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中的"句讀"該怎麽系統的學?
讀書初始,要先學句讀,韓愈所謂“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也”,說的就是這種情形。只有掌握了句讀,才能比較便利地閱讀古代文獻。現在的出版物,很多古籍典藏,都是前人整理標點過的,甚至出了很多白話本。但是,從長遠來看,掌握句讀的本領,還是很有必要的。而方法之壹,就是誦讀。其中道理我說不清,但效果很明顯。至於說背多少篇,選哪些篇目,倒不必強求壹律,還是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決定比較好,篇目更要看個人的口味和偏好。中學語文課本選了壹些古文,但很多好文章沒選,遺落了。比如選了諸葛亮的《出師表》,卻不選李密的《陳情表》。過去有壹種說法,讀《出師表》而不哭其人必不忠,讀《陳情表》而不哭其人必不孝,是將二者相提並論的。而《陳情表》也的確寫出了作者委婉曲折的心情,當得起“情真意切”四個字。像“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母孫二人,更相為命,是以區區不能廢遠”,都是至性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