂貧也”。.. 演為《封神演義》,以稿授女,後其婿梓行之,竟大獲利雲雲。 梁章鉅在《浪跡續談》卷六“封神傳”中仍談此事,並雲這“士人”是“前明壹名宿”。

以上四說中前兩說影響較大,但壹般刊印《封神演義》還是署名為明人許仲琳。關於陸西星之說也值得重視和研究,張政烺、孫楷第先生對此說有精辟論述,朱壹玄先生在《明清小說資料選編》中也對此說頗為重視。

梁章鉅在《歸田瑣記》卷七中引用林樾亭的話說:從前有個讀書人,在他大女兒出嫁時用盡了家財,二女兒因此很埋怨,這位讀書人安慰她別擔心,後來就根據《尚書 武成篇》中"惟爾有神,尚克相予"之類的話語,敷衍成了《封神傳》壹書給二女兒作陪嫁.二女婿將書稿出版銷售後,竟獲得了很多財富.但梁章鉅在他的《浪跡續談 卷六 封神傳》中說法又有差,他仍沿用林樾亭的話,說《封神傳》是明代壹位飽學儒生所作,意欲與《西遊記》,《水滸傳》鼎足而三.兩種說法,壹說作者為利,壹說作者為名,大致可以肯定作者是壹位比較有才華的讀書人.有人認為《封神演義》系王世貞所作,說王世貞寫了《金瓶梅》,被朝廷得知後,命令他將書稿獻給皇上看.王世貞擔心不妥,通宵達旦寫了部《封神演義》,代替《金瓶梅》上呈.王世貞因疲勞過度,連頭發也變白了.這些傳聞因無可靠證據,不足為信.現知最早的《封神演義》版本是明代萬歷年間金閶舒載陽刊本,藏於日本內閣文庫.書中卷二題作"鐘山逸叟許仲琳編輯",所以很多學者認為《封神演義》的作者即為許仲琳.但這是孤證,而且許氏生平事跡均無知曉,到底他是不是作者,還很難斷言.《傳奇匯考》卷七《順天時》傳奇解題雲:"《封神傳》系元時道士陸長庚所作,未知的否."本世紀30年代,張政烺考訂"元時"系"明時"之誤.根據鹹豐年間的《重修興化縣誌》卷八"人物誌"的記載,陸西星,字長庚,江蘇興化人,聰明過人,頗具才華.他博覽群書,文章嫻熟,又工於書畫,能領悟性命天道之類深奧的道理,

與著名文人宗臣等都以才名冠絕當時.多次參加鄉試,都未能獲取好成績,於是拋棄儒服,頭頂黃冠作方外遊客,幾次碰到高人異士,學了不少仙真秘訣,後來撰寫了數十種有關仙釋的書籍,並為《莊子》作註,名《南華副墨》.不少學者認為,陸西星擅長文章,又精通釋道,以他的經歷修養,應該是《封神演義》最合適的作者.但沒有任何直接證據.可以說,《封神演義》的作者問題至今仍是壹個待解之謎.

陸西星(1520-1606,壹說1520-1601),字長庚、號潛虛子。揚州興化(今屬江蘇泰州興化)人,自己並沒有創宗立派,而於全真諸派之外自成壹家之學,後人稱其學為內丹東派。是明清時代理論水平較高的內丹名家。

陸西星的思想頗具代表性,他提出了“性命雙修,此本成仙作佛為聖之大旨”,竭力將三教思想相融合。稱呂洞賓曾降臨他所居住的北海草堂,親授丹法,據此撰成《賓翁自記》與《道緣匯錄》。並撰《七破論》,抨擊其它煉養方術。後世道士將他尊為內丹東派之祖。著作有《金丹就正篇》壹卷,《玄膚論》壹卷,《老子道德經玄覽》等,收入《方壺外史》。晚年參禪學佛,又撰有《楞嚴述旨》十卷等。

如滿意,請采納,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