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奧運會開幕式中滲透的中國文化元素

奧運會開幕式中滲透的中國文化元素

在悉尼奧運會開幕式的藝術導演大衛?阿特金斯眼中,開幕式的高潮就是“大家都自由的那壹刻”。今天,輪到北京。當東方文化遇上陌生的觀眾,哪些片段將被世界記住?邀壹位縱橫捭闔、運籌帷幄的大師,用壹個技壓群雄的創意,演壹場全世界能懂的中國故事,這是2008北京奧運會的夢想。在導演張藝謀眼中,妳我的中國味兒到底是怎樣?世界會因此重新構想遙遠的中國嗎?請從開幕式上壹個壹個的中國元素來解讀。

壹 誇父追日,賓朋滿座

1. 誇父追日 賓朋滿座

誇父誕宏誌 乃與日競走

俱至虞淵下 似若無勝負

2. 有朋之樂:四海之內皆兄弟也

誇父追日

8月8日,壹個全世界最大的秘密歸源到古老傳說“誇父追日”。高高吊起的李寧在空中疾步奔跑,他為了理想而孤獨奔跑。神話傳說是壹個古老民族的最精妙的表達,它們跳躍著勞動的動感:黃帝發明指南車打敗蚩尤,嫘祖發明養蠶制作衣服,還有燧人取火、有巢建房、倉頡造字、寧封燒陶……如果有壹天,時光已走遠,我們還能否重新崇敬這些為理想而戰鬥犧牲、博大堅忍的美好傳說?

有朋之樂

朋友來了有好酒。醇美甘甜的中國酒是用來迎客的,尤其是陌生的遠方來客。在孔子的君子之樂中,排在第壹的就是朋友遠來。上至賓朋,尚禮之邦;下至市井,古道熱腸。這些好客傳統是中國的無價之寶,更應與現代文明相得益彰。天下筵席,聽他們歡快的唱起:“讓我們壹起唱歌吧,讓我們壹起跳舞吧,不要分甚麽高低貴賤,大家盡情歡樂吧!”

貳 角徵宮商 絕世華章

1. 民樂:

此曲只應天上有 人間哪得幾回聞

2. 戲曲:

人間亦有癡於我 豈獨傷心是小青

民樂

中國民樂是有性格的。瞎子阿炳,吱呀二胡,淒慘壹世;關西大漢,抱銅琵琶,執鐵綽板,唱大江東去;十七八女孩,紅牙拍板,唱曉風殘月;洞蕭古琴,曲高和寡,多是孤獨不合群的避世者;嗩吶悲喜並存,琵琶古箏急如閃電雷鳴,馬頭琴更是低沈、蒼涼、迂回。

秦磚漢瓦,角徵宮商,任此壹曲終成絕響。

戲曲

戲曲之歌者,壹轉喉,壹擊節,無不留香文人墨客,與樓臺舞榭互成壹體。至於民間,不論安穩現世,或是動蕩國運,老百姓聽曲讀史品傳奇,合農閑之節奏,養日月之生息。久之,戲曲文化博采眾長,壹地有壹地之腔調,壹時有壹時之戲文。不失為國粹,更不失為“宜乎眾矣”的民間大觀。

三 人間畫卷 空中飛天

1. 中國畫卷:

舟行碧波上 人在畫中遊

2. 敦煌飛天

敦煌定若遠 壹信動經年

中國畫卷

飛天之後,巨大的畫卷徐徐展開,中國故事輕曼地演繹。以柔美的舞姿替代毛筆,著墨於素白的畫面,人體美和藝術美完美地結合在壹起,這就是“天人合壹”的真意。畫品的人格化、畫藝的人本化、畫家的文人化過程,將水墨畫鍛造成壹種融匯詩書、涵泳情懷、講究形式趣味的精英藝術。這也是歷史人物將其佳作與風範,壹並給予後人的饋贈。

敦煌飛天

飛天起兮,舞落碎瓣。飛天落兮,步步蓮花。也許裏面,不只有俟君城隅的姝姝靜女,不只有洛神的羅襪生塵,不只有環肥燕瘦的舞姿,還有氤氳的中國母親的慈悲。慈悲,因為慈悲,所以懂得。

敦煌壁畫的女神,是中國人又壹次詩意想象。前壹次,恐怕要追溯到補天的女媧、填海精衛。而這次,她們留下豐富的繪畫作品,給了歷史壹個曼妙身姿。

肆 方圓尋道,動靜由心

1. 古文字:

字是活體字 天是有情天

2. 太極拳:

