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三峽,中國10大風景名勝之壹,中國40佳旅遊景觀之首。長江三峽西起重慶奉節的白帝城,東到湖北宜昌的南津關,是瞿塘峽、巫峽和西陵峽三段峽谷的總稱,是長江上最為奇秀壯麗的山水畫廊,全長192公裏,也就是常說的“大三峽”。除此之外還有大寧河的“小三峽”和馬渡河的“小小三峽”。這裏兩岸高峰夾峙,港面狹窄曲折,港中灘礁棋布,水流洶湧湍急。“萬山磅礴水泱漭,山環水抱爭縈紆。時則岸山壁立如著斧,相間似欲兩相扶。時則危崖屹立水中堵,港流阻塞路疑無。”郭沫若同誌在《蜀道奇》壹詩中,把峽區風光的雄奇秀逸,描繪得淋漓盡致。我國古代有壹部名叫《水經註》的地理名著,是北魏時酈道元寫的,書中有壹段關於三峽的生動敘述:“自三峽七百裏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三峽地跨兩省。兩岸崇山峻嶺,懸崖絕壁,風光奇絕,兩岸陡峭連綿的山峰,壹般高出江面700-800米左右。江面最狹處有100米左右;隨著規模巨大的三峽工程的興建,這裏更成了世界知名的旅遊熱線。 三峽旅遊區優美景區眾多,其中最著名的豐都鬼城,忠縣石寶寨,雲陽張飛廟,瞿塘峽,巫峽,西陵峽,宏偉的三峽工程,大寧河小三峽等。 遊三峽有三條路線可選:1、從重慶順江而下快節奏地觀賞三峽的奇特風光;2、從上海、南京、武漢逆流而上遊覽長江沿途美景;3、從三峽的東口宜昌出發飽覽神奇美麗的長江三峽風光。長江三峽,無限風光。瞿塘峽的雄偉,巫峽的秀麗,西陵峽的險峻,還有三段峽谷中的大寧河、香溪、神長江三峽風光農溪的神奇與古樸,使這馳名世界的山水畫廊氣象萬千——這裏的群峰,重巖疊嶂,峭壁對峙,煙籠霧鎖;這裏的江水,洶湧奔騰,驚濤拍岸,百折不回;這裏的奇石,嶙峋崢嶸,千姿百態,似人若物;這裏的溶洞,奇形怪狀,空曠深邃,神秘莫測……三峽的壹山 壹水,壹景壹物,無不如詩如畫,並伴隨著許多美麗的神話和動人的傳說,令人心馳神往。
長江三峽,地靈人傑。這裏是中國古文化的發源地之壹,著名的大溪文化,在歷史的長河中閃耀著奇光異彩;這裏,孕育了中國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和千古名女王昭君;青山碧水,曾留下李白、白居易、劉禹錫、範成大、歐陽修、蘇軾、陸遊等詩聖文豪的足跡,留下了許多千古傳頌的詩章;大峽深谷,曾是三國古戰場,是無數英雄豪傑馳騁用武之地;這裏還有許多著名的名勝古跡,白帝城、黃陵廟、南津關……它們同這裏的山水風光交相輝映,名揚四海。
三峽是渝鄂兩省市人民生活的地方,主要居住著漢族和土家族,他們都有許多獨特的風俗和習慣。每年農歷五月初五的龍舟賽,是楚鄉人民為表達對屈原的崇敬而舉行的壹種祭祀活動。巴東的背婁世界、土家人的獨特婚俗、還有那被稱為魚類之冠神態威武的國寶---中華鱘。 1982年,三峽以其舉世聞名的秀麗風光和豐富多彩的人文景觀,被國務院批準列入第壹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名單。
編輯本段三峽的自然形成
最近,由中國科學院院士、西南大學教授袁道先領銜的“長江三峽河谷發育與環境演變研究”課題組經過4年研究,近日取得重大突破,首次建立了完整的三峽地區長江階地年代序列,並認定長江三峽形成於200萬年前。
研究指出,長江東流是由於青藏高原的擡升,三峽河段的貫通是長江演化歷史中的壹個重大地質事件。
