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描述對《山海經》的獨到見解,謝謝。
山海經是從戰國初年到漢代初年,經多人寫集成的壹部古書,作者大概都是楚地的楚人。《山海經》是壹部以神話為主流的書,它的內容包括範圍龐大,它除了保存有大量的神話資料而然,還涉及到學術領域的各個方面,諸如宗教學、哲學、歷史學、民族學、天文學、地理學、動物學、植物學、醫藥衛生學等,此書內容包羅萬象,可以稱得上是壹部當時的生活日用百科全書。此書《五藏山經》的各經後面,大量列舉了祀神所用之物,有雄雞、犬、牡羊、圭、璧、璋、糈……等,而“糈”字在各經中所見最多。“糈,精米,所以享神。” 即是說巫師用精米來享神。《山海經》祀神物中多用糈,又有關於醫藥、咒禁、神怪等記敘。所以魯迅在《中國小說史略》裡說它“蓋古之巫書”,當是平情之論。 袁珂先生在《山海經校註.序》中曾這樣說:“《山海經》匪特史地之權輿,亦乃神話之淵府。”說《山海經》是中國神話的“淵府”(寶庫),是為歷來研究中國神話的學者眾所公認的。 魯訊先生在《中國小說史略》中亦說《山海經》“蓋古之巫書”,又在《漢文學綱要》中說“蓋以記神事”。足以證明《山海經》是壹部極具神話研究價值的古書。 整部《山海經》大約可分如下幾部份: 壹.《五藏山經》,***五篇 ,約佔全書二分之三以上;內容有關山川地理、祀神的典禮儀式和所用之物,間中敘寫到諸山山神的形貌和神力。 二.《海外經》,***四篇;內容多記海外各國的異人、異物,也有些古老神話零片記敘,如誇父追日、刑天斷首。 三.《海內經》,***四篇;內容是記海內神奇事物,如昆龍景象、建木形態、巴蛇、雷神等。 四.《茺經》,***五篇;內又分為《大茺經》四篇和《海內經》壹篇;內裡記錄了壹些有關帝俊和黃帝(古代東西兩大民族所奉祀的上帝)的神話。此經是保存神話資料最多和最原始的;大部份重要的神話材料幾乎會萃在這裏,而這部份之寫作時期可能比經中其他部份還早。 從“海外南經第六” 起到最後 “海外經第十八” 止之十三篇,簡稱為《海經》。和前面的《五藏山經》即《山經》合起來,總名之曰《山海經》 《神話性質》 1. 宗教 《山海經》書中展示之巫師所有宗教活動,真是觸目皆是,多難勝舉。如《山海經》中,每壹小節的後面,都記載有對某系列山山神的不同禮典,不僅有如魯訊先生所說的“禮神之物多用糈(精米),與巫術合” ,禮典中還有什麼“幹舞置鼓”、“雄雞瘞之”、“合巫祝二人舞”、“聊用魚” ……等等,不外都是巫師祠祭時的景象。如諸山山神,有身人面者、有鹿身八足蛇尾者、有鳥身龍首者、有龍身鳥首者、有羊身人者、有龍身人面者、有豕身人面者、有人面三首者,奇形怪狀,種種不壹,或是動物形體的拼湊,或是半人半獸的組合,也顯現了原始宗教自然崇拜的特色。 2. 歷史 《山海經》書中記有孚些神譜,有帝俊、炎帝、黃帝…… 的神譜,其他歷史性質的書中也記有若幹帝王譜系,我們若將二者來對照觀察,就會發現壹個有趣的事實:神話與歷史竟是同步的。這可證明到原始初民是將口耳相傳的神話視為是他們的歷史。某些民族中巫師祀神寺演唱創世史詩和英雄史詩,講述天地如何開闢,人類如何誕生,講述祖先的事績和英雄的戰功等,在初民視為是歷史的,其實也全是神話。此可証在上古時期,神話與歷史同出壹源。 3. 地理 神話和地理的關系,在《山海經》壹書中,見得更是密切。整部《山海經》,便可說是壹部神話性質的地理書。以禹因治水而求賢人的記錄為例。禹因東西南北所經之地,都作了神話性質的描述,文中所寫的地名國名,大都不可證實,只可視為神話地理。 4. 民族 《山海經》給我們展示了豐富的民族學方面的知識,這些知識當然亦充分帶著神話色彩,如象不死民、三首國、長臂國、丈夫國、壹目國、誇金國、跂踵國、犬封國、黑齒國,等等,單看以上的名目,就知道是屬於神話的民族學範圍。 