拳無拳 意無意 無意之中是真意

古文字

如果造字的真是倉頡,他壹定是個有靈魂、有思想的藝者。要不,古文字為何深刻瑰美如許。哲人見理,藝人見美,考據者見春秋史料,好古者見社會變革。不僅僅如此,古文字雖然在日常生活中消失,但它們的巨大現實意義,不應被淹沒。讀不懂古文字,妳就不會知道,識字是壹種理性邏輯字從何來,變成怎樣,又有何真意。

毫無疑問,造字本身就是壹項高智慧的哲學和藝術。

太極拳

動乎?靜乎?中國人用陰陽思維解決了壹些生活問題和哲學問題。這表現武術上也同樣。激烈的格鬥,能用“四兩撥千斤”來以柔克剛。壹切刀光劍影,都回歸到生理的本能,即在清凈寂寞的境界中發動生命的力量。老子說:“萬物蕓蕓,各復歸根,歸根曰靜,靜曰復命。”太極的“內靜求外動”,盡在於此。

伍 四大發明 科技興邦

四大發明:千年蔡侯紙 萬裏文明史

中國的發明遠不止造紙、火藥、活字印刷、指南針這四種,還有更多發明漸漸逃離他們後人的記憶:公元前1000年,中國人最早放風箏;公元前2世紀發明降落傘和焰火;公元2世紀,催淚彈誕生;公元1300年發明眼鏡,公元17世紀,徐正明發明了直升飛機…… 這些古老的科技,不只是被遺忘,不只是被遺忘。

尾聲 開幕式:要有光 要有創意

如果開幕式展現的是壹個循規蹈矩、刻板俗套、乏善可陳的民族故事,那將是壹場災難。從悉尼、雅典奧運會上,現代科技與主辦國的歷史文化緊密相連,壹副副創意的手筆,讓遙遠的土著文明和古希臘文明盈盈而來。當然,還有亞特蘭大奧運會的黑人文化,巴塞羅那奧運會上阿裏顫抖的手,漢城奧運會上的金曲《手拉手》。

上帝說:要有光。於是,世界就有了光。大師說:要有創意。於是……

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以其大氣磅礴,精美絕倫,巧妙構思贏得了空前成功和壹片贊譽。以張藝謀為首的創作團隊把中國傳統文化元素演繹的淋漓盡致,蕩氣回腸。筆者將開幕式裏面所有中國文化元素細數了壹遍,提煉出來與大家分享。

日晷:

日晷又稱“日規”,是我國古代利用日影測得時刻的壹種計時儀器。利用太陽投射的影子來測定時刻的裝置,通常由銅制的指針和石制的圓盤組成。銅制的指針叫做“晷針”,垂直地穿過圓盤中心,起著圭表中立竿的作用,因此,晷針又叫“表”,石制的圓盤叫做“晷面”,安放在石臺上,呈南高北低,使晷面平行於天赤道面,這樣,晷針的上端正好指向北天極,下端正好指向南天極。在晷面的正反兩面刻劃出12個大格,每個大格代表兩個小時。當太陽光照在日晷上時,晷針的影子就會投向晷面,太陽由東向西移動,投向晷面的晷針影子也慢慢地由西向東移動。於是,移動著的晷針影子好像是現代鐘表的指針,晷面則是鐘表的表面,以此來顯示時刻。

古缶:

缶,是古代的壹種陶器,用來盛酒的。春秋戰國時候曾經拿它當作樂器。我國的文字最早是象形文字,“窯”字形成這樣的結構,有它壹定的依據。這使我們從某壹個側面考證到,最原始的窯爐是利用現成的山洞,或者挖掘洞穴,用石頭砌成,在裏面焙燒“缶”壹類的陶器。直到後來的龍窯,階級窯,甚至今天的倒焰窯,隧道窯,也都要燒成室,窯是用各種耐火材料砌築的,在裏面焙燒各種制品。

千裏江山圖:

《千裏江山圖》宋代畫家王希孟作。畫卷表現了綿亙山勢,幽巖深谷,高峰平坡,流溪飛泉,水村野市,漁船遊艇,橋梁水車,茅蓬樓閣,以及捕魚、遊賞、行旅、呼渡等人物的活動。全面繼承了隋唐以來青綠山水的表現手法,突出石青石綠的厚重,蒼翠效果,使畫面爽朗富麗。水、天、樹、石間,用摻粉加赭的色澤渲染。用勾勒畫輪廓,也間以沒骨法畫樹幹,用皴點畫山坡,豐富了青綠山水的表現力。人物活動栩栩如生。充滿了作者對美好生活境界的向往。

造紙術:

中國造紙術的起源同絲絮有著淵源關系。東漢元興元年(105)蔡倫發明造紙術,他用樹皮、麻頭及敝布、魚網等植物原料,經過挫、搗、抄、烘等工藝制造成紙,這是現代紙的淵源。

活字印刷:

北宋平民發明家畢升發明了活字印刷術。畢升是北宋中期的壹個普通平民知識分子,當時人稱布衣。他總結了歷代雕版印刷的豐富的實踐經驗,經過反復試驗,在宋仁宗慶歷年間(公元1041~1048)制成了膠泥活字,實行排版印刷,改進雕版印刷的缺點,完成了印刷史上壹項重大的革命。畢升活字印刷術的方法是這樣的:用膠泥做成壹個個規格壹致的毛坯,在壹端刻上反體單字,字劃突起的高度象銅錢邊緣的厚度壹樣,用火燒硬,成為單個的膠泥活字。

文房四寶(筆墨紙硯):

舊時對紙、墨、筆、硯四種文具的統稱。文房謂書房。北宋蘇易簡著《文房四譜》,壹名《文房四寶譜》,敘述這四種文具的品類和故事等。其中介紹的文具,制作歷史悠久,品類繁多,歷代都有著名的制品和藝人,如安徽涇縣(原屬寧國府,產紙以府治宣城為名)的宣紙,歙縣(原為徽州府治)的徽墨,浙江吳興(原為湖州府治)的湖筆,廣東高要(原為肇慶府治,古名端州)的端硯,以及與端硯齊名的歙縣(原歙州府)的歙硯.

古琴:

古琴,亦稱瑤琴、玉琴、七弦琴,中國最古老的彈撥樂器之壹,古琴是在孔子時期就已盛行的樂器,它在中國歷史上流傳了三千余年不曾中斷,本世紀初才被稱作“古琴”。在中國古代社會漫長的歷史階段中,“琴、棋、書、畫”歷來被視為文人雅士修身養性的必由之徑。古琴因其清、和、淡、雅的音樂品格寄寓了文人淩風傲骨、超凡脫俗的處世心態,而在音樂、棋術、書法、繪畫中居於首位。“琴者,情也;琴者,禁也。”吹簫撫琴、吟詩作畫、登高遠遊、對酒當歌成為文人士大夫生活的生動寫照。

太古遺音:

古琴造型優美,歷來為制琴家所重視,南宋芝翁的《太古遺音》,是我國最早載有古琴樣式的古籍。在存見的古琴中,最常見的為伏羲、仲尼、聯珠、落霞和月型等式樣,古琴型式雖多,但只是在項部和腰部向內彎曲上有所不同而已。宋代以來,琴制由大漸趨狹小。我國制琴歷史極為悠久。唐、宋是古琴制作的黃金時代,出現了許多造型美觀、工藝精巧、音響宏亮、音色優美的珍品。“太古遺音琴”出現於晚唐,長122厘米,額寬22厘米,尾寬14厘米,背面龍池上方刻行書“太古遺音”,池下刻篆書“清和”印。曾由已故山東古琴家詹澄秋珍藏。古琴音樂主要受儒家中正和平、溫柔敦厚、“德音之謂樂”和道家順應自然、大音希聲、清微淡遠等思想的影響。

卷軸畫:

在中國繪畫史上,魏晉南北朝是壹個非常重要的時期。全國長期戰亂,南北對峙,朝代頻頻更叠,卻使當時的學術思想格外活躍,並促進了藝術的發展。這壹時期的石窟壁畫、墓室壁畫、石刻、磚刻以及漆畫等都已蔚然可觀,出現了開宗立派的專業畫家、書法家,而且,作為奠立中國繪畫理論基礎的“傳神傳”、“六法論”也在這壹時期提出。在繪畫上,被尊為畫祖的顧愷之和他的卷軸畫最具有代表性。

書法:

書法是中國特有的壹種傳統藝術。中國漢字是勞動人民創造的,,經過幾千年的發展,演變成了當今的文字,又因祖先發明了用毛筆書寫,便產生了書法,古往今來,均以毛筆書寫漢字為主。

山水畫:

中國畫傳統畫種之壹。以自然風景為主要描繪對象。中國山水畫歷史久遠,獨立的山水畫始發於魏晉南北朝之間,文獻表明該期山水畫理論已趨成熟。五代北宋則出現荊浩、關仝、董源、巨然、李成、範寬等壹批名家,在真實地表現大自然和審美認識上跨入新的階段。

陶器:

陶器是指以粘土為胎,經過手捏、輪制、模塑等方法加工成型後,在800—1000℃高溫下焙燒而成的物品,坯體不透明,有微孔,具有吸水性,叩之聲音不清。陶器可區分為細陶和粗陶,白色或有色,無釉或有釉。品種有灰陶、紅陶、白陶、彩陶和黑陶等。具有濃厚的生活氣息和獨特的藝術風格。早在商代,就已出現釉陶和初具瓷器性質的硬釉陶。陶器的表現內容多種多樣,動物、樓閣以及日常生活用器無不涉及。陶器的發明是人類文明的重要進程--是人類第壹次利用天然物,按照自己的意誌創造出來的壹種嶄新的東西。從河北省陽原縣泥河灣地區發現的舊石器時代晚期的陶片來看,在中國陶器的產生距今已有11700多年的悠久歷史。