該課題的研究重點是三峽地區的地貌演化和特殊的堆積物“江北礫巖”的成因。在大量的野外考察的基礎上,課題組對大批實驗樣品進行了孢粉、重礦組合、磁化率等測試,應用地質學、地理學、年代學等測試,並綜合應用地質學等多種理論與方法對該地區的河谷地貌、各種堆積物進行研究,初步明確了三峽地區層狀地貌面的分布、特征、年代和“江北礫巖”的成因及環境意義,也由此首次建立了完整的三峽地區長江階地年代序列。
下壹步,課題組將采用更高級別的實驗工具進行研究,預計2009年對長江三峽形成年份進行精確定年。
編輯本段文學中的三峽
《三峽》文言文
酈道元
酈道元(466或472—527)字善長,北魏範陽(今河北省涿縣)人。出生於官宦世家.他的父親酈範年少有為,在太武帝時期,給事東宮,後來以他優秀的戰略眼光成為了壹個優秀的軍師,曾經做過平東將軍和青州刺史。酈道元也先後在平城(北魏首都,今山西省大同市)和洛陽(公元493年北魏首都南遷到這裏)擔任過騎都尉,禦史中尉和北中郎將等中央官史,並且多次出任地方官,做過冀州(今河北省冀縣)長史,魯陽郡(今河南省魯山縣)太守,東荊州(今河南省唐河縣)刺史,河南(今洛陽)尹等職務。
酈道元前半生,北魏正是鼎盛時期,公元439年,北魏太武帝統壹北方之後,經過獻文,文成等諸多帝王的勵精圖治,至後來的北魏孝文帝的積極改革,北魏國力日漸強盛。酈道元也跟隨孝文帝等人致力於統壹大願的實現。然而,在孝文帝死後,北魏從500年開始,國內矛盾又開始高漲起來,逐漸走下坡路,至527年,六鎮叛亂,四方叛亂揭竿而起。在國家正值多事之秋的時候,酈道元慷慨殉國。長空孤雁鳴,秦山鳥悲歌,在流星閃過之時,壹代英豪就此隕落。
酈道元在做官期間,“執法清刻”,“素有嚴猛之稱”。頗遭豪強和皇族忌恨。北魏孝昌三年(公元527年),酈道元在奉命赴任關右大使的路上,雍州刺史蕭寶夤受汝南王元悅慫恿派人把酈道壹行圍困在陰盤驛亭(在今陜西省臨潼縣東)。亭在岡上,沒有水吃,鑿井十幾丈,仍不得水,最後力盡,和他的弟弟道峻以及兩個兒子壹同被殺害。
酈道元從少年時代起就愛好遊覽。他跟隨父親在青州時候,曾經和友人遊遍山東。做官以後,到過許多地方,每到壹個地方,都要遊覽當地名勝古跡,留心勘察水流地勢,探溯源頭,並且在余暇時間閱讀了大量地理方面的著作,逐漸積累了豐富的地理學知識。他壹生對我國的自然、地理作了大量的調查、考證和研究工作,並且撰寫了地理巨著——《水經註》,為我國古代的地理科學做出了重大的貢獻。
《水經》壹書寫於三國時期,是壹部專門研究河流水道的書籍,***記述全國主要河流壹百三十七條。原文壹萬多字,文字相當簡略,沒有把水道的來龍去脈和詳細情況說清楚。酈道元認為,應該在對現有地理情況的考察的基礎上,印證古籍,然後把經常變化的地理面貌盡量詳細、準確地記載下來。在這種思想指導下,酈道元決心為《水經》作註。
酈道元在給《水經》作註過程中,十分註重實地考察和調查研究,同時 還博覽了大量前人著作,查看了不少精詳細的地圖。據統計,酈道元寫《水經註》壹***參閱了四百三十七種書籍。經過長期艱苦的努力,酈道元終於完成了他的《水經註》這壹名著。《水經註》***四十卷(原書宋朝已佚五卷,今本仍作四十卷,是經後人改編而成的),三十多萬字,是當時壹部空前的地理學巨著。它名義上是註釋《水經》,實際上是在《水經》基礎上的再創作。全書記述了壹千二百五十二條河流,比原著增加了近千條,文字增加了二十多倍,內容比《水經》原著要豐富得多。