5. 動物和植物 《山海經》所記的奇禽怪獸,異草珍木,就是神話的動物學和植物學;這些奇異的動物和植物,各自有其醫療效用,能治各種常見和不常見的病癥,這又成了神話性質的醫藥衛生學。例如有種動物,吃了它能使人不會放屁;有壹種九條尾的狐貍,人吃了它庇不逢妖邪氣。有的動物狀如羊,九尾四耳;又有的狀如烏龜,卻有鳥首。各種奇形怪狀的動物,什為有趣。 6. 天文和氣象 如象羲和生日、浴日、常羲生月、浴月、湯谷十日、石夷“司日月之長短”,等等。又如《大荒東經》中記日月所出之山凡六:大言山、合虛山、明星山、鞠陵於又山、猗天藝門山、壑明俊疾山;《大荒西經》日月之山亦六:豐沮玉間山、龍山、明山、鏖巨山、常羊山、大荒出。此外,經中亦記,凡某神出入某山某淵,必伴隨著風雨晦明。而有此神壹出現,便會帶來水災等。 7. 哲學 如誇父逐日、精衛填海、刑天斷首,鯀腹生禹,等等。其中都是鼓舞人們自強不息的精神和鬥誌的,然而卻不用枯燥的說教,而是用通過神話折光反映出來的鮮明生動的藝術形象。最著名的是愚公移山的神話,其實是壹段古老的神話,壹段寓意性強的神話,它體現的精神,精衛填海的精神壹致。接近道家思想的《準南子》中,也記錄了相當可觀的神話傳說,其中所記四大神話:女禍天、羿射十日、***工觸山、嫦娥奔月,都各自有其寓意。 摘要 《山海經》為最古老全球地理書 呂應鐘教授 -------------------------------------------------------------------------------- 1979 年起,因研究中國古書中的UFO記錄所需,曾購買並嬝炊ㄓ祩 v、神話、考古等類書籍,對上古史及神話產生濃厚興趣,於是投入很多時間專研古書,壹股莫名的「尋史情懷」油然而生。其中以《山海經》壹書給我很大的疑問,因為學界都認為山海經是神話,可是,我深入研究後發現真相並非如此,因為《山海經》自殷商至戰國成書以來,以至於明朝胡應麟之前,都被視為「實用地理書」,胡氏以壹己之見視其為古今語怪之書,後人便以神話大全看待《山海經》,我認為此為後世學界的大謬,至今也是如此。 不久又讀到衛聚賢教授所著《中國人發現美洲》壹書,激起還原「世界上古地史」的雄心大誌,但自己並非學歷史出身者,此念頭實在不自量力。1986 年,我認真的研究,並依書中記載自繪地圖,畫出了超過古代中國版圖的山海經地圖,當時直覺就認定《山海經》不僅是最古老之中國地理書,亦是最古老全球地理書,因為其描述內容廣至全球。 我深深認為該書不僅描述美洲、亞洲、歐洲三洲之山脈、河流 (流向)、礦物、動物、植物,更描述上古風俗民情以及信仰崇拜,並不是現代學者通認的「神話」而已。結果,我在文獻中得知美國易經考古學會曾於 70 年代,在美國、加拿大、日本、歐洲、臺灣等地展出 1972 年在亞利桑那州出土的釵h零碎陶片,其中壹件已有 7000 年歷史的古印第安人彩,其上刻劃有易經文字。美籍華裔考古學家洪天水經過數十年考證,加上在聖地牙哥又出土破片,發現有 9 個符號與中國半坡文化使用的表意符號完全相同,經過比對 113 個標本,又將符號表意內容與中國古籍和易經印證,發現這些彩 應是中國人自上古半坡氏族移居美洲的壹個明證。 再加上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人類考古學教授塔那,根據對 9000 名哥倫布以前美洲印第安人、阿留申人和愛斯基摩人牙齒及骨骼的檢查,作出美洲先民於2萬年前來自中國北方的結論,他認為來自中國的移民可能分三批,壹批是經由白令海峽陸橋的南緣移來,美國西北部的那狄恩印第安人則經由陸橋北緣從西伯利亞大叢林來到美洲,另壹批為遠洋渡海而來。 