青銅器:

主要指先秦時期用銅錫合金制作的器物,簡稱“銅器”。包括有炊器、食器、酒器、水器、樂器、車馬飾、銅鏡、帶鉤、兵器、工具和度量衡器等。流行於新石器時代晚期至秦漢時代,以商周器物最為精美。中國古代銅器,是我們的祖先對人類物質文明的巨大貢獻,雖然從目前的考古資料來看,我國銅器的出現,晚於世界上其他壹些地方,但是就銅器的使用規模、鑄造工藝、造型藝術及品種而言,世界上沒有壹個地方的銅器可以與中國古代銅器相比擬。這也是中國古代銅器在世界藝術史上占有獨特地位並引起普遍重視的原因之壹。

瓷器:

中國是世界上率先發明瓷器的國家,為人類歷史寫下了光輝的壹頁。瓷器的發明,堪稱我國的“第五大發明”,它在技術和藝術上的成就,傳播到世界各國,並深刻影響了其陶瓷和文化的發展,為我國贏得“瓷器之國”的盛譽。在英文中“瓷器”(china)壹詞也有“中國”的意思。

孔子:

孔子(前551年9月28—前479年4月11日),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魯國人,漢族。(英文:Confucius, Kung Tze 。)中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世界文化名人。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載於《論語》及《五經》中。

春秋戰國服飾:

春秋戰國服飾(公元前770—前221)春秋戰國時期織繡工藝的巨大進步,使服飾材料日益精細,品種名目日見繁多。河南襄邑的花錦,山東齊魯的冰紈、綺、縞、文繡,風行全國。工藝的傳播,使多樣、精美的衣著服飾脫穎而出。春秋戰國時期,不僅王侯本人壹身華服,從臣客卿也是足飾珠璣,腰金佩玉,衣裘冠履,均求貴重。

論語:

《論語》首創語錄之體。漢語文章的典範性也發源於此。《論語》壹書比較忠實地記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也比較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論語》主要將孔子及其弟子的許多言論論纂起來,其次還包括記錄當時不少的社會實踐活動。儒家創始人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是“仁”、“禮”、“義”。今本《論語》***二十篇。

我國自漢朝以來,由孔子創造的儒家學說就成為壹直是在社會上占統治地位的思想。儒家學說對於我國社會的鞏固、發展和延續起到過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深深地滲透並影響於我國的政治、經濟、哲學、文學、史學、藝術、民俗等等文化思想領域,它規定了我國文化的特質,造就了我們民族的風骨,塑造了我們民族的精神面貌。

竹簡:

戰國至魏晉時代的書寫材料,是削制成的狹長竹片(也有木片)制成。竹片稱簡,每片寫字壹行,將壹篇文章的所有竹片編聯起來,稱為「簡牘」。這是我國古代最早的書籍形式,均用毛筆墨書。冊的長度,如寫詔書律令的長三尺(約67.5cm),抄寫經書的長二尺四寸(約56cm),民間寫書信的長壹尺(約23cm)。在湖南長沙、湖北荊州、山東臨沂和西北地區如敦煌、居延、武威等地都有過重要發現,其中居延出土過編綴成冊的東漢文書。

提線木偶:

根植於歷史文化名城泉州的提線木偶戲古稱“懸絲傀儡”,又名“絲戲”,民間俗稱“嘉禮”,乃流行於閩南語系地區的古老珍稀戲種,數百年形成了壹套穩定而完整的演出規制和700余出傳統劇目。

京劇:

中國京劇是中國的“國粹”,已有200年歷史。京劇,也稱“皮黃”,由“西皮”和“二簧”兩種基本腔調組成它的音樂素材,也兼唱壹些地方小曲調(如柳子腔、吹腔等)和昆曲曲牌。它形成於北京,時間是在1840年前後,盛行於20世紀三、四十年代,時有“國劇”之稱。現在它仍是具有全國影響的大劇種。它的行當全面、表演成熟、氣勢宏美,是近代中國戲曲的代表。

昆曲:

昆曲,是我國古老的戲曲聲腔、劇種,原名“昆山腔”或簡稱“昆腔”,清朝以來被稱為“昆曲”,現又被稱為“昆劇”。昆曲的伴奏樂器,以曲笛為主,輔以笙、簫、嗩吶、三弦、琵琶等(打擊樂俱備)。昆曲的表演,也有它獨特的體系、風格,它最大的特點是抒情性強、動作細膩,歌唱與舞蹈的身段結合得巧妙而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