《水經註》在寫作體例上,不同於《禹貢》和《漢書·地理誌》。它以水道為綱,詳細記述各地的地理概況,開創了古代綜合地理著作的壹種新形式。《水經註》涉及的範圍十分廣泛。從地域上講,酈道元雖然生活在南北朝對峙時期,但是他並沒有把眼光僅限於北魏所統治的壹隅,而是抓住河流水道這壹自然現象,對全國地理情況作了詳細記載。不僅是這樣,書中還談到了壹些外國河流,說明作者對於國外地理也是註意的。從內容上講,書中不僅詳述了每條河流的水文情況,而且把每條河流流域內的其他自然現象如地質、地貌、地壤、氣候、物產民俗、城邑興衰、歷史古跡以及神話傳說等綜合起來,做了全面描述。因此《水經註》是六世紀前我國第壹部全面、系統的綜合性地理著述。對於研究我國古代歷史和地理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水經註》不僅是壹部具有重大科學價值的地理巨著,而且也是壹部頗具特色的山水遊記。酈道元以飽滿的熱情,渾厚的文筆,精美的語言,形象、生動地描述了祖國的壯麗山川,表現了他對祖國的熱愛和贊美。酈道元壹生著述很多,除《水經註》外,還有《本誌》十三篇以及《七聘》等著作,但是,流傳下來只有《水經註》壹種。
酈道元(466或472—527),少年時代就喜愛遊覽。後來他做了官,就到各地遊歷,每到壹地除參觀名勝古跡外,還用心勘察水流地勢,了解沿岸地理、地貌、土壤、氣候,人民的生產生活,地域的變遷等。他發現古代的地理書——《水經》,雖然對大小河流的來龍去脈缺乏準確記載,但由於時代更替,城邑興衰,有些河流改道,名稱也變了,但書上卻未加以補充和說明。酈道元於是親自給《水經》作註。
為了寫《水經註》,他閱讀有關書籍達400多種,查閱了所有地圖,研究了大量文物資料,還親自到實地考察,核實書上的記載。《水經》原來記載的大小河流有137條,1萬多字,經過酈道元註釋以後,大小河流增加到1252條,***30多萬字,比原著增加20倍。書中記述了各條河流的發源與流向,各流域的自然地理和經濟地理狀況,以及火山、溫泉、水利工程等。這部書文字優美生動,也可以說是壹部文學著作。由於《水經註》在中國科學文化發展史上的巨大價值,歷代許多學者專門對它進行研究,形成壹門“酈學”。
酈道元,字善長,我國古代的地理學家,散文家,初襲爵永寧侯,例降為伯。禦史中尉李彪以道元執法清刻,自太傅掾引為書侍禦史。彪為仆射李沖所奏,道元以屬官坐免。景明中,為冀州鎮東府長史。刺史於勁,順皇後父也。西討關中,亦不至州,道元行事三年。為政嚴酷,吏人畏之,奸盜逃於他境。後試守魯陽郡,道元表立黌序,崇勸學教。詔曰:“魯陽本以蠻人,不立大學。今可聽之,以成良守文翁之化。”道元在郡,山蠻伏其威名,不敢為寇。延昌中,為東荊州刺史,威猛為政,如在冀州。蠻人指闕訟其刻峻,請前刺史寇祖禮。及以遣戍兵七十人送道元還京,二人並坐免官。
後為河南尹。明帝以沃野、懷朔、薄骨律、武川、撫冥、柔玄、懷荒、禦夷諸鎮並改為州,其郡、縣、戍名,令準古城邑。詔道元持節兼黃門侍郎,馳驛與大都督李崇籌宜置立,裁減去留。會諸鎮叛,不果而還。
孝昌初,梁遣將攻揚州,刺史元法僧又於彭城反叛。詔道元持節,兼侍中、攝行臺尚書,節度諸軍,依仆射李平故事。梁軍至渦陽,敗退。道元追討,多有斬獲。
後除禦史中尉。道元素有嚴猛之稱,權豪始頗憚之。而不能有所糾正,聲望更損。司州牧、汝南王悅嬖近左右丘念,常與臥起。及選州官,多由於念。念常匿悅第,時還其家,道元密訪知,收念付獄。悅啟靈太後,請全念身,有敕赦之。道元遂盡其命,因以劾悅。
時雍州刺史蕭寶反狀稍露,侍中、城陽王徽素忌道元,因諷朝廷,遣為關右大使。寶慮道元圖己,遣其行臺郎中郭子帙圍道元於陰盤驛亭。亭在岡上,常食岡下之井。既被圍,穿井十余丈不得水。水盡力屈,賊遂逾墻而入。道元與其弟道(闕)二子俱被害。道元目叱賊,厲聲而死。寶猶遣斂其父子,殯於長安城東。事平,喪還,贈吏部尚書、冀州刺史、安定縣男。
道元好學,歷覽奇書,撰註《水經》四十卷,《本誌》十三篇。又為《七聘》及諸文皆行於世。然兄弟不能篤睦,又多嫌忌,時論薄之。
