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山西運城有哪些歷史故事?

山西運城有哪些歷史故事?

山西運城的歷史故事:

故事1:

相傳,五千年前,西陵(今夏縣村)有壹個叫祖的女孩。她在桑樹上發現了壹種可以吐絲作繭的昆蟲,吐出的絲又細又結實,就抓來試養。

蠶以桑葉為食,吐絲結繭,然後鉆出繭和羽毛成蛾。雷祖發現,繭殼浸濕後,穿在棍子上,用手撚出壹根長長的銀線,於是他把這根線叫做“絲”。她把絲織成布,人們稱之為“絲”。絲綢代替了樹葉和獸皮,從此人們有了穿的衣服。

《資治通鑒》盛贊雷祖“以蠶繭為衣”。養蠶繅絲的雷祖“教民養蠶”,為人類做出了巨大貢獻,被尊為“第壹蠶皇後”。黃帝聽說了雷祖的事跡,心中充滿了敬佩,娶了雷祖為妻。

《五帝實錄》:“黃帝娶西陵之女為雷祖。嫘祖是黃帝的公主”。夏縣尹喜村曾經有壹座第壹蠶母廟,裏面有壹尊第壹蠶母的塑像,後來毀於戰亂。

故事二:

這是人類遠祖的故鄉。我市垣曲盆地發現4000多萬年前最早的“中華世紀猿”化石,將人類起源時間提前了654.38+00萬年。人類文明的第壹個聖火在這裏點燃,西後渡遺址出土的“燒骨”將人類用火的歷史推至1.8萬年前。

故事三:

這就是運城鹽池,中國最早的鹽業基地,發展歷史4000多年。這裏有中國最早的地壇,也是中國最早的地壇,萬榮縣後土寺。這裏是秦詩歌、書法、繪畫、衣食住行的重要發祥地。秦指的是在鹽湖岸邊彈奏五弦琴,唱《南風之歌》的時候。

詩歌是指中國最早的詩集《詩經》?在馮偉,著名的作品《割譚》和《說書》家喻戶曉,流傳千古。“書”是指中國書法最推崇的是“書聖”王羲之,“書聖”的老師魏夫人是運城夏縣人。

繪畫意味著舜帝同父異母的妹妹紮壽是繪畫的發明者,鄆城舜帝陵中有許多她的遺骨。服裝是早在5000多年前,中華民族的祖先就已經開始養蠶繅絲了。糧食在堯舜時代,周姓始祖後稷做了農業官,教人種各種糧食作物,普及農業技術。

居住是在殷商時期,傅說發明了板築技術,實現了先民從半窯洞向地面居住轉移的劃時代飛躍。行的意思是習鐘發明了古代的汽車,風之後發明了指南針。

故事4:

這裏的歷史文化名人都是明星。荀況、廉頗、柳宗元、王維、王波、關漢卿、司馬光、關羽、呂洞賓等許多政治家、思想家、文藝家、教育家、歷史學家和軍事家。

裴家、王家、薛家、劉家是三晉名門。尤其是聞喜縣的裴氏家族影響最大,歷史上素有“將軍會武候公”之說。因為出現過59位宰相,59位將軍,3000多位七品以上的官員,二十四史所列的600多人,所以眾所周知。

故事5:

這裏的人文景觀和文物古跡遍布全市。以西後渡遺址、束河遺址、尹喜遺址、禹王城遺址為代表的古遺址;有以舜帝陵、晉文公墓、司馬光墓、扁鵲墓為代表的古墓葬。有以關帝廟、後土廟、永樂宮、普救寺、對雲洞為代表的道觀。

有以鸛塔、秋風塔、雲菲塔、鶯鶯塔為代表的塔群;有以東漢建寧殘石、司馬文、墓碑、羅比碑、平淮西貝為代表的碑群。有以永樂宮壁畫、集義寺壁畫為代表的壁畫群。唐開元有以大鐵牛為代表的鑄雕集團;有以驪山、五老峰為代表的風景名勝區。

古建築1600余處,國家級文物44處,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14處,省級文物92處。這些名勝古跡和文物,像壹顆顆璀璨的珍珠,構成了壹道道奇特的風景。

絳縣的飛龍、關公的鑼鼓、稷山的花鼓、萬榮笑話、剪紙、織布、根音、雲雕、面塑,也是鄆城獨特民俗文化的奇葩。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