地球科學已證實白令海峽原本是連接亞洲和美洲大陸,此陸橋因 14000 年前巨大的冰河溶解,海平面上升而淹沒。而 10 年前,壹些歐美學者經過考證認為,約在 3000 年前,即殷商末年,壹批中國人就已來到墨西哥,由於在秘魯出土的壹尊奇特女神銅像,雙手提著銅牌,其上鑄有「武當山」三個南北朝時的漢字;在墨西哥又發現壹方「大齊田人之墓」的墓碑,考證為戰國或秦末從山東半島橫渡大洋來到美洲的田齊人埋骨遺跡。 美國聖地牙哥大學莫裏亞蒂博士針對在加州海岸外發現的古石錨及11塊大石塊做研究,認為是早期中國人橫渡太平洋的證據,因為對照古文物和實物,以及美國科學機構鑑定,認定此石錨巖質「不存在於北美洲太平洋巖岸,而同南中國海岸地區所產灰巖壹樣」,應為 5 只石錨及其附具。 有了這些美國學界的考古發現,提高了我對人類上古活動研究的興趣,也更加認定《山海經》是世界地理書,十多年來壹直無法忘懷此觀念。近年研讀上古史,知中國人海上航行,始自新石器時代晚期,在大陸東海之濱已有7000年前的船槳出土,證明了此點的可能性。 而考古學上已知殷商時代已使用青銅器具,且有能力將獨木舟改良為穩定性強、載量大的木板船。研讀古書知武王伐紂時,數千兵馬僅用47隻船,壹日之間橫渡黃河孟津。《史記˙周本紀》中的記載已反映了武王所乘船隻之大、船行之速、吃水之深的盛況。 因此,個人思考「殷人東渡」可能選擇當時最合理的沿海島東航的「阿留申群島」航線,因為此海路不僅比陸路 (白令海峽陸橋) 方便,且殷人素習航海,當時已知用風帆為動力,更有掌握航向的舵槳,且我研究古代天文學,知殷人天文學已能測得新星,也有早期天文導航術,更由美洲沈錨判斷,殷商時已有能載百人以上的大船,此類種種均使我堅信我想法的正確性。 但為何殷人要遠洋東渡?因為在周武王伐紂之前,商紂王曾把大軍留駐於被征服的「人方」(今山東省),商朝滅亡時,大批殷人逃向海外,也就成為很正常之事。而且由山東半島出航,東渡日本,沿日本列島之東向北,過千島群島、阿留申群島,再沿亞洲美洲連接處的白令海峽陸橋,過阿拉斯加前行,南下美洲西岸的加拿大、美國,駛抵墨西哥,再下到南美洲秘魯。 此路線沿途有陸地島嶼,有魚、禽、果可供食用,又有黑潮暖流,常年順風順水,木船航行毫無困難。後世航海學者及造船學者也多次以木船實驗,證實此點。因此,個人對上古殷人移民美洲之事件極感興趣。 1981 年讀到鄭德坤教授之《中國歷史地理論文集》,知東漢明帝時王景治水,明帝賜以《山海經》等書,可見當時看《山海經》為實用地理書,而自《漢書》至《舊唐書》之間近900年,觀念沒改變,甚至到明朝亦是如此。然而到胡應麟《少室山房筆錄》以其個人所見認為《山海經》為古今語怪之書,將傳統數千年視《山海經》為地理書之觀念開始扭曲,至清代修《四庫全書》,將《山海經》放在「子部小說家類」,從此《山海經》就被後世之人視為神怪 (神話) 書。 我覺得很奇怪,壹部流傳數千年的地理書,在明朝被壹位學者以壹己之見扭曲為神怪書,後世學者不僅不去還原《山海經》的原貌,進行地理誌的研究,當今若幹學者竟附從沿襲扭曲觀點,大作山海經神話及神怪文章,何能稱為史實研究? 有此種「義憤」思想,再加上殷人出洋的考古發現,使我在10年前結合此二種思維,便深入研究《山海經》,並壹壹依經文畫出上古地圖,用現代精密地圖對照,總歸言之,〈東山經〉談的是自阿拉斯加、加拿大、北美到南美洲的西岸地理;〈南山經〉為亞洲中南半島地理;〈海外南經〉及〈海內南經〉已描述到中東的紅海;〈大荒南經〉描述到孟加拉灣;〈西山經〉描述華北地理;〈海外西經〉及〈海內西經〉描述中亞地理;〈大荒西經〉描述遠及地中海。 因此研究《山海經》可以知曉上古時代的全球地理、航海技術、風土民情等,若和現代地理做比較,正符合目前「地球村」觀念之推展,以古鑑今,值得當今世人深思