編輯本段原文
自三峽七百裏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至於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至江陵,其間千二百裏,雖乘奔禦風,不以疾也。
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巘或巚)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淒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編輯本段翻譯
在三峽七百裏當中,兩岸都是相連的高山,壹點沒有中斷的地方。層層的懸崖,排排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陽都遮蔽了。如果不是正午或半夜的時候,是看不見太陽和月亮的。
到了夏天水漲,水漫上小山包的時候,順流而下,逆流而上的船都被阻絕了。有時皇帝的命令要急速傳達,這時白天從白帝城出發,晚上到了江陵。中間間隔了壹千二百裏,即使騎著飛奔的馬、駕著疾風,也不如船速度快。
到了春、冬兩季時,白色的急流、綠色的深潭,回旋的清波倒映著各種景物的影子。極高的山峰上生長著許多奇形怪狀的柏樹,又有懸泉瀑布,飛流沖蕩在山峰間。水清,樹榮,山高,草盛,確實是趣味無窮。
每到天剛晴或剛降霜的早晨,樹林和山澗顯出壹片清涼和寂靜。經常有高處的猿猴拉長聲音長叫,甚是淒涼。空蕩的山谷裏回聲陣陣,悲哀的嘯聲久久不消。所以漁夫和船夫唱道:“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zì sān xiá qī bǎi lǐ zhōng , liǎng àn lián shān , lüè wú quē chù 。 chóng yán dié zhàng , yǐn tiān bì rì 。 zì fēi tínɡ wǔ yè fēn , bú jiàn xī yuè 。
自 三 峽 七 百 裏 中 , 兩 岸 連 山 , 略 無 闕 處 。 重 巖 疊 嶂 , 隱 天 蔽 日 。 自 非 亭 午 夜 分 , 不 見 曦 月 。
zhì yú xià shuǐ xiāng líng , yán sù zǔ jué 。 huò wáng mìng jí xuān , yǒu shí zháo fā bái dì , mù zhì jiāng líng , qí jiān qiān èr bǎi lǐ , suī chéng bēn yù fēng , bù yǐ jí yě 。
至 於 夏 水 襄 陵 , 沿 溯 阻 絕 。 或 王 命 急 宣 , 有 時 朝 發 白 帝 , 暮 至 江 陵 , 其 間 千 二 百 裏 , 雖 乘 奔 禦 風 , 不 以 疾 也 。
chūn dōng zhī shí , zé sù tuān lǜ tán , huí qīng dào yǐng 。 jué yǎn duō shēng guài bǎi , xuán quán pù bù , fēi shù qí jiān 。 qīng róng jùn mào , liáng duō qù wèi 。
春 冬 之 時 , 則 素 湍 綠 潭 , 回 清 倒 影 。 絕 巘 多 生 怪 柏 , 懸 泉 瀑 布 , 飛 漱 其 間 。 清 榮 峻 茂 , 良 多 趣 味 。
