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粟裕戰略思想從何來?源自壹位偉人,源自壹線作戰,源自壹本古書

粟裕戰略思想從何來?源自壹位偉人,源自壹線作戰,源自壹本古書

世人皆知,在中***將帥中,毛澤東是公認的戰略家,多次指揮戰略戰役取得勝利。而粟裕將軍在軍事戰略上的戰略指揮藝術也令人嘆為觀止。

作為壹個師範生,戰爭時期也未進過專業軍事院校學習軍事理論知識,他是如何擁有強大的戰略思想的呢?

解放戰爭時期,粟裕向中***中央軍委提出的關乎全局的戰略性建議不下於10次,令大家最感動的是他曾兩次冒著抗命風險,鬥膽直諫,改變了毛澤東既定的戰略計劃。

壹次是毛澤東令粟裕、陳毅、劉鄧等人的野戰軍外線出擊,到津浦路兩側作戰,為的是盡可能取得最大勝利,逼蔣和談。

得知消息的粟裕夜不能寐,當時的他了解蘇中敵我態勢,外面作戰不符合實際情況。於是,他多次電報中央,提出應該在蘇中內線作戰,為此,他還帶著警衛策馬飛馳幾百公裏,趕到華中分局當面向分局領導闡述。

他的建議被毛澤東從善如流地采用了,之後蘇中七戰七捷,穩定了中原態勢,給全國解放奠定了基礎。

另壹次發生在1948年,毛澤東計劃讓粟裕率領華東野戰軍三個主力縱隊南下江南,迫使蔣介石部隊回長江南岸防守。

粟裕卻提出壹個與大家意見完全相反的建議:集中中原劉鄧、陳粟、陳謝三路大軍,打大的殲滅戰,徹底改變中原局勢。

粟裕接連兩次向毛澤東建議,經過多次上下協商,毛澤東暫時收回了之前的成命,不兵下江南。這壹建議,為之後的幾大經典戰役繪制了藍圖。最終使得蔣介石精銳部隊損兵折將,蔣介石無力回天,和平提前到來。

可以說,粟裕是在與主席的通電往來中學習的毛澤東思想,並活學活用了毛澤東思想。

剖析粟裕指揮的各大戰役,軍事分析專家認為粟裕在戰爭的關鍵時期,總能從大局出發,審時度勢,化腐朽為神奇,推動戰局向好向快發展。

他的老搭檔陳毅最有發言權。粟裕和陳毅曾搭臺唱戲,打了很多大勝戰。

1947年12月,陳毅在壹次對敵工作會議上便提到粟裕:"粟裕同誌的作戰指揮很高明,無論是理論,還是實踐,都很厲害,他長期在各種戰爭中磨練,華東的軍事指揮也都靠他。"

後來,多名研究學者也都認為,粟裕非常善於將實踐中的經驗、教訓進行總結,上升為理論高度。

從粟裕擔任警衛班班長,到領導幾十萬野戰軍的野戰軍代司令兼代政委,長達23年的軍旅生涯裏,粟裕幾乎不是在打仗,就是在準備打仗中,身居壹線,經歷了很多艱苦卓絕的戰鬥。

1940年10月,粟裕精心謀劃,指揮了黃橋決戰,挽救蘇北新四軍於生死存亡之際。

1944年3月,他合理籌劃,精心布局,采用圍點打援戰術,從日偽收復多處失地。

1945年2月至6月,粟裕自告奮勇,指揮了令人驚嘆的天目山戰役。消滅顧祝同精銳部隊1萬多人。

1947年1月之後,粟裕指揮戰鬥更是如魚得水,先後發起了多個載入史冊的戰役,其中就包括孟良崮戰役。

......

成百上千次的戰鬥,無數個日夜反復的推演、思考,鑄就了解放軍心目中的"戰神"粟裕,也讓新中國的到來大步提前。

據記載,粟裕長期隨身攜帶了壹本線裝石印古籍——《戰略學》,在各個戰爭時期,都精彩翻看。

這部書是最早由清代陸軍大學堂總教官應雄圖編輯,1908年陸軍大學堂印行,粟裕手中的書即為此書的原版。

在這部書的封面上,粟裕用毛筆工工整整地題寫書名,又以鋼筆簽上了自己的名字而他長期將這部書帶在身邊,常撫簡編,不斷翻閱。

1984年2月粟裕辭世後,他的夫人楚青將此書連同粟裕經常翻看的《戰爭論》壹書,贈給了茅山新四軍紀念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