měi zhì qíngchū shuāng dàn , lín hán jiàn sù , cháng yǒu gɡāo yuán cháng xiào , zhǔ yǐn qī yì , kōng gǔ chuán xiǎng , āi zhuǎn jiǔ jué 。 gù yú zhě gē yuē : “ bā dōng sān xiá wū xiá cháng , yuán míng sān shēng lèi zhān sháng 。 ”
每 至 晴 初 霜 旦 , 林 寒 澗 肅 , 常 有 高 猿 長 嘯 , 屬 引 淒 異 , 空 谷 傳 響 , 哀 轉 久 絕 。 故 漁 者 歌 曰 : “ 巴 東 三 峽 巫 峽 長 , 猿 鳴 三 聲 淚 沾 裳 。 ”
編輯本段註釋
選自《水經註疏》
三峽: 瞿塘峽,巫峽和西陵峽的總稱
酈道元 北魏地理學家、散文家 撰《水經註》
兩岸連山,略無闕處兩岸都是相連的高山,沒有中斷的地方。略無,毫無。闕,通“缺”。
亭午正午。
夜分半夜。
曦日光,這裏指太陽。
襄上。
沿順流而下。
溯逆流而上。
奔這裏指飛奔的馬。
疾快。
素湍白色的急流。
回清回旋的清波。
絕巘極高的山峰。
清榮峻茂水清,樹榮(茂盛),山高,草盛。
晴初天剛晴。
霜旦下霜的早晨。
屬引接連不斷。屬,動詞,連接。引,延長。
——摘自《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八年級上冊語文教科書》
編輯本段作者介紹
酈道元字善長,北魏範陽(今河北省涿縣)人。出生於官宦世家,父親酈範曾經做過平東將軍和青州刺史。酈道元也先後在平城(北魏首都,今山西省大同市)和洛陽(公元495年北魏首都南遷到這裏)擔任過禦史中尉等中央官史,並且多次出任地方官,做過冀州(今河北省冀縣)鎮東文化教育長史、魯陽郡(今河南省魯山縣)太守、東荊州(今河南省唐河縣)刺史以及河南(今洛陽)尹等職。
酈道元在做官期間,“執法清刻”,“素有嚴猛之稱”。頗遭豪強和皇族忌恨。北魏孝昌三年(公元527年),酈道元在奉命赴任關右大使的路上,雍州刺史蕭寶夤受汝南王元悅慫恿派人把酈道壹行圍困在陰盤驛亭(在今陜西省臨潼縣東)。亭在岡上,沒有水吃,鑿井十幾丈,仍不得水,最後力盡,和他的弟弟道峻以及兩個兒子壹同被殺害。
酈道元從少年時代起就愛好遊覽。他跟隨父親在青州時候,曾經和友人遊遍山東。做官以後,到過許多地方,每到壹個地方,都要遊覽當地名勝古跡,留心勘察水流地勢,探溯源頭,並且在余暇時間閱讀了大量地理方面的著作,逐漸積累了豐富的地理學知識。他壹生對我國的自然、地理作了大量的調查、考證和研究工作,並且撰寫了地理巨者——《水經註》,為我國古代的地理科學做出了重大的貢獻。
《水經》壹書寫於三國時期,是壹部專門研究河流水道的書籍,***記述全國主要河流壹百三十七條。原文壹萬多字,文字相當簡略,沒有把水道的來龍去脈和詳細情況說清楚。酈道元認為,應該在對現有地理情況的考察的基礎上,印證古籍,然後把經常變化的地理面貌盡量詳細、準確地記載下來。在這種思想指導下,酈道元決心為《水經》作註。
酈道元在給《水經》作註過程中,十分註重實地考察和調查研究,同時 還博覽了大量前人著作,查看了不少精詳細的地圖。據統計,酈道元寫《水經註》壹***參閱了四百三十七種書籍。經過長期艱苦的努力,酈道元終於完成了他的《水經註》這壹名著。《水經註》***四十卷(原書宋朝已佚五卷,今本仍作四十卷,是經後人改編而成的),三十多萬字,是當時壹部空前的地理學巨著。它名義上是註釋《水經》,實際上是在《水經》基礎上的再創作。全書記述了壹千二百五十二條河流,比原著增加了近千條,文字增加了二十多倍,內容比《水經》原著要豐富得多。
《水經註》在寫作體例上,不同於《禹貢》和《漢書·地理誌》。它以水道為綱,詳細記述各地的地理概況,開創了古代綜合地理著作的壹種新形式。《水經註》涉及的範圍十分廣泛。從地域上講,酈道元雖然生活在南北朝對峙時期,但是他並沒有把眼光僅限於北魏所統治的壹隅,而是抓住河流水道這壹自然現象,對全國地理情況作了詳細記載。不僅是這樣,書中還談到了壹些外國河流,說明作者對於國外地理也是註意的。從內容上講,書中不僅詳述了每條河流的水文情況,而且把每條河流流域內的其他自然現象如地質、地貌、地壤、氣候、物產民俗、城邑興衰、歷史古跡以及神話傳說等綜合起來,做了全面描述。因此《水經註》是六世紀前我國第壹部全面、系統的綜合性地理著述。對於研究我國古代歷史和地理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水經註疏》不僅是壹部具有重大科學價值的地理巨著,而且也是壹部頗具特色的山水遊記。酈道元以飽滿的熱情,渾厚的文筆,精美的語言,形象、生動地描述了祖國的壯麗山川,表現了他對祖國的熱愛和贊美。酈道元壹生著述很多,除《水經註》外,還有《本誌》十三篇以及《七聘》等著作,但是,流傳下來只有《水經註》壹種。
酈道元(466或472—527),生活於南北朝北魏時期,出生在河北省涿縣壹個官宦世家,少年時代就喜愛遊覽。後來他做了官,就到各地遊歷,每到壹地除參觀名勝古跡外,還用心勘察水流地勢,了解沿岸地理、地貌、土壤、氣候,人民的生產生活,地域的變遷等。他發現古代的地理書——《水經》,雖然對大小河流的來龍去脈缺乏準確記載,但由於時代更替,城邑興衰,有些河流改道,名稱也變了,但書上卻未加以補充和說明。酈道元於是親自給《水經》作註。
為了寫《水經註》,他閱讀有關書籍達400多種,查閱了所有地圖,研究了大量文物資料,還親自到實地考察,核實書上的記載。《水經》原來記載的大小河流有137條,1萬多字,經過酈道元註釋以後,大小河流增加到1252條,***30多萬字,比原著增加20倍。書中記述了各條河流的發源與流向,各流域的自然地理和經濟地理狀況,以及火山、溫泉、水利工程等。這部書文字優美生動,也可以說是壹部文學著作。由於《水經註》在中國科學文化發展史上的巨大價值,歷代許多學者專門對它進行研究,形成壹門“酈學”。
酈道元,字善長,我國古代的地理學家,散文家,初襲爵永寧侯,例降為伯。禦史中尉李彪以道元執法清刻,自太傅掾引為書侍禦史。彪為仆射李沖所奏,道元以屬官坐免。景明中,為冀州鎮東府長史。刺史於勁,順皇後父也。西討關中,亦不至州,道元行事三年。為政嚴酷,吏人畏之,奸盜逃於他境。後試守魯陽郡,道元表立黌序,崇勸學教。詔曰:“魯陽本以蠻人,不立大學。今可聽之,以成良守文翁之化。”道元在郡,山蠻伏其威名,不敢為寇。延昌中,為東荊州刺史,威猛為政,如在冀州。蠻人指闕訟其刻峻,請前刺史寇祖禮。及以遣戍兵七十人送道元還京,二人並坐免官。
後為河南尹。明帝以沃野、懷朔、薄骨律、武川、撫冥、柔玄、懷荒、禦夷諸鎮並改為州,其郡、縣、戍名,令準古城邑。詔道元持節兼黃門侍郎,馳驛與大都督李崇籌宜置立,裁減去留。會諸鎮叛,不果而還。
孝昌初,梁遣將攻揚州,刺史元法僧又於彭城反叛。詔道元持節,兼侍中、攝行臺尚書,節度諸軍,依仆射李平故事。梁軍至渦陽,敗退。道元追討,多有斬獲。
後除禦史中尉。道元素有嚴猛之稱,權豪始頗憚之。而不能有所糾正,聲望更損。司州牧、汝南王悅嬖近左右丘念,常與臥起。及選州官,多由於念。念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